出版时间:1999-9-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罗大华 页数:57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我国,司法心理学还是刚诞生不久的一门新兴学科,各方面都不十分完善,需要广大心理学工作者、法学工作者、教育学工作者、社会学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努力工作。本书是应用心理学书系中的《司法心理学》分册。其内容包括法律社会化、司法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侦查心理、刑事审判心理、刑罚心理等等。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作者简介
罗大华,教授,福建省武平县人。1955年7月毕业于福建省长汀师范学校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年。1956年9月至1960年7月就学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60年8月分配到北京政法学院(即中国政法大学前身)任教至今。1990年12月晋升为教授。新中国犯罪心理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多年从事犯罪心理学、刑事司法心理学、证言心理学、罪犯矫治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著作有:《犯罪心理学》、《法制心理学词典》、《司法心理学》、《罪犯改造心理学》、《证人证言心理》等。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犯罪与矫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警察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北京市监狱学会顾问。《检察日报》等报刊介绍过其事迹。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传略被辑入《法律心理学大词典》、《中华法学大辞典》、《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大辞典》等辞书。
书籍目录
第二版自序第一版自序第一编 司法心理学概论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司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 司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及与有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 司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第四节 司法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 法律社会化与法制宣传心理第一节 法律社会化概述第二节 法律社会化与守法行为第三节 法律社会化的缺陷与违法犯罪第三章 司法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第一节 司法人员职业心理素质概述第二节 司法人员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第三节 司法人员的心理选拔第四节 司法人员的心理障碍及心理训练第四章 影响司法人员办案的因素及其对策第一节 有关论述与研究设计第二节 促成司法人员依法办案的因素第三节 导致司法人员枉法办案的因素第四节 影响司法人员过失办错案的因素第五节 对司法人员枉法办案的矫正对策第六节 对司法人员过失办错案的矫正对策第二编 刑事司法心理第五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心理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心理概述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的心理第三节 影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因素及其对策第四节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审查判断第六章 被害人心理第一节 被害人及被害人心理概述第二节 被害人被害过程中的心理规律第三节 不同类型被害人的心理第四节 被害人陈述的心理障碍及其矫正第五节 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第七章 证人心理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影响证人证言形成的主客观因素第三节 影响证人作证行为的动机因素第四节 证人消极作证动机和陈述障碍的矫正第五节 证言的收集和审查判断第八章 侦查心理第一节 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的心理第二节 现场勘察心理第三节 侦查心理对策第九章 审讯心理第一节 审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不同心理状态第二节 审讯心理对策第三节 心理测试技术在审讯中的应用第十章 公诉心理第一节 公诉人在公诉活动中的心理第二节 公诉活动中的人际互动第三节 公诉人出庭公诉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第十一章 辩护心理第一节 辩护、辩护人与辩护心理第二节 律师在辩护活动中的心理第三节 辩护活动中的人际互动第四节 影响律师辩护中人际互动的因素第五节 辩护律师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第十二章 刑事审判心理第一节 法庭交往心理第二节 法庭调查心理第三节 法庭辩论心理第四节 定罪量刑心理第十三章 刑罚心理第一节 刑罚的效应第二节 刑罚的效果评价第三节 刑罚实施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第十四章 罪犯心理矫治第一节 罪犯心理矫治概述第二节 罪犯心理诊断第三节 罪犯心理矫治技术第四节 矫治质量的心理学评估第三编 民事司法心理第十五章 民事纠纷第一节 民事纠纷的概念和研究意义第二节 民事纠纷产生的心理背景第三节 民事诉讼动机第四节 民事心理纠葛的化解第五节 举讼与息讼的优劣第十六章 民事调解心理第一节 民事调解心理概述第二节 调解人员心理第三节 当事人心理第四节 民事调解的心理学方法和策略第十七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心理第一节 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概念与类型第二节 原告诉讼心理第三节 被告应诉与反诉心理第四节 代表人诉讼与诉讼代表人第五节 共同诉讼人与第三人心理第十八章 民事审判心理第一节 民事审判心理概述第二节 审判人员在审判过程中的心理第三节 当事人的诉讼心理第四节 庭审心理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司法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领域的司法活动,以及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活动,其中,刑事司法和民事司法是司法活动的主要方面。本书主要探讨刑事司法活动和民事司法活动中基本的心理学问题,既要探讨它们的共同性问题,又要分别探讨各自的特殊性问题。本章作为导论,将阐明司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学科性质、地位及与有关学科的关系,阐述司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介绍西方和我国司法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一节 司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司法心理学的概念 什么是司法心理学(judicial psychology或forensic psycholo—gy)?不同的学者对它的定义并不相同。康诺利和麦凯勒(K.Connolly&P.Mckellar,1963)把司法心理学定义为心理学在法庭诉讼程序、警察调查和有关事务中的应用,强调在法律领域对行为的研究。巴托尔夫妇、(C.R.Bartol&A.M.Bartol,1999)认为,司法心理学是指考察直接与法律过程(如证人记忆和证人证言、陪审团决策或者犯罪行为)有关的人类行为的研究活动,以及围绕刑法、民法和大量交叉领域中的法律制度而进行的心理学专门实践。因此,在广义上,司法心理学指心理学知识在民事和刑事司法领域的应用及其产物。赖茨曼(L.S.Wrightsman,2000)认为,司法心理学是心理学知识或方法在法律系统面临的任务中的应用。林崇德等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认为,司法心理学是指法制心理学体系中研究司法活动过程中有关人员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分支学科群的总称。
编辑推荐
《司法心理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