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1-5-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戴本博 页数:450
内容概要
《外国教育史(下)》中主要就外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作了详尽的阐述。《外国教育史(下)》内容全面,资料翔实,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不权可作为高校文科教材,同时亦可供专业研究员参阅。
书籍目录
第四编 现代教育第四十二章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美亚的教育第一节 美国的教育第二节 英国的教育第三节 德国的教育第四节 法国的教育第五节 日本的教育第六节 印度的教育第四十三章 实验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儿童研究运动的开端第二节 拉伊和梅伊曼的实验教育思想第三节 霍尔和比纳的儿童智力发展研究第四节 克拉帕海德和桑戴克的教育实验研究第五节 早期实验教育科学的成就和意义第四十四章 欧美教育革新运动第一节 “新教育”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和实践第二节 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和实践第四十五章 杜威第一节 时代、生平和著作第二节 哲学和心理学思想基础第三节 教育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第四节 影响、发展和历史地位第四十六章 苏联十月革命前后的教育变革第一节 20世纪初期的俄国学校教育第二节 十月革命初期的苏联教育第四十七章 列宁第一节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教育战线上进行的斗争第二节 论改造旧教育,创建新教育第三节 论青年一代的共产主义教育第四节 论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教师队伍第五节 论共产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第四十八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各国教育第一节 美国的教育第二节 英国的教育第三节 德国的教育第四节 法国的教育第五节 日本的教育第六节 苏联的教育第四十九章 欧美新教育思潮的兴衰第一节 现代教育思潮的发展第二节 新传统教育思潮及其产生和发展第五十章 马卡连柯第一节 生平、事业和献身精神第二节 论教育目的第三节 论集体教育第四节 论纪律和纪律教育第五节 论劳动教育第六节 论教师第五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教育改革第一节 美国的教育改革第二节 苏联的教育改革第三节 日本的教育改革第四节 联邦德国的教育改革第五节 法国教育“现代化”改革第六节 英国的教育改革第七节 印度的教育改革第五十二章 皮亚杰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第二节 论教育科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第三节 论新的教育原则和方法第四节 影响和历史地位第五十三章 各国教育理论的新发展第一节 斯金纳与新行为主义教育第二节 布鲁纳与结构主义教育第三节 奥康纳与分析教育哲学第四节 凯洛夫与社会主义教育学第五节 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第六节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论思想第七节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育方案
章节摘录
美国的职业教育家奥治麦特(Auchmuty)于1881.年创设纽约职业学校。这是美国最早的一所私立专门职业学校。鉴于学生的经济负担,它的学习时间很短,学生学习4个月即可毕业。1906年佐治亚洲哥伦布市设立了美国第一所公立职业学校。至1910年,全美有这类学校12所,一般招收16岁至20岁的学生,只纽约和麻州的同类学校招收年龄较小的少年。1920年左右,美国各州又开设了业余职业学校。各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图画、理科、计算、会计、历史、英语、实习等,主要任务是进行职业预备教育,注重普通知识教育,而不注重特殊职业训练。 美国的工业中学往往与工厂企业挂钩。学生在校学习理论,接受工业知识及责任心教育。到工厂实习,则接受技术训练。其培养目标是稍高于工人的技术人员和工长。这些学校的经费多半是由富豪捐献和国家给予部分津贴。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1917年国会又通过了斯密斯·休斯职业教育条例。该条例规定联邦政府用下列方法与各州政府合作改进职业教育:联邦最初一年拨款170万美元,以后每年增加700万美元。同时每州每年还必须按联邦补助数拨相应的经费用于职业教育。该款项可用于“供给农业科目的教员、视察员、指导员和工业科目教员的薪俸,并培养农业、商业、工业和家事科的教员。”这样的资助仅限于公立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同一类的半日制学校。该法案的实施对美国的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19年全国共有2039所学校接受了该项津贴,职业教员比上一年增加了1121人,学生也由上一年的16.4万人增加到19.5万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