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论坛文集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章柏青,楼为华 编  页数:520  

内容概要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于1981年1月24日,至今整整30个年头。30年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与中国电影事业的复苏、起步、发展、走向辉煌同步;它伴随着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人走过了30年来曲折起伏、激荡人心的岁月,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电影画册添上了色彩斑斓的一笔。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不由得想起了离开我们24年的中国电影评论学会首任会长钟惦棐。30年前,正是他与梅朵、罗艺军等先生一起提出了成立“我国电影评论、电影理论、电影史研究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的动议。这一动议得到我国电影界前辈夏衍、陈荒煤、张骏祥的热情支持,他们担任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的名誉会长。夏公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大会上作的题为“以影评为武器,提高电影艺术质量”的讲话,直到现在仍然是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展开学术活动的精神指南。

书籍目录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论坛开幕词(代序)C.爱森斯坦与中国文化艺术--纪念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周年电影的界定与电影学的含义中国电影的作者观念类型叙事与作者叙事--当下观众需求与叙事策略再想象和再结构:中国电影的“当代性”论中西电影美学的流变与中国“新纪实影戏观”现代电影理论的建构--重新评价“新感觉派”电影论的理论遗产中国电影理论的黄金岁月及其流变--作为近30年来中国电影文化生态语境的一种概括性描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当代电影理论批评纵览电视电影概念阐释及国内研究状况新主旋律电影论在商业与艺术的平衡中蹒跚行进的中国电影“知识”与20世纪80年代电影国人对电影的选择与接受大片与市场--全球化视角下中国电影叙事的本土策略管窥大片时代的中国电影创作解决之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洪流中的当代中国电影电影剧作的情节模式在当代电影中的发展与变异找错了靶子开错了药方--简评两教授批“离婚案”网络时代的自由表达--网络电影的美学特征及其价值意义关于中国电影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之思考史学之谜:真实性、口述历史与人走进历史看“影戏”--从一个角度看80年代电影批评的话语方式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延宕与缺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中国电影的传播制度及其空间拓展新世纪十年电影产业与文化发展迁变台湾“新电影”运动落潮动因考理性的曙光--香港早期电影理论研究中国电影批评的困境与突围解构电影批评中的“文学化”取向电影批评的泛文化现象中国电影呼唤理论与评论喜与忧--看片有感影视评论应该有所作为--有感于影视创作座谈会并纪念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周年重建电影批评:语义学的路径历史影像再现中的价值取向--以21世纪头十年四部国产片为例草根的狂欢:当下影评失序现象透析新时期中国电影评价五大气场产业化时代影评的文化特征新媒体时代的电影新媒体批评网络影评的兴起与发展--一个值得关注和期待的电影批评现象海外“期待视野”中的市场推广与国际文化传播--论中国电影大片的“二元对立”性及其对策中国电影国家管制的突破与创新亚洲华语电影区域化建构的可能性及文化意义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及方法办出中国影奖应有的辉煌论电影的方言译制与传播梅之清香长留人间--忆著名电影评论家梅朵西宫影评:电影文化启蒙的实践者附录首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会名单第2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会名单第3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会名单第4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会名单第5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会名单第6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会名单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名录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年大事记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年理事、会员著作选目后记

章节摘录

  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运用,郑雪来通过分析法国著名导演戈达尔的创作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戈达尔受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认为摄影机本身具有意识形态性,是一种意识形态机器,反映出在各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里不难看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分支的阿尔都塞学派意识形态批评在电影理论中的翻版,如今有不少学者大谈意识形态批评问题,而我们有些年轻学者也对之亦步亦趋,其实稍具马克思主义知识的人看来,那些观点相当幼稚,明显带有机械唯物论的味道。真正要讲意识形态问题,我们中国人一定必洋人高明,不过我们也不必对阿尔都塞的理论嗤之以鼻,他从西方特别是法国的现实社会出发,还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论点。”  中国学者对意识形态的批评的接受和运用的确显得驾轻就熟,胡克等学者发表的《电影:潜藏着意识形态的神话》一文,分析电影是如何利用自己特有的语言方式,向观众渗透意识形态。后来的许多电影批评文章承袭了《约翰·福特的(少年林肯)》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侧重于对影片拍摄时的语境加以剖析和揭示,汪晖的《政治与道德及其置换的秘密》(见《当代电影》1990年第1期)用意识形态方法对电影作品及其语境进行了重新述评,用意识形态方法对电影史加以述评的重要著作是胡菊彬写的《新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这本书按照史的线索系统分析了新中国电影中的意识形态观点。较早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电影进行文本分析的文章是《(蝶变)读解》(见《当代电影》1987年第5期),这篇文章通过对香港电影《蝶变》镜头组合的具体分析,解释了其中使用的“缝合”性修辞手法,以及这种手法中暗含的文化主题。在此之后,刘云舟发表了《文本和文本分析》(见《当代电影》)1994年第1期)讨论了对中国电影进行文本分析的理论方法。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论坛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