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电影导论

出版时间:2011-2-1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黄献文  页数:43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东亚电影导论》系统整理了东亚各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对各国各个时期的著名电影、知名导演进行了重点分析,包括日本电影、中国大陆电影、中国台湾电影、中国香港电影、韩国电影、朝鲜电影等。

作者简介

黄献文,男,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辗转于新闻宣传单位。1995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武汉大学艺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沈从文创作新论》、《论新感觉派》、《昨夜星光——20世纪中国电影史》、《东方电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引言日本电影第一章 1950年代的日本电影第一节 1950年代及其以前的日本电影鸟瞰第二节 “孤独的武士”——黑泽明的电影第三节 民族影像的集大成者——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第四节 女性映画(一)——沟口健二的电影第五节 女性映画(二)——成濑巳喜男的电影第六节 诗人导演——木下惠介及其《24只眼睛》第二章 1960年代的日本电影第一节 “太阳族电影”与日本电影新浪潮第二节 1960年代日本电影纵横第三节 大岛渚:日本电影界的逆子贰臣第四节 今村昌平:“人的下半身和社会的底层”第三章 1970-1980年代的日本电影第一节 对社会的批判性展示第二节 人性的证明第三节 爱情、青春与情色第四节 暴力挽歌第五节 庶民生活风貌的写真第六节 “新浪潮电影”的余波——寺山修司、吉田喜重和铃木清顺的创作第四章 1990年代以来的日本电影第一节 暴力与性第二节 纯情与温情第三节 现代日本家庭的扫描第四节 对战争的记忆与反省第五节 对现代文明的反思第六节 武士片的拍摄第七节 北野武的电影中国大陆电影第一章 早期中国电影(1905-1930)第二章 1930年代的中国电影(1930-1937)第一节 左翼电影与民族主义电影第二节 人道主义电影第三节 青春片第四节 伦理片第五节 其他第三章 战时中国电影(1937-1945)第一节 大后方电影第二节 “孤岛”电影第三节 沦陷区电影第四章 战后的电影创作(1945-1949)第一节 控诉与鞭挞第二节 浮世的悲欢第三节 灵魂的拷问第四节 抗战的烽烟第五章 “十七年电影”(1949-1966)第一节 战争片第二节 “颂歌”片第三节 名著改编电影和历史人物影片第六章 “文革”电影(1966-1976)第一节 样板戏电影第二节 故事片第七章 “代”的辉煌(1977-1989)第一节 第三代导演与谢晋电影第二节 第四代电影第三节 第五代电影第四节 “第五代后”电影第八章 “淡出”与崛起(1990-1999)第一节 第四代与第五代导演第二节 主旋律电影第三节 第六代的崛起:第六代的早期创作第九章 新世纪中国电影巡礼(2000-)第一节 第四代导演第二节 第五代导演第三节 冯小刚的贺岁片第四节 第六代电影中国台湾电影第一章 “健康写实主义”与李行的电影第一节 “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第二节 李行的电影第二章 浪漫爱情片第三章 “新电影运动”第一节 成长的悲欢,青春的迷惘第二节 反映底层生活的不幸第三节 对女性命运的反思第四节 价值的失落,心灵的荒芜第五节 殖民心态写真第四章 侯孝贤的电影第一节 成长的悲欢第二节 家国的遗恨第三节 二元对立第四节 《海上花》第五章 1990年代以来的台湾电影第一节 “新电影”导演的创作第二节 “新生代电影”第六章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第七章 王童的电影第一节 小人物,大历史第二节 以戏谑写悲情第三节 含蓄而味永第八章 蔡明亮的电影第一节 个体的孤独第二节 本能的欲望第三节 世界的荒诞中国香港电影第一章 1950年代香港电影素描第二章 1960-1970年代的香港电影第一节 古装刀剑片第二节 拳脚功夫片第三章 香港“新浪潮电影”与许鞍华第一节 “香港新浪潮电影”第二节 许鞍华的电影第三节 枪战类型片第四章 1990年代以来的香港电影第一节 199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概览第二节 关锦鹏:女性世界第三节 王家卫的电影第四节 陈果的电影韩国电影(1990年代以来)第一章 1990年代以来的韩国电影第一节 青春爱情片第二节 历史反思片第三节 人生悲喜剧第四节 商业类型片第五节 宗教题材电影第六节 “女性+亲情”电影第七节 韩国电影走红原因第二章 “国民导演”林权泽的电影第一节 对传统文化的追寻第二节 对人生意义的追问第三节 对女性命运的同情第四节 对历史的反思第三章 金基德的电影第一节 潜意识中的欲望第二节 战争后遗症第三节 佛门难入朝鲜红色经典电影巡礼第一节 战争片第二节 反特片和侦探片第三节 革命传统教育影片第四节 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第五节 名著改编电影和历史片第六节 结语附录:铁蹄下的“真实”——“满映”、“满铁”的纪录片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二、“家”的式微门德斯在《寻找小津》一片中说小津的电影一直在“描写日本家庭缓慢的崩溃”。小津在谈及《东京物语》时也说:“我想通过父母与子女的经历,去描写传统的日本家庭是如何分崩离析的。”的确,小津影片中的家庭总是由盛而衰,由团聚而分离。子女因为婚嫁而离开父母,家中老人突然撒手人寰,儿女们自私自利,嫌弃父母,亲情日渐疏淡。一位哲人说过:“善良的人只要旧事物,而且紧抓不放”。小津是一个典型的迷恋“旧事物”的人,他一直向往那种父慈子孝、儿孙绕膝、天伦之乐融融的家庭图景。然而小津生活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时的日本,现代价值观念已悄悄渗透到家庭中。因此小津镜头所塑造的温情的伦理图画总难免涂沫上一层阴影与不和谐的杂质,他所追求的图景在他的镜头里几乎从未出现过,相反是日益走向式微,走向解体。从潜意识看,小津终生未娶,生命最后的二十年一直与老母同住。这种寂寞孤独的家庭环境也激起了小津对人丁兴旺的家庭图景的向往,所以才在艺术的梦里热切地寻找。而这种图景之所以又一直没有出现在小津镜头里,还是因为现实对小津艺术的制约。这些影片末尾那种凄凉的况味是从小津的心底升腾起来的。面对传统家庭的解体,小津感到无限的惋惜,伤感,甚至愤怒,然而终归是无奈。谁能挡住时代的潮流?谁能挽救亲情的疏淡?《户田家兄妹》(1941)中的户田家族本是当地的望族,父亲是当地有权有钱的名人。父亲健在时,除了二儿子游手好闲不讨父亲的喜爱外,其余兄弟姐妹都成家立业,对父母孝敬有加。但当父亲病逝后,家道中落,母亲带着小女寄居到各子女家中却屡遭嫌弃,最后不得已搬到海边破屋居住。只有从前“最不争气”的次子接纳她们。儿女的变脸和势利,片尾的苍凉跟片首子媳承欢、一家人融融而乐照全家福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反衬,不禁让人想起黑泽明的《乱》。次子对哥哥姐姐的严厉指责正是小津的态度。

编辑推荐

《东亚电影导论》是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亚电影导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书很厚,很稀缺的内容,指的阅读。老师写的,很不错!
  •   正好是学校老师出的, 当时半价好便宜,不过貌似比老师的手稿要少很多内容,但是主题内容都还在,很不错的
  •   还好吧 比较概括
  •   一部难得的研究东亚电影的好著作。
  •   楼上的傻×,要是每翻两页没错别字你就是你娘和畜生生的!
  •   正版图书,价格便宜,发货速度快!
  •   几乎每翻两页就会出现一个错别字整本书从写作到出版都极为粗糙这本书的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不值得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