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8 第一版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孙承建 页数:175
Tag标签:无
前言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影视艺术的传播效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吸引魅力,以及接受者欣赏情绪的反应状态。就影视本体与产业建构的角度而言,这也恰恰是当前中国影视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以情绪为线索,借鉴现代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创作主体、接受主体以及演员与角色三个主要方面人手,探讨和研究情绪在影像表意及其接受之间所具有的规律,将有助于对此作出一定有效的解释,因为这种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的正是影视作品本身与观众之间,得以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的内在约定性。影像表意是影视作品视觉表达的核心,同时也是创作者与观众之间进行意义交流的重要载体。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有意识地以视觉“形象”进行表意是人类摆脱原始,步入文明的重要标示。并且,表意活动本身也是人类自身感情性活动注入的结果,更是现代影像表意的心理基础。表意不是孤立的存在,是建立在影视作品与观众欣赏情绪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基础之上的。类型电影正是这种互动关系的典范。类型电影的形成和发展是基于对观众长期观影习惯,以及其欣赏兴趣的高度化关照的结果。并且,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都是针对观众不同方面的情绪发生作用的。由情绪的内在体验所获取的心理感受,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构成了影像创作与接受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致变因素。在审美接受活动中,影像通过视觉感官,激活了观众的神经冲动,从而导致神经系统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就是情绪。当情绪与认知联想、想象或者个体的符号感知产生联系时,审美接受的体验也就产生了。
内容概要
本书以情绪为线索,借鉴现代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创作主体、接受主体以及演员与角色三个主要方面入手,探讨和研究情绪在影像表意及其接受之间的规律。对于这一规律的研究,无论是对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还是对于影视产业化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书籍目录
序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由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第一章 文本内外情绪的互为作用性 第一节 以“图”表意,人类感情性活动的自觉注入 第二节 情节 逻辑与情绪线索 第三节 情绪社会化与影像表意第二章 创作主体主观情绪的介入与影像表意 第一节 情绪,影像表意的内在驱动力 第二节 类型模式的情绪唤起与表达 第三节 视觉元素对人物情绪功能模式的可视化塑造第三章 影像表意与观众欣赏情绪的互动 第一节 审美接受与需要 第二节 情绪的延伸意蕴的回味第四章 表情,内在体验的外显形式 第一节 表情,跨文化的“共通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场面调度”出的人物情绪变化 第三节 细节,放大的情绪真实第五章 数字技术:崭新视觉经验与全新的体验感受 第一节 数字技术对视觉认知经验的挑战 第二节 赋予数字化角色以内在灵魂结语
章节摘录
插图:所以,在审美接受的过程中,人们永远无法回避个体主观情绪的体验以及个体自身的认知经验的参与,并且,主观体验与认知的影响作用,也使得对影像及其表意的审美接受更具有主观化的感情性色彩。就影像表意的接受与情绪的关系而言,一方面影像及其表意对于情绪的发生,以及所发生之情绪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激发性作用。而另一方面,情绪又是影像及其表意的表达及接受的首要的致变性因素。因此,在接受的过程中,面对事实存在的影像,观众或许无法直接对其进行选择,然而,观众却可以选择自己对待影像的态度,虽然这种态度的生成不完全是有意识的,甚至有时是无意识的,但是这种态度本身即意味着情绪的主观体验发生作用的结果。并且,从体验模式的角度来说,不同情绪的主观体验又具有各不相同情绪反应模式,例如,经过大量的实验,现代情绪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宜人的和令人不快的自然景色图片较中性图片会诱发头皮后部的早期负波、晚正成分和持续性正慢波。这些成分与情绪刺激的各加工阶段(知觉编码、刺激表征和刺激评价)相对应。”①这充分说明了不同客体之间所能够引发的主体的主观体验感受也各不相同,并且也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再次证实了,人的主观体验感受对于影像感知的重要影响作用。因此,正是由于情绪所具有的独特的主观体验色彩,才使得情绪本身对影像及其表意的接受过程中,能够在接受者的心理上起到积极的组织或者是消极的抵制作用。
编辑推荐
《情绪:影像表意的魅力与体验》是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