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王利峰 编 页数:370
前言
华夏几千年,纵横千万里,文明数千载。江南古镇——长泾,北依长江,南临太湖,古名东舜城,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典型的江南水乡。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劳作、繁衍,虽经风历雨,却古风犹存,魅力依旧。 长泾有悠久的历史,保存着梁武堰千年遗址,留下了千米石板老街、大福蚕种场、石牌坊等众多明清建筑。清纯的泾水河哺育造就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催化科学的奠基人、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大煜等优秀儿女,不屈的精神锻造了革命烈士张大烈等仁人志士,敦厚的秉性延续了家乡纯朴的民风。如今她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社会建设事业硕果累累,获得了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镇等多项殊荣,并正在向历史文化名镇迈进。
内容概要
泾水弯弯,细浪微澜;泾水浩浩,碧波荡漾。《泾水流韵》向您讲述泾水岸边江南名镇——长泾镇的故事。长泾,人杰地灵。悠久灿烂的吴文化,是长泾人文精神的摇篮;深情流淌的长泾河,是长泾前进航程的见证。《泾水流韵》是长泾大地生生不息的画卷,是长泾儿女勤劳智慧的诗篇,是长泾人民英勇奋斗的赞歌。 全书分为泾水年轮、泾水士族、泾水名贤、泾水精英、泾水烽火、泾水文苑、泾水名胜、泾水风情、泾水轶事、泾水情结等十个部分。打开《泾水流韵》,淳朴典雅的长泾从历史的长廊中向我们走来,繁荣兴旺的长泾在时代的旋律中走向明天……
书籍目录
1 一幅打开的历史文化长卷一《泾水流韵》序一、泾水年轮东舜城遗址梁武堰古镇变迁长泾河南老街长泾千米石板街河塘老街——记忆中的风景二、泾水士族倪瓒的泾里情结东舜儒医夏雪洲夏从寿几件事夏树芳和徐霞客夏树芳的著作袁氏四本堂额缪昌期大事记缪昌期和梃击案缪昌期的《示儿》赵氏四世一代乡贤夏子麟.宋氏兄弟“陈大同”余韵三、泾水名贤和平老人张丰胄一代影星上官云珠“两弹一星”元勋张大煜天文学家沈璿同位素专家张理刚波兰女士司爱伦怀仁中学创始人陈宝琨名中医陈嘉栋妙手回春邹亭照老有所为赵益扬“中华孝亲敬老之星”严国忠四、泾水精英革命老人严永洁一门三代影视世家钛合金奠基人周义刚微生物研究员夏湛恩核能研究员顾忠茂党史专家蒋伯英食品研究专家顾季寅海军装备系统专家沈占鳌汽车电子领域专家夏冠群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张以清人工降雨专家夏彭年膨化人工乳专家宋亚平复旦博导陆德明国土规划研究员夏宪民总参某部高级工程师周凤清化学教授张保忠江南草书大师陆醒吾二炮将军陆锡艮爱国华侨顾铁华金陵书画家徐澄古铜镜研制专家陈永庆五、泾水烽火谭震林在长泾严少兰碑刻日军侵犯长泾的暴行油车里战斗泾水赤子张大烈林杰和林杰乡刻上墓碑的团长朱长清抗战期间的长陆区“江抗”与暗杀党的斗争勇斗敌寇的群众英雄六、泾水文苑长泾《泾里志》舜城八景泾里古诗选河塘桥全貌图万事如意图……七、泾水名胜八、泾水风情九、泾水轶事十、泾水情结
章节摘录
鉴于蔡桥所处的地理环境僻于一隅,校舍等也不符合教学要求,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当时的河塘公社决定易地新建河塘中学。就在河塘桥陆塘河西岸建起一座七百多平方米的二层教学楼。在建校过程中,全校师生热情高涨,搬砖送瓦,石沙石块都是老师亲自从斗山石圹中船运回校,不辞辛劳,全无报酬,充分体现了他们以“抗大”精神办学的创业精神。1974年9月,河塘中学从蔡桥搬迁至新校,这时有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各2个班,300多个学生,教职工二十多人。 “文革”时期,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干扰冲击。但全校教职工依旧坚守岗位,办好学,上好课。1977年高考恢复后,许多学生考取了不同类型的大学,其中75届高中毕业生陆德明,以优异成绩录取复旦大学经济系,现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1981年,按照上级调整、撤并中学的有关决策,河塘中学的高中班并入长泾中学;蒲市等“带帽子”中学的初中班并人河中,学校仍为完中编制。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河塘中学发展壮大的时期。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占地25.2 亩,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教学设施、各种仪器基本配套,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教学质量逐步跻身于一流。在1983年、1984年、1985年连续3年初中升学考试中,升学成绩、重点中学和师范录取人数,在江阴市农村中学中名列前茅。三连夺魁,一时传为佳话,得到市级领导一致好评,誉称为“一流的质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