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魏南江 页数:324 字数:2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礼记·乐记》云:“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古代圣贤的见解确实精辟。音乐乃一种声音。影视声音作为电影电视剧艺术造型的一种重要元素,或日视听语言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创作者还是鉴赏者,都有“君子”与“小人”之分。这也正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所云:“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有名言:“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可见,“辨音律”即懂得音乐语言的规律,对于鉴赏音乐是何等重要!同理,影视声音一旦融入审美艺术造型,自然也有规律可循。但遗憾的是,在中国影视艺术研究历史上,少有学者就此进行过深入而卓有建树的研究。世界艺术史上,美国学者鲁道夫·爱因汉姆曾有名著《艺术与视知觉》享誉学界,但能与之比肩的《艺术与听知觉》似尚未读到,也许是我学识浅薄、孤陋寡闻所致。 本书探讨的影视声音造型是指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存在,是与画面共同构筑影视空间和影视形象的一种艺术形态,要讨论的是:声音造型的表现力给电影电视带来了什么和可以带来什么;而影视录音则是完成声音制作的创作过程,要讨论的是:如何完成以及更好地完成声音在影视中的艺术存在。只有明确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才是解读本书的根本钥匙。
书籍目录
序导言第一章 影视声音造型艺术的理论界说 第一节 影视艺术是一种立体的视听造型艺术 第二节 影视声音造型的定义及其依据 第三节 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误读和发展第二章 影视声音造型艺术的基理透视 第一节 声音造型的物理性 第二节 声音造型的生理性 第三节 声音造型的心理性 第四节 声音造型的地域性第三章 影视声音造型艺术的功能阐释 第一节 声音造型具有结构功能 第二节 声音造型具有剧作呈现功能 第三节 声音造型具有铸造风格功能第四章 影视声音造型艺术的美学意蕴 第一节 声音节奏的韵律美 第二节 声音配置的流动美 第三节 声画交融的和合美第五章 影视语声造型艺术 第一节 影视语声的概念及其审美特质 第二节 影视语声审美实践的历史 第三节 影视语声造型的艺术设计第六章 影视音响造型艺术 第一节 影视音响的概念及其审美特质 第二节 影视音响审美实践的历史 第三节 影视音响造型的艺术设计第七章 影视音乐造型艺术 第一节 影视音乐的概念及其审美特质 第二节 影视音乐审美实践的历史 第三节 影视音乐造型的艺术设计余言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影视声音造型艺术的理论界说 第一节 影视艺术是一种立体的视听造型艺术 一、声画结合更符合人类感知世界的生理属性 声音一旦出现于影片,人们就再也不愿回到无声时代。用朱光潜的美学观来看,那就是:“艺术返照自然。”因为人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五光十色的有声世界里:夏虫细语、春柳飘拂,雷鸣风吼、龙吟虎啸,管弦弹奏、流水欢歌……这形象的大干世界,无不是由声波与光波构成的。开阔的视听领域有声有色,多彩多姿,表现出形体运动的相关相对、有无相生、动静相成、此呼彼应。在人们五感(视、听、嗅、味、触)相通的感觉联系中,有着相互强化和“交互检索”的功能,也会产生接受上的“通感”效果,而在这些联觉中,以视觉与听觉最为敏感。 这是人类几十万年进化的结果。 人类在漫长的丛林时代,其生存能力比起虎豹豺狼等食肉猛兽来得孱弱,因而不得不全面地磨砺自己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能力,培养多种感知的习惯,即近乎本能的“多感官全息接收”的习惯。如果这一习惯突然被打破,或看不见、摸不着,或闻不出、听不见,人就会极度紧张,甚而恐惧。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生存机率最大的人类个体,往往不是最聪明和最强壮的人,而是眼明耳捷嗅觉发达的人。经历了长期的生存进化,相对于其他感觉系统,具有远距离感知的视觉和听觉因对人类生存最具优越性,从而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而变得越来越灵敏。为此,在所有感觉系统中,人类对视觉和听觉最为看重。先秦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等人造神祗,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立目神”,就是人类早期文化中普遍的“眼睛崇拜”和“耳朵崇拜”的复现。 这样看来,人的主要审美器官也应该是眼睛和耳朵。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愉悦是在“观看”和“倾听”中获得的。虽然其他动物也有自己的愉悦,但那种愉悦是来自于气味的嗅觉或味觉,而不可能像人这样源自于听觉和视觉感受到的和谐。所以,马克思认为:“社会的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的人的感觉。只是由于属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即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简言之,那些能感受人的快乐的和确证自己是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或者发展起来,或者产生出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