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9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美)史蒂夫·斯耶格伦 页数:176 字数:120000 译者:郝子岩
Tag标签:无
前言
每个人都想知道,至少是了解一点死后的事情,就像是电影预告片似的,要先睹为快。我们知道届时真实的情况并非仅仅如此,但无法想象死后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史蒂夫·斯耶格伦(Steve Sjogren)历尽艰难才有了管窥之见。在他发生致命医疗事故期间及其之后的经历中,正如本书中所披露的,他发现了人人都想知道的奥秘:死亡是如何与生命联系起来的。 我与史蒂夫是25年的老朋友。我亲眼目睹了他在事故前后的变化。史蒂夫的故事会让我们想到这样一些问题:我们能离开自己的躯体活下去吗?非肉体存在的感觉是什么?它安全吗?
内容概要
作者在一次严重的医疗事故中被割断主动脉和肠道,损伤了脊椎神经,心脏停止了跳动,然而他的灵魂却目睹了手术台上所发生的一切……是一位牧师朋友的祷告让他奇迹般地死而复生,开始了一段艰辛而又崭新的生命历程。 古人云:“不知生,焉知死。”现实是知了生也未必知死。然而死过以后又该如何看待生之意义?经历过磨难和死亡之后,作者勇敢地拿起笔,以幽默而深刻的文字,记录下了这一痛苦、紧张而又神秘的生死时刻,以及死而后生的心灵感悟。 没有哪一个旅行社可以提供“死亡一日游”,但你可以随本书作者一起游走于生死之间,通过感受 “死”才明白,人生的意义不是生命短暂及时行乐,而是领悟如何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好邻居和有爱心的人,以及学会如何表达和沟通,重新审视成功和人生方向的定义。
作者简介
史蒂夫·斯耶格伦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葡萄园教会的创始人及主任牧师,曾在美国很多地方建立教会,是近十年中最有影响的牧师之一。现主要从事写作、演讲和培训教会创建人,已经出版《恩慈能改变全世界》(Conspiracy of Kindness )等著作12本。现与妻子詹妮和三个孩子居住在俄亥俄州。
书籍目录
第1章 亲历死亡的好日子第2章 亲历死亡的奇迹第3章 鬼门关前弄舞第4章 拼命变成一只慢乌龟第5章 拼命不认输第6章 拼命忘掉过去第7章 拼命做个好丈夫第8章 拼命做个好父亲第9章 拼命做个好朋友第10章 拼命施恩赐福第11章 拼命做个好邻居第12章 拼命学会说话第13章 拼命活动90岁尾声 亲历死亡之后的日子后记 泰丽·夏沃死的那一天自传 史蒂夫·斯耶格伦的成长故事附录
章节摘录
泰丽·夏沃死的那一天 我觉得有件事挺有意思:在美国,一个宠物也比像泰丽·夏沃这样的人有更多的权利。 以后我们会看到什么?处死对社会已经毫无用处的老人?遗弃生病或残疾的人?或者对所有注定是边缘人和牺牲品的人全部实施安乐死? 上帝通过泰丽·夏沃的生命,让世人关注同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将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所有人的生命。 泰丽·夏沃(Terri schiavo)的故事肯定会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2005年她在坦帕的一家医院里去世后,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就证明了这一点。 我的遭遇与夏沃女士有许多相同点。看着《纽约时报》头版上关于她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注意到了,她的事迹和我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虽然在细节也有所不同,比如她的大脑受伤的程度与我的大不相同,但我们的故事确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在事故发生的那个晚上,医生们找到詹妮,谈了我的情况,并提出了建议。他们认为,由于我的心脏停止跳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很长时间内(超过了一个小时)也几乎没有了血压,所以我的大脑受到了严重损害。他们对我的妻子说,事实就是如此。但他们却并不明白许多人齐心合一祷告的力量有多大。 就在我受伤后的几分钟内,请求人们为我能起死回生而祷告的帖子就发到了我们教会的网页上,并且每小时都会公布一次我的身体情况的最新进展。教会的电子邮件地址里存储了几千人的联系方式,这些人都收到了为我祷告的请求。几个小时内,就有好几万人在欧洲大陆、英国、亚洲、加拿大和美国(在此前的几年中我去过这些地方布道)开始向上帝祷告,请求他拯救这个连医生都认为毫无生还希望的人。 医生们围着詹妮的时候,我却处于生死关头!可以说是命垂一线。那个时候我的生死就掌握在詹妮手中。除了我,没有人知道我的头脑完好无损,思维十分清醒。 医生们敦促詹妮尽快做出决定。詹妮的回答堪称经典。她大概是这么说的:“你们这帮家伙真该庆幸我是个基督教徒,不然的话我会骂你们个狗血喷头!告诉你们,不但他的大脑没有死,而且他还会很快从目前状况中恢复过来的。你们等着瞧吧!” 听了这些话,医生们摇摇头,转过身就走了。詹妮说,当时他们嘴里还嘟囔着什么“她很快就会知道的”之类的话。他们对她非常无礼,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绝对不会出错。我完全赞成要给予权威应有的尊重,但事实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为人处世似乎还是谦虚一点的好,因为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提出错误的建议来。就我的情况来说,医生的那些建议几乎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当我完全清醒而且有了意识后,听说医生曾想拔掉我身上的管子,可真把我吓坏了。我曾经昏迷了几个星期,除了眼球还能转动之外,再也不能做任何动作。在此期间,医生们一直认为我的大脑受到了损害。他们测试我的大脑活动,但测试结果也无法做出决定。感谢上帝,我的妻子能够始终坚持,否则我可能早就一命呜呼了。 脱水的痛苦 泰丽·夏沃死于干渴。有些专家喜欢说她是死于饥饿,但事实上,由于脱水,她的死亡过程既痛苦又漫长。 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人类可以存活好几个星期。我知道有许多人曾经禁食过50天甚至更长,但在此期间他们得喝些水。但泰丽·夏沃并没有这种选择,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她无法通过嘴或是静脉汲取水分。泰丽的支持者们曾几次试图在她的嘴上放条湿毛巾,但最终他们并没有获得许可减轻她的痛苦。 由于我的病情特殊,也曾在嘴里被放上湿棉签。结肠被切除一部分后的愈合期间,我既不能喝水,也无法进食。在我一生曾经历过的痛苦中,没有一次能与这次连续7到10天嘴里发干的痛苦相提并论。甚至是现在,一想起我曾经历的那种痛苦,仍禁不住浑身发抖。 由于缺乏水分,我的嘴里生出大片溃疡,舌头上也结了一层硬痂。人类的身体真是不能忍受缺水,一旦缺水就会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就像泰丽一样,我无法说话(我的喉咙里插着一根供呼吸用的管子),但我会因痛苦而哭泣,我会用眼神乞求水,哪怕是一丁点也能解除让我痛苦万分的干渴。 与夏沃案有关的一些人向公众说,泰丽死得非常平和安详,没有一点痛苦。我感到非常惊愕,不明白这些人是如何知道的,但绝对不是他们的亲身体验。因脱水而死可以说是人能想象到的最为痛苦、拖得时间也最长的死法。根据《约翰福音》十九章第28节的记载,耶稣差不多就是这样死去的。我曾经历的痛苦也是如此难以言传。 经常在我脑海中浮现的一个问题是:泰丽是否能感到痛苦。也许经过这么长时间,她再也没有任何感觉了。唯一有资格为这个问题提供正确答案的医学界人士只能是神经科学专家,他们也得在对泰丽进行了全面的仔细检查后才能做出回答。在泰丽一案中,这些神经科学专家的意见并不一致。 泰丽能感觉到疼痛吗?似乎有可能。她在医院里的最后几个星期,每隔几个小时就得注射一次吗啡。这个事实一直不为人所知。但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这一案件的一位代表不小心说漏了嘴。所以,这里就有一个明显的问题:为什么一个据说是无法感觉到疼痛的女人会需要吗啡?这不合乎情理。 我觉得有件事挺有意思:在美国,一个宠物也比像泰丽·夏沃这样的人有更多的权利。如果你我想把一只狗或是一只猫给活活渴死或饿死,肯定会立即遭到逮捕。考虑到美国人爱宠物的天性,我们很可能要在监狱里呆上很长一段时间。 重重迷雾 我说得再明白一点:泰丽并不是死于她所受的伤。她可能就像那样再活上好几年都没有问题。她的父母愿意为她提供资金和感情上的支持。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在未来几十年为她提供支持。这件事情在这里又一次不合乎情理了。 我认识许多经历过与夏沃一案情况类似的人。他们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不得不替一个在活着时没有留下遗愿的亲人做出决策。我确信,像这样的情况,目前在美国的50个州里都正在进行重新评价。然而,泰丽一案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维系她生命的所有管子被拔掉之前,她仍然活着。而我所知道的那些事例中,当这些管子被拔掉时,病人已经处于濒死状态了,实际上他死得迅速而又痛苦。在这些例子中,病人的家属只是想要减少病人的痛苦,希望加速上帝已经在做的事。但在泰丽·夏沃一案中,我们的社会确实越过线了。 在一次采访中,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称泰丽·夏沃一案是对公众的愚弄,并警告说:不久,我们的社会就会发生比这更为严重的事情。我对此表示赞同。这种情况就有点像是“水壶中的青蛙”: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热水中,它肯定会立刻跳出来;但是,如果你把它放进凉水中,再逐渐加热,青蛙就会一直待在水壶中,直到被煮熟。青蛙是感觉不到热度在逐渐变化的。 以后我们会看到什么?处死对社会已经毫无用处的老人?遗弃生病或残疾的人?或者对所有注定是边缘人和牺牲品的人全部实施安乐死? 生活质量的争论 在泰丽·夏沃一案中,"生活质量"这张牌被反复加以利用。如果再听到有人用这个词,我觉得自己都会吐出来的。在我发生事故后,生活质量肯定是明显下降了。我的结肠每天都要出问题,也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麻烦。我的双腿永远残疾了。我的四头肌遭到损害,大腿肌肉根本就没有了,我的两条腿上可以说是皮包骨头,走起路来怪怪的。我除了慢走什么也干不了。我不能跑,不能跳,也不能与我的儿子一起打球了。我总是最后下飞机。由于长时间使用呼吸器,我现在连吞咽都有很大困难。由于窒息反射出了毛病,我在刷牙的时候会发生窒息。 可以说,所有这些问题使我的生活质量下降了。那些认为我已经脑死亡的医生没有就我的生活质量下降问题进行哲学意义上的讨论,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那可能会让他们更觉得可以拔掉我身上的管子。他们真的很想这样做的! 生活质量下降的争论没有什么意义。对美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我们没有可信度。与美国相比,这个世界上大约80%的人们生活质量都很低。我们看待美国生活质量问题的角度很奇怪。甚至有人会这样想:如果有人还在用拨号上网而不是宽带服务,那他一定是在受罪! 前文提到过,在事故发生后,我非常想到墨西哥城去照顾那些在城市垃圾中生活的人。现在,我在辛辛那提那所教会的同事每年要去墨西哥城好几次。作为对我的灵魂进行现实疗法的一种方式,我也试图每年去那里一次。这几次行程使那些与我们同行的典型中上阶层白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我们照顾的人确实是整个一生都靠这些污秽不堪、气味难闻、蚊蝇遍地的城市垃圾来谋生的。注射用的针头扔得满地都是,但这些捡垃圾的人大部分时间都是赤脚走来走去。我有细菌恐惧症,所以即便我穿着厚底鞋在这里走路都觉得有点不安全。但这些人却在垃圾上到处搜寻,寻找能够回收的材料。 我们见到的人大都患有肺结核。所有的人头上都有虱子。他们饮用的是受到污染的水,预期寿命最多只有35岁。他们都不识字。墨西哥政府也不希望像你我这样的外国佬知道这个情况,因为这是在给墨西哥的整体形象抹黑,所以大多数垃圾场都禁止我们拍照。 捡垃圾人的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到父母的生活方式中。我的问题是:这是什么样的生活质量?很明显,这种生活是我们都不期望的。我们遇到的一些孩子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他们的生活能有多少目的呢。我们遇到的一个8岁的孩子因为长着兔牙,就被简单地称作“小兔”。几年前,他的父母双双死于艾滋病,把他一个人抛在垃圾场。我们总是给他带些特别的礼物和衣服。尽管他只有8岁,但多多少少就有了戒备别人、保护自己的想法。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破垃圾场上的这种贫穷、疾病和文盲的恶性循环,但是很难让这些人的眼光看到比目前处境稍好一些的地方。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人挣到的钱中,有相当大一部分要被有组织的犯罪团伙收去。地狱里一定会有个特殊的地方等着这种连穷人都要欺诈的家伙。 作为美国人,我们注意到这些人确实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幸福,这真是让人吃惊。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人都成了虔诚的基督徒。许多神职人员都会定期访问他们,因此他们的基本需求也能得到满足。作为美国人,我们可能会觉得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很不幸福。但是,这些人觉得没有区别,因此对目前的生活十分满足。 下次你要是在鸡尾酒会上听到中上层的人士在谈论涉及到遗嘱的生活质量问题时,就想一想在墨西哥城的城市垃圾场里的“小兔”吧。 写好遗嘱 我建议你最好写一份遗嘱,以避免你或你的配偶出现泰丽·夏沃那样的情形。这次事故给我很大震动,也开着手写自己的遗嘱。 你可以写一份遗嘱,并把它正式交给你的律师,或是把它存到你的电脑硬盘里。让你的至关重要的那一位知道你已经在文件里写下了自己的愿望,能在“遗嘱”或是其他什么名字的文件里找到它。如果到了需要这份文件的时候,你的配偶就可以打开它,让人们知道你的愿望。 从我的痛苦经历看,我决定要明确一些事。第一,我希望医生能够全力拯救我的生命。我相信一个人陷入昏迷很长时间然后又苏醒过来是可能的。以前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前文曾说过一个建议,现在再重复一遍不要成为医疗人员急于签下"放弃治疗"选项的牺牲品。在经历了受伤、昏迷或是任何医生们认为"没有希望"的一系列情况后,其实你仍然可能很容易地恢复正常的生活质量。如果读了这篇后记你能悟到什么,那就鼓起勇气选择生命吧! 如果被宣布为脑死亡,我会要求这份声明应当由参与治疗的医生小组(记住,我现在只去教学医院看病,再也不去郊区的小医院了!)和一个我指定的医生朋友证实。如果这些入都认为我已经没有了脑活动,那么医生才能撤掉为我维持生命的设备。如果这些设备中包括进食管,我会要求院方人员保持我的口腔清洁,并给我的嘴唇上抹上香膏。这个要求听上去微不足道,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感觉痛苦的话,我想尽量减少这种痛苦。 我在遗嘱里会要求,如果昏迷状态不是很明显,或者不很严重,我希望能无限期地维持我的生命。在此期间,我希望在病房里每天能播放几次让人振奋的祷告音乐。我还希望能在我的旁边播放《圣经》。另外,我想让善于鼓励的人来病房看望我,并为我祷告。我特别要在遗嘱中表明,我不想让态度消极的医生为我治病,也决不希望他们在我的耳边说那些消极的话。 泰丽·夏沃让我们都去思考自己的最后归宿。但是,对那些在"婴儿潮"出生的人来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百病不侵,能够永远活下去。泰丽的生与死会成为今后几年讨论和争论的话题。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上帝通过泰丽·夏沃的生命,让世人关注同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将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所有人的生命。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何处理好与自己、家人、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之人的关系,可以说是危急时刻的巨大力量源泉,也是平安时无比快乐的源泉,《亲历死亡》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如果你能将史蒂夫亲历死亡而得到的人生真谛带入你的内心,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写出一本自己的《亲历生命》! ——基思·费拉齐 《亲历死亡》正是当今这个快节奏世界所需之书。我认为,所有真心想获得平衡生活的人都要读读这本书。史蒂夫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正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该书对人生如此坦诚,让人为之精神振奋。 ——斯蒂芬·勒布朗 在史蒂夫·斯耶格伦笔下,坦诚的文字令你震惊和感动,也让你充满激情。史蒂夫这个人无所畏惧,不知疲倦,非同寻常,又无比仁慈。如果你想发现真实,那就开始吧,这个故事向你展露无疑,同时也为圣詹妮能够容忍这个家伙而致敬! ——凯特·迈纳 如果你今年只能读一本书,就读这一本吧。这也许是我曾经读过的最坦诚的一本书。 ——莱奥纳德·斯威特 史蒂夫带领我们重新回到那间死亡病房,然后又共同领略他死而复生之后的生活。史蒂夫以特有的幽默和热情,与我们分享了他在临近死亡中所领悟到的真知灼见与智慧,诸如结交诚挚的朋友,与配偶和家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对陌生人也要多加关心,以及其他许多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时而大笑,时而哭泣,时而忏悔。你读这本书时,也做好全新体验与心灵改变的准备! ——伯登·瓦戈纳 史蒂夫·斯耶格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信心的神奇见证,告诉我们如何应对不期而至的生活巨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这样急匆匆的生活节奏是不是让我们远离了真正的高品质生活。 ——罗伯特·韦伯
编辑推荐
《亲历死亡》会穿透你“虔诚的臭氧层”。这本书直言不讳,也没有因描写了超自然力量而“深感抱歉” ,并坦称当今上帝并非静默无声,更没有陷于信仰上的陈词滥调。史蒂夫带领我们重新回到那间死亡病房,然后又共同领略他死而复生之后的生活。史蒂夫以特有的幽默和热情,与我们分享了他在临近死亡中所领悟到的真知灼见与智慧,诸如结交诚挚的朋友,与配偶和家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对陌生人也要多加关心,以及其他许多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