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陈鸿秀 页数:297
内容概要
《影视基础教程》共分6个章节,对影视艺术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包括影视艺术概述、影视创作的基本元素、中国影视发展、影视审美分类、影视鉴赏与批评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陈鸿秀,1964年1月出生,江苏省宝应县人。198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担任“世界电影史”、“影视欣赏与创作”,“影视欣赏与评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从事当代影视学的研究,曾主持省级、校级课题。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影文学》、《艺术百家》、《电影新作》、《四川戏剧》、《电视研究》、《青海社会科学》、《理论学刊》等期刊上独立发表影视学论文近20篇。
书籍目录
序序二第一章 影视艺术概述第一节 电影是什么第二节 影视的异同比较一、影视的区别二、影视的共性第三节 影视艺术类别一、电影艺术分类二、电视艺术分类第二章 影视创作的基本元素第一节 导演艺术一、导演艺术内涵二、导演构思三、导演手段四、当代华人导演风格举隅第二节 表演艺术一、电影表演的特性二、演员修养三、演员的作用第三节 剧本与编剧一、关于影视剧本与编剧的概念二、现代传媒条件下的影视剧本写作三、影视剧本基本写作技巧第四节 摄影摄像艺术一、电影镜头与画面二、摄影造型艺术三、电视摄像艺术第五节 剪辑艺术一、剪辑的作用二、剪辑的内容三、剪辑的元素四、剪辑的程序与原则五、蒙太奇的表现形式第六节 电影音乐第三章 中国影视发展第一节 中国电影一、20世纪30年代前发展情况二、30年代左翼电影发展三、抗战电影与战后现实主义电影高峰四、建国后“十七年”电影五、新时期电影六、大陆导演的代际划分七、港台电影发展第二节 中国电视剧发展一、起步(戏剧模式)阶段(1958-1966年)二、复苏阶段(1976-1978年)三、转型阶段(80年代)四、市场化时期(90年代- )五、娱乐消费时期(90年代末期-今)第四章 影视审美分类第一节 悲剧一、悲剧的界定二、悲剧的功效三、悲剧品格与分类四、悲剧审美思考第二节 喜剧一、喜剧的界定二、喜剧的分类三、中国喜剧发展第三节 情景喜剧一、情景喜剧的概念及产生二、情景喜剧与情节性喜剧的比较三、情景喜剧在中国的发展第四节 正剧一、正剧的概念二、正剧的特征三、正剧的种类四、正尉的结尾五、历史正剧与历史戏说剧第五章 影视与文学、戏剧的关系第一节 影视与文学一、小说给予影视的营养二、影视对文学的渗透--从“外视同期书”现象看影视对文学的影响三、小说向影视的叙事转换第二节 影视与戏剧一、戏剧对影视的影响二、影视与戏剧的区别三、影视对戏剧的影响第六章 影视鉴赏与批评第一节 影视鉴赏与评论的意义一、帮助观众鉴别理解影视作品二、与影视创作者对话交流第二节 影视鉴赏与评论的特点一、影视鉴赏的特点二、影视评论的特点第三节 影视评论/批评写作一、影视评论/批评写作的特点二、影视评论写作的要求三、影视评论写作的选题角度四、影视评论写作步骤第四节 影视批评模式一、影视批评模式界定二、中国电影批评模式的演变三、影视批评/评论写作举隅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影视艺术概述 本章将从影视是否为综合艺术、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的异同、影视艺术的各自主要类型等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节 电影是什么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咖啡馆里的一块白色幕布上放映了自己摄制的《火车进站》,标志着世界上最早电影的诞生。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年。把京剧题材拍摄成为第一部影片,奠定了中国电影发展中与戏剧难分难解的关系模式。百年多的时光只是一瞬间,可是电影发展的历史改变了我们认识理解世界、认识理解人类自身的思维方法,今天我们对电影的认识和当初人们对电影的认识已经不是一回事了。这也是电影和其他艺术门类迥然不同的方面(其他艺术门类从诞生之初到现在,人们对其认识或界定往往没有本质的变化或区别),关于“电影是什么”的回答在电影发展历史中形形色色,而且不够明确。如《电影艺术词典》中作了这样的回答:电影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当然最有代表性的解释为“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这可以说是中国大陆多年来对电影下的比较通俗的定义,也是主流化的界定。稍有常识的人都会这么说,如同我们说戏剧“是综合艺术”一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