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贺红英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8-03出版) 作者:贺红英 页数:2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学语境中的苏联电影》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苏联电影与俄苏文学:历史考察与现象述评”,是对苏联电影发展进程与俄苏文学的关系所进行的宏观、时序性的考察尝试,力图勾勒出明晰、扼要的历史脉络。第二部分为“苏联电影中的俄苏文学经典”,是对某些俄苏经典文学作品的银幕改编以及苏联电影创作中出现过的与文学密切相关的现象的具体分析和研究,尝试总结其所代表的特定历史时期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的经验和教训。第三部分是附录,主要收入了《文学与电影的不解之缘》和《根据俄苏文学作品改编的苏联影片要目(1919—1990)》两篇由笔者自己撰写和收集整理的、与《文学语境中的苏联电影》内容相关的资料性文字,意在为读者提供一些背景情况和进一步研究的帮助。
作者简介
贺红英,1965年生于北京。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90—1993年,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讲师。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并重返北京电影学院任教,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教授,担任《外国电影史》、《俄苏电影史》、《国别电影》、《当代俄罗斯电影》、《大师研究》、《影片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并独立完成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电影学院等多个俄罗斯电影、苏联电影发展史研究方向的科研项目,发表过多篇有关苏联电影史、俄罗斯电影发展现状的研究论文,出版过多部学术著作。
书籍目录
绪言上篇 苏联电影与俄苏文学:历史考察与现象述评第一章 俄苏文学与苏联电影的勃兴第二章 文学在30年代苏联银幕上的浮沉第三章 40年代苏联电影中的俄苏文学作品第四章 俄罗斯古典文学在50年代的苏联银幕上第五章 变革的文学与电影的变革第六章 60—70年代文学与电影中的战争题材创作第七章 回归迷人的往昔下篇 苏联电影中的俄苏文学经典第一章 《夏伯阳》:一种苏维埃“神话模式”的确立第二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时代精神第三章 面对巨人的无奈:苏联电影中的列夫·托尔斯泰第四章 契诃夫风格在苏联银幕上的进化第五章 不懈的道德探索:舒克申的文学与电影创作结语附录一:电影与文学的不解之缘附录二:根据俄苏文学作品改编的苏联影片要目附录三:主要影片名录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俄苏文学与苏联电影的勃兴一、俄罗斯民间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前艺术”时期的俄国电影1895年12月28日,当卢米埃尔兄弟把《火车到站》这部长度为17米的短片放映给巴黎卡布辛路大街上的小咖啡馆里半醉的平民们时,电影之父并没有把电影看成是艺术,电影的第一批观众也没有把电影看成是艺术。谁都没有意识到,这是怎样一个伟大的时刻;谁也没有料想过,在若干年以及一百年之后又会有怎样众多的人们以怎样的深情和激动回顾起这一时刻。当时有名以及无名的文学家们更是对幕布上影影绰绰的景象不屑一顾。在19世纪的文化中,文学才是德高望重、俯瞰一切的巨人。后来,当梅里爱用固定视点的摄影机拍摄舞台上演出的时髦戏剧时,人们或许多少意识到了电影与文学是有着某种缘分的。但这是怎样的缘分呢?电影充其量是为哑剧提供了一个简便的巡回演出方式而已。再后来,更多人把小说作为拍电影的蓝本。他们所取的只是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而且远非全部,至多只是个 “大纲”而已。与文学相比,电影的表现能力是如此低下,甚至不能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一时期,与其说文学与电影关系密切起来,不如说是文学作品被电影粗暴地利用,藉以制造出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视觉奇迹”,为投机家们从好奇的平民百姓的口袋中多搜罗出几个铜板。被引入电影的东西并非文字的真正价值所在,电影也未因此而蹿升为艺术。
编辑推荐
《文学语境中的苏联电影》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