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9-8 出版社:中国电影 作者:齐士龙 页数:284 字数:2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继《现代电影表演艺术论》、《现代电影表演心理研究》之后的又一部电影表演理论力作。 作者从表演艺术的角度、电影的角度,用对比的方式,层层深入地论述表演、表演艺术、电影表演、电影表演艺术的特性,提出恢复表演艺术对人的关注是电影时代成熟的标志;作者结合表演实践,对电影表演艺术个性进行了深入论证,提出演员视点中的影片分类:能力型影片、感觉型影片、综合型影片,颇具新意。 全书语言生动,论述深入浅出,有极强的指导性和经验性,系热爱电影表演的各界人士仔细阅读的一部好书。
作者简介
齐士龙,·1964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表演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教授、主任教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政府级专家。·先质担任过表演,导演,文学、摄影等系十几个本科,研究生班主任教师与主讲教师。许多著名演员、编导摄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表演艺术的角度---表演艺术和电影表演 第一章 表演艺术的发展与电影时代 1、表演的概念 2、表演艺术的演变 3、表演史上的三次界定 4、电影时代 第二章 电影的界定---人演人 1、融入“手段”的表演艺术技巧 2、不融入表现传达“手段”的表演艺术创造 3、演员和表演惟一性解体的误解 4、演员的艺术定位---由单一主体到综合主体 第三章 电影的成熟与电影表演作为一门艺术 1、电影表演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电影成熟的标志 2、电影使电影表演艺术成为独立艺术的标志 (1)电影使表演艺术由形式中心墨迹为体验中心 (2)电影使表演艺术由展现自我到自我“消亡” (3)电影使表演艺术完成了能力归属的过渡 (4)电影使表演艺术完成了体验技巧的深入 第四章 电影时代成熟的标志---表演艺术恢复对人的关注 1、四种表演艺术关系的定位 2、电影表演艺术的单一归属和舞台表演艺术的双重归属 3、由“讨好”生活中的人到关注艺术中的人第二部分电影的角度---电影中的表演艺术 第一章 电影是电影表演艺术个性发展的缘由 1、电影的发展 (1)电影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手段的质的演变 (2)电影发展的心理基础---人类心理追求规律 2、电影发展中的表演艺术个性 (1)表演艺术的借用阶段 (2)突出视觉表现力的阶段 (3)基本形成电影表演个性---人演人 (4)表演艺术的风格化探索 第二章 电影表演艺术总体特点的两个概括 1、电影创造工艺中的四个不等式 (1)电影演员的创造与银幕形象成果不等 (2)电影形象素材与演员素材不等 (3)演员素材与表演艺术素材不等 (4)表演艺术素材与银幕表演艺术成果不等 2、电影表演技巧的一个核心和两个依赖 (1)偏依心灵的技巧---核心 (2)依赖物质的参与 (3)直接依赖人的能力的参与 第三章 再谈电影表演艺术的个性 1、电影复原人生形态 (1)生活形态的电影依据 (2)生活化形态的本质与特点 (3)表演形态对电影风格的适应 2、电影把能力的特殊性转化为能力的一般性 (1)能力与原态能力 (2)能力的个性风格 (3)能力技巧与角色能力 3、电影迫使电影表演艺术压缩任务 (1)电影表演艺术技巧的单一对象与单一任务 (2)电影表演艺术的素材地位 (3)电影表演艺术的任务---创造角色感觉与蒙在演员能力上的角色感觉色彩 4、电影行动是对规定情境无制约的总体回答 (1)行动三要素的解释 (2)电影行动是无制约的总体回答 5、电影使表情成为电影角色感觉的窗口 (1)电影角色性格的两种观察和两个窗口 (2)本质表情与表情细节 (3)无模式的态度 6、电影要求演员以角色感觉重新组装自我 (1)电影表演艺术的可组装性 (2)两种组装方式 (3)优化组装 7、电影获取角色感觉的综合技巧 (1)电影验证角色的标准和三个环节 (2)电影表演行动的主体是戏剧行动 (3)电影表演是综合技巧 (4)两种创造技巧的依赖 8、电影迫使演员研究自身“素材” (1)电影逼着电影演员穿上“三点式” (2)演员观念的电影化 (3)电影对演员素质的制约 9、电影创造了一种流派两种倾向 (1)两个流派一种流向 (2)电影表演中技巧的流派倾向 10、电影角色性格的鲜明性---非舞台表现性的自然表现力的适应 (1)电影“排斥鲜明性”的误解 (2)性格自然表现力的适应 11、电影表演时空对性格表现力的选择 12、完成对影片风格的适应 第四章 电影角色与影片分类 1、电影角色的需要 2、演员视点中的影片分类 (1)能力型影片 (2)感觉型影片 (3)综合型影片 3、电影表演“症结”的剖析 (1)电影化真实与表演艺术的三个真实层次 (2)表演技巧电影化与观念电影化 (3)电影演员面临的三项任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