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徐晓光,傅安辉 编 页数:278
内容概要
侗族现有近300万人口,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毗连地域,湖北省的恩施、宣恩也有一部分,据美国学者考察,越南北部山区也有侗族居住。国内侗族居住地基本上是集中连片的,民族内部交往密切,凝聚力比较强。侗族的文化精神崇尚和谐,宽容儒雅、趋静求稳是侗族最基本的民族性格。侗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侗族大歌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地区“稻鱼鸭”共作系统也已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五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侗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侗乡被誉为“诗的海洋”、“歌的世界”、“故事的摇篮”、“侗戏的天堂”。侗族人民以歌代言,以歌唱抒情述理,还用讲究辞章文采的念诵词来说理,用生动有趣而富于人生哲理的故事来启人心智,用喜闻乐见的侗戏来陶冶情操,指导人生。这也许是因为过去侗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所有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都靠口头来传达。所以,侗族口头表达的形式——谚语、歌唱、念诵、讲述、表演已经成为侗族社会各门知识的主要载体。通过这些载体,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这些口头表达就成了侗族的口传经典。
作者简介
傅安辉,男,1955年生,侗族,贵州省锦屏县人。贵州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系凯里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省管专家,全国高校学报优秀主编、全国模范教师、中国民间文艺家。1979年开始研究侗族民间文化艺术。先后得到中央民族学院侗学专家杨权老师及民俗学家钟敬文、乌丙安、张紫晨、陶立瑶等人的精心指导。已搜集整理和发表了300多篇侗族民间文学作品,发表了60多篇民间文学研究论文,出版了专著《九寨民俗——一个侗族社区的文化变迁》和教材《侗族民间文学》。先后6次获得省部级文学奖和社科奖。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谚语一、事理说理常理知行二、修养志向胆识才智品行求知克己三、社交社群交友应酬处世事务言谈四、政道国家国法官民军事贫富敌我抗争世态民族五、生活服饰饮食居住出行生老幸福时运勤劳节俭钱财戒嗜保健医药……第二部分 歌唱第三部分 念诵第四部分 讲述第五部分 表演编后语
章节摘录
常理 先生谈诗文,农民谈收成。狗头上放不得骨,猫鼻头放不得鱼。百样草木百样叶,百样鸟雀百样音。哪样竹子哪样笋,哪样树子哪样根。竹子同长不同种,禾稗同田不同类。到处杨梅一样酸,哪个耗子不偷油。砍柴要进山,打鱼要下滩,挑水去水井,攀花到花园。 金子和铜一样黄,市场价钱不一般。住惯高坡山是坎,住惯平地坎是山。夜晚的鸟儿寻求光亮,网中的鱼儿盼回池塘。哪山有太阳,哪山有温暖。朽木生菌,死水生蛆。跨崖要有桥,渡水要有船。吹着邻居屋顶的大风,不会绕过自家的房子。天上响雷地下震,塘中有鱼塘水浑。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打布不平为跳纱,破柴不开为结疤。马不抬头,铃铛不响;路不修平,脚步难抬。好树结好果,好铁铸好锅。满手是鱼鳞,哪有不臭腥。头上帽戴偏,地上影子歪。野羊不叫,老虎不来。一个破坛,难腌好菜。不因瓢舀水,谁去种葫芦。铲草不除根,雨过草又生。木都有疤,人都有差。光头光脑不都是和尚,发光闪亮不都是真金。 大火烧山坡,死树不死根。弯柴不弯火,同样把饭烧。热灶不怕湿柴。冬瓜大大是小菜,胡椒细细辣过姜。老鹰见枪就躲开,蚂蟥越撵越拢来。水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有利必有害,有成必有败。鲁班无料难起屋,巧女无线难绣花。神医神药,治病不能治命;能工巧匠,盖屋不能盖天。一稽难打两样粑,一树难开两样花。无筵不散,无花不败。粗纱大线难打扣,朽木枯枝难起楼。高山峻岭有路绕,只有死路难通行。跳蚤咬不死狗,天寒冻不死鱼。天旱不死井边田,雨淋不烂火烧砖。人有时衰时盛,天有时雨时晴。白布掉进染缸水,染青容易洗白难。北风尚有回南日,下雨自有天晴时。莫看青梅就操心,到了时候自然红。 太阳总是落西方,檐水总是滴旧窝。歇凉要靠大树,划船要靠水深。绳从细处断,水从矮埂翻。潭深三尺难见底,树高三丈枝丫多。直木当排下洞庭,弯木当犁跟牛走。鸟儿落在哪棵树上,那棵树上的果子就少。饿鹰遇见小鸡,从来不讲客气。上轿女子哭是笑,落第秀才笑是哭。学善三年,学恶一天。行善千人赞,行恶万人恨。喂饭给狗吃,狗摇尾巴;拿饭给坏人吃,没有好报。野猫似虎不是虎,恶人装笑不是笑。鸟吃果子选软的,世上坏人整好人。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