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雷召海 页数:495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共同就民族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召开会议是第一次。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发表重视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4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通过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采取若干重大举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队伍45万人,高校占40万,研究力量占绝对优势,而且在承担的科研项目、产出的研究成果、获得的科研奖励等方面,高校均在85%以上。可以这样讲,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春天。“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的不平衡。从区域来说,东部高校的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的发展;从学科来说,社会科学的发展明显快于人文学科的发展;从高校来说。综合性、文科类院校明显快于理工、农林类院校。即使是不同文科院校之间,这种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比如民族院校、外语类院校同财经政法类院校之间,等等。我们认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应该是共同的繁荣,我们要采取有力举措,推动各类高校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科都要取得长足的进步。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群策群力研讨和谋划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的科学发展。 一、高度重视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建设和谐社会、保护文化遗产发挥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民族学与人类学科研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行动上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学科建设成就显著,各类人才层出不穷。田野调查内容广泛,有价值的民族志著作不断问世。理论探讨百家争鸣,创新性的论著屡见不鲜。应用研究形式多样,为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也日趋频繁,合作调查研究不断增多。改革开放以来的这30年,高校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内容概要
本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时期民族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主要内容,重点探讨了推进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问题,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概括了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特色学科形成、研究队伍建设与核心竞争力增强、科研项目经费投入与管理体制配套改革、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学术期刊建设与培育期刊品牌、科研成果与服务民族地区、研究机构创新与加强制度建设等主要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进一步探讨了民族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路、对策和建议。本书内容针对性强,资料丰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书籍目录
代序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代序二:在首届繁荣发展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上的总结发言上编 民族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分析 导论民族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考 第一章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情况分析 第二章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研究 第三章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与研究经费分析 第四章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分析.= 第五章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第六章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建设与发展 第七章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创新发展下编 民族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践考量 打造特色,发挥优势,大力繁荣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及思考——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发展西南民族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 探索民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发展和创新之路——大连民族学院特色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北方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围绕核心强化服务突出特色繁荣发展民族院校 哲学社会科学 提高思想认识繁荣哲社科学——试论民族院校如何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加强贵州民族学院科研工作的辩证思考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民族院校发展的思考 在凝练特色中求发展 渭水河畔的藏学奇葩——西藏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成就、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 基地带动服务现实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立足边疆倡行学术服务社会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科学研究的SWOT分析 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推进民族院校哲学 社会科学的发展 民族地区高校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七大抓手”突显人文社科“三项功能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推进民族学繁荣发展的思考 推进高校科研管理创新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四大关系 努力开辟为地方服务的途径铸就“人文强桂”台柱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不断提高为西藏经济社会服务 的能力和水平 结合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拓展哲学学科建设领域——云南师范大学哲学学科建设情况 新疆师范大学社科研究队伍现状分析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努力为民族地区 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学术重估与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色的确立——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 准确定位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民族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几点思考 民族文化与构建民族特色和谐社会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指导地位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从理论层面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回顾20世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面向21世纪,我们必将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昭示,人民的选择,实践的呼唤,是我们永远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内在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深化理论研究,正确回答我们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地把党带领人民所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地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才能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编辑推荐
首届繁荣发展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2009)。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