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梁卫东 页数:215
内容概要
《清末鄂尔多斯基层社会控制研究》稿是在我的同名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本研究得以完成,除了吸收此前的研究成果外,还与诸多师长、朋友的帮助分不开。所以,在即将付梓之际,我想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首先感谢我的恩师徐永志先生。2004年9月,我考取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徐永志先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徐先生一方面考虑到我硕士阶段学习的是历史;另一方面考虑到在民族类院校学习要与民族结合,于是建议我选取一个民族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一番从资料、研究状况再到个人专长的反复斟酌,最后决定以清末鄂尔多斯的基层社会控制为主题进行研究。在我读博期间,徐先生在学业、科研、生活等方面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睿智的点拨和深切的关怀,使我深感先生治学视野的开阔、治学方法的严谨、治学成果的丰富。先生宽厚平实、乐于助人的为人之道,关爱学生、“授之以渔”的为师之道,更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我的博士论文从选题、框架设计到写作,无不倾注了先生的精力和心血。先生敏锐的思想、渊博的知识令我茅塞顿开。 感谢我的博士论文指导小组成员魏光奇、青觉、贺金瑞、熊坤新等诸位老师,他们在我的论文开题、资料收集、学术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令我获益匪浅。
作者简介
梁卫东,1970年生于河北省易县,1999年在河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7年在中央民族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体育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近现代政治与社会,发表相关论文数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学术史的回顾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第二章 清前期中央与鄂尔多斯地方的关系第一节 鄂尔多斯的基层政权与社会控制第二节 清政府的宗教政策与喇嘛教的广泛传播第三章 清末鄂尔多斯面临的变局第一节 清末鄂尔多斯社会的动荡第二节 汉族移民社会的增长第三节 清政府的财政枯竭第四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组:鄂尔多斯社会控制的新格局第一节 二元制管理体制第二节 蒙旗自主权的部分丧失第三节 清政府宗教政策的改变与喇嘛教的衰落第五章 清末国家与社会的调适和互动第一节 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第二节 社会力量活动空间的扩展第三节 官府加强社会控制的努力第六章 结语——鄂尔多斯模式的总结主要征引与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赛成嘎精通蒙、满、汉三种文字,并且决心革除当时准格尔旗政府的各种弊端。如果让赛成嘎继承王位,那么许多仕官则无法专权,如果让珊济密都布继承札萨克职位,则昏聩无能,只知念经,易于为他们所左右。于是管旗章京阿拉坦布等联合丹丕尔积极支持昏聩无能的珊济密都布上台继任札萨克职位。珊济密都布在他们的支持下,还俗当上了准格尔旗的札萨克。 珊济密都布还俗当札萨克时,已经63岁。由于年老体弱,只知念经诵佛,软弱庸碌,对政治更是一窍不通,“整日里饮酒弹琴,寻欢作乐,沉醉于酒色霪靡之中,对那些时令政务并不放在心上”①,准格尔旗王旗的大小事情先由协理台吉丹丕尔执掌。丹丕尔被杀以后,旗政权又落入纳森达赖手中。 (二)召庙地的放垦 在清末以前,由于王公的赏赐等,鄂尔多斯的召庙都占有大量的土地,称为香火地。香火地完全归召庙管理,并且召庙的土地不需要向清政府和蒙旗交纳任何赋税。召庙把这些土地出租,靠收取地租作为召庙经济的来源。随着清末蒙地开垦政策的推行,召庙的土地也成为清政府放垦的对象。 在鄂尔多斯各召庙中,首先放垦的是王爱召。王爱召在郡王旗和达拉特旗拥有周围大约30里的香火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沙布隆堪布大喇嘛图布登札勒将王爱召东部的土地报垦。同年十月,包头垦务局派人前往王爱召丈放地亩。在丈放过程中,以王爱召喇嘛当布垂、札穆苏为首的蒙汉人民公开反对。但因为有清政府的强权做后盾,同年十二月将王爱召东部的土地丈放完毕,共放地1267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