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社会历史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吴守贵  页数:456  字数:4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鄂温克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北方古老的森林狩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  鄂温克族,发源于贝加尔湖一带,1689年9月7日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开始成为“跨界民族”。中国的鄂温克族,分布在土地肥沃的嫩江流域上游地区和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及素有“林海”之美称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大兴安岭等地。  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鄂温克族人口有30505人(其中男14704人、女15765人)。内蒙古自治区有26201人,在呼和浩特市等12个盟市中,主要聚居在今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陈巴尔虎旗、阿荣旗、扎兰屯市、根河市、海拉尔区;黑龙江省有2706人,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及其讷河市等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72人,分布在塔城等地;另外,还因工作关系散居在北京市等27个省市区的有2676人。

内容概要

本书从鄂温克族的发源地——贝加尔湖说起,包括了鄂温克族在历史上生活、活动过的地域,鄂温克族自身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的进程,以及相关朝代对鄂温克族的影响和邻近民族之间的关系。本书从全方位,多侧面,比较系统地叙述了鄂温克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的森林狩猎文化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讴歌了鄂温克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一代又一代,历经沧桑,奋斗不息,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反映了鄂温克人进入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卷人复杂多变的关系中处于无权地位,政治上受压迫和经济上受剥削的悲惨生活;也歌颂了英勇顽强的鄂温克族人民与历代反动统治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作出的贡献。

作者简介

吴守贵,鄂温克族,阿本千氏,l930年l2月12日出生予布特哈旗(今内蒙古扎兰屯市)猎民家庭。1946年2月6日,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同年8月入东蒙军政干部学校;147年5月在部队任排长,政治处于事;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政治指导员参加围困长春和辽沈战役;1950年l2月

书籍目录

自  序祖先的踪迹  一、考古发现发源地  二、人物传说发源地两条主线  一、氏族公社的形成与萨满教的出现  二、各族群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方向上的变化  三、氏族公社传承的习俗  四、氏族制度从古代延续到近代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使用弓箭狩猎  实现以猎为主    一、先进的生产工具使狩猎上升到主导地位    二、桦树皮的发现为猎人们提供了生活用具    三、狩猎成为鄂温克人的重要生产活动    四、萨满教与狩猎生产    五、女性首领及其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发挥的作用    六、由原始民族演变为同一的古代民族  第二阶段驯鹿驯养业的出现有了可支配的动物    一、加洪莫根率先驯养驯鹿    二、氏族公社由母系制过渡到父系制    三、人口与婚姻关系    四、鄂温克人从发源地向外扩散    五、室韦和鞠部中的鄂温克人    六、女真族兴起,蒙兀室韦勃兴  第三阶段牛马饲养业的兴起步人生产性经济    一、从使役需要  从养马起步    二、元末明初的鄂温克人    三、明代卫、所组织遍布鄂温克各地    四、从养马到养牛持续发展 沙皇俄国向西伯利亚地区扩张   一、俄国人第一次见到鄂温克人  二、面对哥萨克骚扰当地居民奋起反抗   三、西伯利亚地区鄂温克人的变迁  四、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变化  五、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的鄂温克人明末清初的鄂温克人  一、叶雷氏族的遭遇  二、皇太极向索伦部诉诸武力    (一)遣清军征战索伦部    (二)战争的后果一场大浩劫    (三)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后果的评说    (四)流放的鄂温克人移居雅鲁河流域  三、根特木耳事件的始末哥萨克在黑龙江  一、哥萨克在黑龙江的烧杀抢掠  二、黑龙江军民的抗俄斗争  三、鄂温克人和达斡尔人内迁布特哈八旗索伦鄂温克人  一、纳入清代八旗制轨道  二、正式编成布特哈八旗  三、八旗制中的经济生活    (一)狩猎生产    (二)牛马饲养业    (三)农业的兴起    (四)多种经营的发展  四、战时出征打仗    (一)参加收复雅克萨之战     (二)参加乌兰布通至昭莫多之战    (三)转战西北西南疆场  五、猎貂纳贡  六、雅鲁河流域鄂温克人的变迁呼伦贝尔索伦八旗鄂温克人  一、抵进呼伦贝尔安营扎寨   二、驻守卡伦执勤巡逻  三、立足草原安家立业  四、出征西北西南战场  五、建寺庙祭祀交易活动  六、铁路通车运营取代驿站差事伊犁索伦营始末索伦劲旅反击廓尔喀侵略军清代的鄂温克名人  一、清代内大臣博尔本察  二、清代名将海兰察  三、清代福州将军穆图善清朝实行怀柔政策笼络鄂温克人  一、任用鄂温克人为清朝官员  二、培养满族化的鄂温克军队  三、对鄂温克官员赐予封建特权  四、对鄂温克族带来的影响由黑暗走向光明  一、民国社会激烈动荡中的鄂温克人    (一)鄂温克人解脱了兵役和劳役负担    (二)社会激烈动荡和急剧变化    (三)鄂温克自卫队的组成及其活动  二、日本法西斯统治下的兴安东省    (一)索伦(鄂温克)游击队始末”    (二)建立日伪政权实行法西斯统治    (三)支援东北抗联王明贵支队  三、迎来解放与自由    (一)国共两党军队并进东北地区    (二)组建自卫军  建立人民政权    (三)参加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     (四)农业合作化运动草原风云  一、改朝换代在呼伦贝尔的斗争  二、日本法西斯统治下的兴安北省  三、诺门罕战争  四、拨开乌云见晴天  五、新中国的成立使鹿鄂温克人  一、原居勒拿河流域  二、雅库特人迁入勒拿河流域  三、哥萨克骚扰使鹿鄂温克人  四、使鹿鄂温克人迁入我国大兴安岭北部  五、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游猎生活  六、两国交界地狩猎与俄汉商的交易  七、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统治  八、新中国成立后的使鹿鄂温克人通古斯鄂温克人  一、原居贝加尔湖以东地区  二、哥萨克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骚扰  三、归属俄国后的生产、生活  四、迁入我国呼伦贝尔草原居住  五、日本法西斯的残酷迫害  六、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鄂温克人的商品交换  一、早期交换的兴起  二、清代初期交换受挫  三、交换的复苏和发展鄂温克族形成“跨界民族”的由来当今中国的鄂温克人  一、干部队伍的成长壮大  二、人口发展与分布  三、鄂温克族族称的恢复与统一  四、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五、鄂温克族民俗及文化艺术展览  六、成立鄂温克族研究会    (一)第一届理事会    (二)第二届理事会    (三)第三届理事会    (四)第四届理事会  七、确立鄂温克民族节日——“瑟宾节”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四、鄂温克人从发源地向外扩散  由于鄂温克民族要素的进一步完善,驯鹿驯养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需要扩大驯养驯鹿和狩猎经济活动的范围,古代鄂温克人以驯鹿为交通工具,逐渐从贝加尔湖地区向外扩散,大约从我国的东汉初期,即公元I世纪开始,逐渐扩散到北至北冰洋、西临鄂毕——额尔齐斯河谷,东至黑龙江上游以东至鄂霍茨克海和萨哈连岛(库页岛)广袤的山林地带游猎生活,而在西伯利亚各地和远东地区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各民族》一书中还记载:“在西伯利亚地区众多少数民族中,鄂温克是分布最广而人口较多的民族。鄂温克人生活的地区总的界线,西临鄂毕河流域东至鄂霍茨克海岸和萨哈连岛(即库页岛),南界上通古斯卡(安加拉)河、贝加尔湖以及阿穆尔河(黑龙江),北界与埃文人、雅库特人、多尔干斯人和年特西人毗连。他们所处的面积近似于西伯利亚地区的百分之七十和苏联远东地区的四分之一……分布在图门斯卡雅、托斯卡雅、克拉斯诺雅茨克、伊尔库斯克、其了茨克、阿穆尔茨克、布利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雅库特(今萨哈)自治共和国、卡巴洛夫茨克、萨哈连茨克、赤塔州等地。现在,这些地方由于俄罗斯人、雅库特人、布利亚特人的增多,鄂温克人已处于少数。”  文章说,鄂温克人是当时在西伯利亚地区分布最广的民族。有人估算过在西伯利亚地区的1000万平方公里中,鄂温克人的足迹遍布700万平方公里,占到西伯利亚地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真可谓是一个奇迹。在鄂温克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迁徙,之所以能够向四面八方扩散,是狩猎经济与驯鹿驯养业相结合的结果。

编辑推荐

  《鄂温克族社会历史》从鄂温克族的发源地——贝加尔湖说起,包括了鄂温克族在历史上生活、活动过的地域,鄂温克族自身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的进程,以及相关朝代对鄂温克族的影响和邻近民族之间的关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鄂温克族社会历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