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金志远 页数:442
前言
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民族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一个民族的教育,尤其是民族基础教育,必须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使本民族的知识、语言、民族心理和生活方式传承下去,以保证民族文化的延续性。 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研究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很难的课题,问题不仅在于已有研究基础的缺乏,更主要的是这一课题研究本身的难度。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清晰地界定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丰富的表现形态,同时还必须寻求在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渗透民族文化的合理的分析纬度。金志远博士作为蒙古族子弟,是我带的第一位少数民族博士生,在他200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课程时,就把少数民族教育有关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实践考察基础上,金志远博士以极强的学术敏感与研究勇气,选定了从文化的视角人手来思考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并作为研究的中心议题。经过了三年多的积淀、酝酿和修改完善,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形成了今天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稿。
内容概要
《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文化学视角出发,系统全面地探讨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表现了论者具有较强的理论敏感度和实践取向意识。这一研究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图借鉴多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成果,广泛涉及课程论、民族教育学、教育文化学、语言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展示了论者较开阔的学术视野。《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演变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划分出认同、断裂、发展、多元四个阶段并逐一分析了特征及得失;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采取了民族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心理学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从文化、社会、心理的深层揭示课程改革的机理和原理;在研究总体构架上,论者分别从民族知识、民族语言、民族心理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等维度,全面阐述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建构的目标、内容及实施过程,分析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制度安排和行为选择,提出了民族基础教育课程中整合科学与人文知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等重要命题。研究取得的这些认识成果,不仅具有强的现实性,而且具有前瞻性。
作者简介
金志远,蒙古族,1965年3月生,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2003年9月-2006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6年10月至今,在西南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作博士后。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管理》、《民族教育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和《内蒙古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公开发表《民族知识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等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课程文化:内涵、属性与特性》和《蒙古族教育的主体性》等论学》和黑龙江省《蒙古学通讯》等刊物全文和部分转摘。担任大专院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和《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教材主编四次,副主编三次,并荣获数次教学和科研奖。曾多次参与国家和北京市课题。主持两项校级课题、两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教育部三项子课题,主持一项国家课题。
书籍目录
序/1导言/1一、问题的提出及其预期价值/1二、研究的思路、研究域和分析框架/26三、本书的分析视角与研究方法论/30第一章 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分析/40第一节 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民族化探索的回顾/41第二节 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民族化探索的反思/71第三节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亟待回答的问题/80第二章 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分析/91第一节 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民族文化现状调查/91第二节 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148第三章 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建构分析/151第一节 关联:民族知识系统与课程改革/151第二节 联结:民族语言符号与课程改革/179第三节 平衡:民族心理结构与课程改革/210第四节 协调:民族生活方式与课程改革/229第四章 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分析/256第一节 科学性与人文性整合的民族教育课程价值观/257第二节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整合的民族教育课程知识观/291第五章 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分析/311第一节 基于民族文化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312第二节 基于民族文化课程改革的课程内容/322第三节 基于民族文化课程改革的课程实施/337第四节 结语/364附录附录一 调查问卷/388附录二 中国各民族语言系属表/405附录三 中国各民族文字类型表/406附录四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简表一/407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简表二/408附录五 内蒙古自治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设置表/412附录六 中国少数民族情况简表/413附录七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421参考文献/426后记/440
章节摘录
三、本书的分析视角与研究方法论 本书主要交代研究的预设、范式和理论视角的选择;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研究的新意难度与局限等方面的问题。(一)研究的理论视角、预设、范式的选择 1.研究的理论视角的选择本研究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文化学角度研究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理论建构和实践问题,从而提出基于民族文化的课程改革问题。当然,本书采用文化学的视角,并不等于要排除其他学科的视角。因为本研究的对象是一种综合的少数民族教育现象,涉及民族学、文化学、文化社会学、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甚至教育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不能局限于某一门学科边界。本研究涉及多个学科,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需要采用跨学科的视角对其加以研究。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同时,文化又塑造了人本身。由于各种原因,人类创造的文化是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而不同类型与模式的文化又将人类塑造成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群体——民族。或者说,正是人们创造文化的环境条件不同、方式途径不同,又赋予文化以各不相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文化的物质和精神的各个层面,从而形成了各自相对稳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社会组织、生活习惯、语言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