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 编 页数:37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台江县巫脚交苗族经济发展状况一、概况二、生产力及有关情况三、生产关系的演变附录后记第二编 台江县反排苗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一、概况二、生产情况三、社会生产关系四、社会组织和国民党的统治压迫五、风俗习惯附录第三编 台江县苗族的节日一、引言二、苗年三、客家年四、敬桥五、爬坡六、吃姊妹饭七、开秧门和敬秧八、划龙船附:施洞地区苗族划龙船的补充调查九、吃丑十、敬新谷十一、结束语第四编 台江县巫脚乡苗族的吃鼓藏一、巫脚交的吃鼓藏二、关于吃鼓藏的补充调查资料第五编 台江县苗族的服饰一、服饰类别二、服饰制作和占有情况三、艺术形式四、服饰的地域类型五、服饰的变化第六编 台江县巫脚交苗族的饮食一、饮食的种类及其加工二、各种活动使用的饮食三、进餐特点与饮食禁忌四、解放后的变化第七编 台江县苗族的家族一、巫脚乡反排村苗族的家族二、其他村寨有关苗族家族的资料三、结束语后记修订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编 台江县巫脚交苗族经济发展状况 一、概况 台江县的革东区位于台江县城的东部,和剑河县紧相毗邻。解放之初(1949年12月第一次解放,1950年10月第二次解放),革东区包括覃膏、革东、道合3个大乡。覃膏乡包括9个行政村,即一村番召、二村方毛、三村代芒、四村鸡甲、五村交汪、六村巫脚交(包括巫脚南。巫脚交称为上寨,巫脚南称为下寨)、七村反排、八村巫梭、九村李子。1953年又把覃膏乡划为4个小乡,即:一村、三村合并为番召乡;二村、九村合并为李子乡;四村、五村合并为九龙乡;六、七、八村合并为巫脚乡。巫脚乡人民委员会设在巫脚交。 1956年巫脚交范围又加以扩大,除原有巫脚交(包括巫脚南)、反排、巫梭外,又新并入四登、松巴等2寨。 巫脚交位于台江县城东南约25华里处,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寨。1956年时共有农业户143户,684人全为苗族。在苗语4种方言⑩中,此地苗族的语言属于中部方言。此处苗族衣着朴素,很少花纹,衣服均为藏青色。此地风俗习惯和清水江流域其他地区的苗族大体上相同。 据传说,此地苗族的祖先最初是由江西搬来,中途经过榕江。许多人反映,很久以前和榕江一带的苗族相互通婚,可能和榕江的苗族是同一支系。以后经过无数次迁徙来到了台江县的反排,并定居在那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