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土家族乡村社区调查研究

出版时间:2005-09-01  出版社:民族  作者:刘伦文  页数:213  

内容概要

  土家族是分布在中国内陆中西结合部武陵山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其遥远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巴人。然而,现在的土家族不仅仅是巴人的后裔,还包括古代活动在武陵山区的其他族群的融入。这些民族群体并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传统延续下来,而是融合为一个新的族体,到宋代,生活在武陵山区的一部分古代族群逐渐以“土人”、“土丁”、“土兵”的称呼见于史籍,并与苗民、客民(汉民)区别开来,这就是后来的土家。在历代实行土司制度时,中央王朝基本实行汉土隔离政策,即所谓“蛮不出境,汉不入峒”。这种隔离制度一方面使土家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更加巩固,但另一方面也使土家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受到很大限制。改土归流以后。国家力量和民间社会力量的双重作用下,土家族社会文化逐渐转型。吸收汉文化随岁月俱增,以至晚清以后许多地区的土家人自己不认为是土家了。将自己混同于汉族。一部分土家人并不认为自己和其他民族有特别的不同之处。一些保留自己语言文化特征的土家人被误认作苗族,因而才有20世纪50年代的土家族识别问题。对土家族的民族识剐,唤起了民族自我意识,民族身份逐渐恢复,具有民族标志意义的民族文化事象被挖掘整理出来为外界所熟知。土家族被认定为单一民族后,要求恢复民族身份的人数不断增加,在以后的每次人口普查时,土家族人口都有超常的增长,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土家族人口攀升到802万。  当代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的桑植、永定、慈利、武陵源等区县,常德的石门等地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的长阳、五峰等县;重庆的黔江、石柱、酉阳、彭水、秀山等县;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等县。土家族由于处于内陆并长期与汉族交往,社会文化逐渐接近汉族,但在不同区域,文化特征差别明显,其中酉水流域、溇水流域、乌江流域、清江流域的土家文化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即使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社区里。土家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深度、广度也不同。因而,文化变迁的速度也不相同。文化的纵向传递和横向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差异,有的社区土家族传统保留多一些,有些社区保留少一些。有些社区与本地汉族社区没有什么差别,更多表现为区域共性。譬如,土家语在大多数区域已经消失,可是在酉水流域一些偏僻山区还有保留。  要完整地认识土家族社会和文化,需要进行不同类别的社区调查研究才可能实现,通过不同类型的社区的比较来认识土家族社会文化全貌。在现代化进程中,土家族各区域传统迅速发生变迁。要认识当代土家族传统社会文化变迁的状况及其规律,不可能在书斋里通过文献来实现。应该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来获得。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基础工作是田野工作。自从“马林诺夫斯基式革命”以来,田野工作就是人类学家的看家本领。在土家族研究中,老一代民族学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完成了土家族的识别工作,为土家族研究奠定了学科基础。后代学人应承继老前辈把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有机结合的好的研究传统,把土家族研究推向深入。

书籍目录

前言社会变迁中的土家语命运土家族语言的传承--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坡脚乡为例土家语存留区生活方式的变迁--龙山县坡脚乡调查宗族关系与村民自治--捞车村调查捞车的端午节:土家族社区文化调查民间视角:清代土家族社会的演变--景阳河社区个案研究现代化背景下土家族社会文化变迁--景阳河社区调查“赶毛狗”活动的文化透视--景阳河社区文化调查研究

章节摘录

  土家族语言的传承--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坡脚乡为例  一、本研究运用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本研究的基础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人们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实惠和便利的同时,也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特别是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命运备受关注。如何找到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接面以及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调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在此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作为民族重要特征的民族语言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语言不仅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之一,而且它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能反映该民族非语言文化所强调的内容。然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面临巨大的冲击,文化的多样性以及语言的多元化受到严重威胁。  从语言学的历史来看,以前的语言学很少涉及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深入探讨。然而,语言学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与当时的时代思潮息息相关的。正如张公瑾先生所说,语言学思想有时是时代思潮的延伸,有时是时代思潮的先导,总之它离不开自己的时代背景。⑴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由于特殊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掀起了一场文化热。就是在这股至今有增无减的文化热潮中,文化语言学的新思潮产生了。文化语言学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运用新的理论与方法,把语言放在广义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语言学的不足,同时也更加完善了语言学的学科体系。在文化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以及有关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启发下,把民族语言放在民族文化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文化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同时也可以拓宽民族文化的研究领域。  其实,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处在恒常的变化过程中。文化变迁理论认为,文化变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文化内部的整合而出现的为人们所认同以及有别于过去的文化形态。文化的变迁过程,包括了时间、变迁的条件、变迁的过程以及认同结果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变迁的条件是指文化变迁的内外部因素,变迁的过程是指内外部因素与原有文化的整合过程。文化变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离开了任何一个因素,文化的变迁便不能成立。[2]  文化是一个系统,一种文化的存在,包括了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到精神文化等方面。同时,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与因果关系。一个方面的变化,往往能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继而使整个文化出现新的整合。结果就使这一文化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形态。从一种新的因素的出现--这种因素不论是源于内部,还是来自外部,直至文化很多方面,乃至于整个文化的整合与变化,当这个过程完成并为人们所认同之后,我们就可以认定这一文化已经发生了变迁。文化变迁理论还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内部因素都能引起文化的变迁,因为文化变迁除了文化内部的机制在起作用外,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也能引起文化的变迁。  在文化变迁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各民族文化自成一个系统,文化系统中有不同的层面,任何一个层面的变化,都会不自觉地引起其他层面的变化,进而引起文化的变迁。土家族文化是一个体系,土家语是土家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土家族文化自土家族形成以来就处在不断的变迁过程中,土家族文化的变迁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由于土家族文化内部之间的联系也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土家语的变化会引起土家族其他方面文化的变化,非语言文化方面的变化也会引起土家语的变化甚至变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土家族乡村社区调查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