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郭净 页数:16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生活在秘境家园里的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舞、风俗、礼仪、饮食、居住、服饰、建筑等等,构成了绚丽的人文风景。在秘境家园里,还保存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各民族创造的富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各类文物、建筑群、遗址、遗产等等,使秘境家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更加神奇的色彩。 在秘境家园里,那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妙风景,那“天人合一”传统孕育的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和谐……以及置身其境的“仙境”感,让人觉得那里真是可以洗涤灵魂的地方!尤其是长居都市、身心疲累的读者,“到此一游”,收获将是多方面的。 本丛书以一定篇幅生动地记录了秘境家园百姓的真实生活。
作者简介
郭净,汉族,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博士。笔名azara,为藏语“游方僧”之意。研究领域为中国西南山地的仪式、神山信仰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并拍摄记录片和撰写人文地理文章。
代表著作:《中国面具文化》、《心灵的面具:藏密仪式表演的实地考察》、《西藏山南扎囊县桑耶寺多德大典》、《幻面》、《去远方朝圣》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西单:朝圣的路第二章 宁村:到哪里落脚 一 初识大花苗 二 长途迁徙的古名 三 幻想的城市 四 皈依基督教 五 流浪的家族和新兴的村寨 六 信仰什么 七 追溯祖先的血脉 八 唱一首古歌第三章 琼结:古墓下的核桃树 一 听门巴干部讲藏王墓 二 从故乡流亡 三 去右眼寺看跳神 四 醉眼里的达旺 五 仙鹤,借一借你的翅膀 六 心理的门巴语第四章 楚布寺:一群炉匠和一尊铜像 一 跟老乡逛楚布寺 二 从鹤庆到西藏 四 决心做大铜佛 四 噶玛巴,米拉日巴 五 为手艺走遍天下 六 藏族铜匠和白族银匠 七 两家人的缘分 八 想家第五章 白地:卖门票的东巴 一 三坝的风景和文化 二 老东巴和志本 三 有趣的门票 四 纸的故事 五 木屋里的猎人 六 样样都拿得起 七 天地间的爱第六章 新都桥:石头说画……第七章 澄江:挂在树上的历史第八章 昆明:作为生息和幻想之地的高原后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留在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按规定,凡年轻教师都必须去乡下锻炼一两年。于是我被调到省政府组织的民族工作队,派往属于“内地特困山区”的武定县教半年书。培训班设在县城老街的一个大院里,以前好像作过寺庙。20世纪50年代以后,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反对迷信,佛寺道观大都改成学校,这个偏僻的小城也不例外。 去培训班报到,才知道我的学生并非小孩子,而是山区来的民办教师。他们不属于国家干部,工资比正式的老师低,且由村民交的税款支付,自己还得种地维持生活。文化水平方面,他们大部分只读到小学毕业,读写都有困难,因此集中到县城接受再培训。 全班五十多人,分属彝、汉、苗、傣、傈僳等民族。其中有一个二十来岁的男生,说他是“大花苗”,属苗族的一支。他个头矮小,穿件旧军服,话很少,所以我连他的名字也没记住。半年后学业结束,我和另一位老师相约,在武定的大山里步行一个月,一直走到金沙江边。每天晚上到一个学生的村子住宿,察看他们的生活情况,听他们吹芦笙,唱调子,跳跌脚舞。有一天,我们从金沙江谷底往上爬山,经四五个小时到达山顶,找到那位苗族男生的家,住了一晚。别的都忘了,只有两件事至今历历在目:一是当时又饥又渴,守着他家的梨树饱吃了一顿,吃得泻肚子;二是晚上他请了一位老人来讲古代的传说,竟然把苗族洪水滔天、兄妹成婚的古歌同诺亚方舟和建巴比伦塔的故事扯在一起。我这才知道,大花苗信的是基督教。这段经历好像淡淡地过去了,可三年之后,它又从记忆中浮现出来,引我选择了民族研究的专业。P9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有些人诞 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 求汝云问鹤,借翼欲高翔,飞行不在远,一度到理塘。 此诗作者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据西藏人言,此诗是仓央嘉措转生为七世之预言,因为第七世达赖喇嘛生于理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