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1-07-01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黄胜常 页数:1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本书共提出了一百个问题,其中许多问题,都是每个人曾经想过的,但可能是站在不同的层面,或不同的角度去想的,那么,这本书,黄胜常老师就提供爱思考的朋友们一些新的切入点,依佛法的正知、正见、正觉,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高度去重新看待、探索一些人生更重要的问题。 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佛教的人生”与“人生的佛教”,对弘扬“人间佛教”很有裨益,对人生常遇的迷惑问题和疑难病症,应病施治,对症下药,释疑解惑,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本书为您提供了一些新的切入点,或许能帮助您从不同的方位, 不同的度度去重新看待一些人生重要的问题。
作者简介
黄老师本名黄胜常,又名黄三。祖籍湖南湘潭。生于1946年解放前的北平。1969年由台湾赴美害居迄今。
黄老师是一个热爱真理、关心众生的人。他曾做过虔诚的天主教徒、激进的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不可知论者、无神论者。
1989年在北京新华书店,买到赵朴老所
章节摘录
书摘 四十二 问:为什么持了“十善法戒”就能不怕死? 答:能持上“十善法戒”的就是善人,善人会很高兴死亡的到来,因为“死”是来结束今生种种的痛苦跟折磨,是即将受生到更善良、更光明、更快乐地方去的一扇门。而恶人不持戒修福,心里一片漆黑,死了以后不知道要去哪里。因此恶人一定贪生,不敢去死;而善人知道来生更好,故不怕死。 四十三问:我是商人,作生意就是为了求利争利,这样如何能够持戒呢? 答:戒有许多种,最高级的戒,是“菩萨清净戒”——也就是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依大不依小,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的“五依五不依戒”,但要持得上这种戒,非有大愿力、大福报、大资粮才行。 佛陀慈悲,为不同愿力、福报、资粮、根器的人,订下不同次第的戒,先持易持的初级戒,持好了这个次第的戒,就会具备“戒力”,所以有力去持下一个次第的戒,也就是更高级的戒。 持最初级的戒,应先止恶。什么是“恶”?无惠利而有伤毁,即是恶。 如何止恶? 一,坚绝不作恶事——杀、盗、淫、酒。 二,坚绝不说恶话——自伤伤人的话和谎话。这一来就持上了“五戒”。 三,坚决不去思量恶事,不去想那些 自伤伤人的事,进一步也不要给太多的人、事、物赋予伤毁性。 若能做到上述几点,则有福报资粮去学习持更高的戒了。四十四 问: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让自心很快地上恶? 答:有,我们平日可以随时随地以“有相三成”来检視自己。 仆么是有相三戒? 一,只要一察觉自己的恶心思起来了,乾妻赶快“松油门,带刹车,调转车头 :若脚离不开油门,也不踩刹车的话。难免*车祸,甚至翻车丧命。 一,坚绝不许“拉狗尾巴”:不要“意无意’地去触及对方不愿意被触及的疮疤。 一:“不打乒乓球”:每个家庭都有张无形的乒乓球桌,平日你一言来我一语,勤练不息,一旦高手对招,招招“抽球”、“旋球”,球速念打愈高,越杀越狠。要坚持不主动拿球拍,万一听到对方拿球拍敲桌子叫阵,坚决不反应。否則一拍即合,立刻掉入恶性互动之中。 要能做到上面三项,則能立刻将起恶的心止住。四十五 问:当丈夫酗酒现恶相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答:在面对任何暴力和突发意外的时候。我们要能立即持戒, 坚决不恶性互动,不许自心起恶,不让自心起委屈感和嗔恨心。不只不起恶,还能立刻想到如何才能帮对方化解,坚决思量善事。 能这样做,当然不容易,要先能从他人现的恶相中见到他们的苦;然后再从他们的苦行苦受中认领启示,更深切地认识到攀缘三不坚法的过患,深刻踏实地走稳知苦、怖畏、厌离这三个止恶的步骤,将自心的力量调发出来,准备踏上行善的康庄大道。四十六 问:为什么要持“对己和对一切人事物,经常要抱持善意而乐观的耐心”这一戒? 答:若对自己的小善及别人的小善。都不抹杀、不忽略,井能以此善为基础,就能使善继续增长。 不持这个戒,就会走到“反面”去,那就是对自己的缺点及自己的恶、对众生的缺点及众生的恶分外相应,专门去看自己的悉和众生的恶,对己、对人都丧失了善意而乐观的耐心,那就只剩下思量恶事了。 惠能大师说:“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犯了思量恶事的重戒,我们的心就会专门与自己及众生的缺点相应;这一相应,恶念就念念增长;这一增长,就直闯地狱。这是拔危险的思维方式,所以一定要好好地持上这一戒。 地藏菩萨对阎浮提六道众生的慈悲,就在于他永远和我们的那么一点儿些微的善相应,即使只有一毛、一浠、一尘、一沙的善,他都欢喜地去相应,都以极大的妙乐来增上回报。 地藏菩萨所以能示现如此不可思议的大善根、大能量、大神通、大慈悲、大.智能,就是因为曾持过此“善意而恥观的耐心”一戒。若不持此戒,绝不能有如此之成就。 大乘佛法就是菩萨道,就是要向菩萨学习这种精神。 为了要学习地藏菩萨的深誓大愿力,首先就要能持好这个戒,以自己的一毛、一漳、一尘、一沙的善,去和地藏菩萨的慈悲神通力相应。如果泯灭了这微少的善,就丧失了自己和地藏菩萨“连线”的机会,那又将如何能受到他的加持力呢?四十七 问:能不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作善获福”? 答:现在很多人羡慕白手起家的“自我成就者”,尤其在美国,如果是靠老子发财的,会被人家看不起。这些白手起家的英雄有什么特点呢?其中一个绝对必要的条件就是“善”,用最大善意乐观的耐心来对待自己和一切人事物,以这个善“作善获福”,所以能够成为自我成就的英雄。 他们受生的环境虽然很差,都是福薄善浅,可是却能以他们的心和一切人事物良性互动,不起恶。对这么坏的环境、这么差的条件、这么恶劣的情况,乃至即使遇恶人恶事,都不起恶性互动。他们就是靠这个惟一的条件白手起家.使他们能从“人下人”变成“人上人”。虽然有了这个条件并不一定个个成功,但少了这个条件绝对失败。 所以,即使是世间法都是遵照“作善获福、为恶受殃”这样的因缘果报法。这是铁的轨律。他们都是拿出最大的善意而乐观的耐心来对待一切,否則就全这么想:我这样的穷小于,还有什么希望? 我们只看到他们“白手”起家有如“平地一声雷”、“乌鸦登上凤凰枝”,好羡慕。……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黄胜常先生近著《佛法与人生百问答》,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佛教的人生”与“人生的佛教”,对弘扬“人间佛教”很有裨益,对人生常遇的迷惑问题和疑难病症,应病施治,对症下药,释疑解惑,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佛者觉也。佛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所以学佛必须先学做人。要做一个有觉悟有智慧的人,也必须学佛。六道之中,只有在人道中才能好好修行。佛是在人道中修成的,常言“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求”,所以人生是至为宝贵的,我们应该爱护人生,觉悟人生,净化人生,奉献人生,做一个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句话,在一生的实践中,做一个有觉悟的人。 黄先生在书中讲得好:“开启自心的觉悟能力,让自心放出觉性的光芒,叫‘发菩提心’,又叫‘发明心地”’。还说:“平常心就是真如之心”,“这个‘平常心’,这个‘真如心’,又叫‘诸佛本心’,也就是一切众生本具又迷失掉的‘本心”’。书中讲的这个“觉性”,“本心”,实质就是佛经中讲的“本觉”。就是既无解脱亦无束缚的原始觉性,它是六道有情的内在光明,更是人生人性的本质潜能,它就是经论中常说的“如来藏”,它是法尔清净的。 学佛就是要证如来藏,做人就是要发明心地,让觉性的光芒照耀我们人生前进的道路,在生活中了生死,了生死在生活中,这便是“佛教的人生”;于人世间建净土,建净土于人世间,这便是“人生的佛教”。黄先生印可,即以为序。 吴立民 新世纪第一清明节于北京
编辑推荐
《佛法与人生百问答》是黄胜常先生对佛法与人生100个问题的回答,主张用平常心和真理相应,追求美好人生,积极向上,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佛教的人生”与“人生的佛教”,对弘扬“人间佛教”很有裨益,对人生常遇到的迷惑问题和疑难病症,应病施治,对症下药,释疑解惑,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