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7-8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王玉平 页数:151 字数:102000
内容概要
《民族知识丛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民族出版社组织众多从事少数民族研究工作的著名专家学者编撰,按中国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一本书来设计,从1981年出版《赫哲族》书算起,至2002年最后一本书《拉祜族》出版,历时21年。因此,不论从作者队伍、丛书规模还是编撰时间的跨度上看,这套丛书都可以称得上是继中国民族问题五套丛书出版后,第一套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的权威性读物。 该套丛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民族发展的简要历史,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社会形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等。编撰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其中许多人还亲身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大调查。这些学者学术功底扎实,在写作中不仅引用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运用了大量实地调查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使这套丛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另外,在编撰体例上和行文方面,这套丛书也注意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可以这样说,有一册民族知识图书在手,即可了解一个民族的基本面貌。因此,这套丛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现该书已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必备图书之一。 由于这套丛书出版的时间长,印数少,因此,要找到一套完整的图书就非常不容易,这就给图书馆收藏和读者购买带来不便。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关心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对民族知识类的读物需求逐步增加。一些读者纷纷来函,要求我社再版这套丛书。因此,我社决定对这套丛书进行修订再版,以满足读者的热切需要。 这次再版修订工作,除对个别图书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外,大部分图书保持原来的框架体例不变。对部分图书,删节了个别陈旧的内容,增添了一些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诸如文化特点,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补充了最新的人口统计数字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数据。增加了图片,重新设计了版式,并依据中华世纪坛民族浮雕图案设计了各民族的象征图案,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相信,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的宣传读物,作为一般读者了解少数民族基本情况的通俗性读物,以及用来作为公共图书馆藏书或者连队图书室、中小学图书室、乡镇文化站装备用书,都是非常适宜的,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书籍目录
一、概况 珞巴族的称谓和语言 令世人赞叹的自然景观 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有关族源的美丽传说 西藏地方政府对珞瑜的管辖二、古老的社会组织 氏族制度的特点 部落组织 家长奴隶制和等级制三、婚姻与家庭 男女青年的公房 氏族外婚和等级内婚 买卖婚 长达三至五天的婚礼 低等级的婚配 求婚过程 家长制家庭及其长屋 转房制度四、社会经济 刀耕火种的农业 经济生活的重要补充——采集业 另一古老的生产部门——渔猎业 具有原始属性的饲养业 供祭祀用的大额牛及猪、鸡 种类繁多的竹编五、物质文化 男女的服饰、项链和耳饰 酒饭掺半的饮食习惯 独具特色的竹搂长屋 难以言表的水陆交通六、生活习俗 事无巨细均问卜 罕见的树葬和墓葬 隆重的父辈葬礼 有关丧葬的其他习俗 奇异的风俗和禁忌 珞巴族妇女的育婴过程 一年之中的节庆活动 杀狗献祭与祭虎仪式 猴年转“札日戎郭”神山 盛行于各部落的“米利些白”仪式七、宗教信仰八、文学艺术九、对入侵者的反抗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隆重的父辈葬礼 随着氏族制度的没落和家长制家庭的兴起,家长去世后的丧葬仪式日渐变得隆重。 父辈死后,先穿上干净的新衣服,接着把死者的双手弯曲向上,让双拳置于腮旁,两腿上弯,使尸体呈胎儿状,然后用毯子或长衣包裹捆好,放在门的右侧,让头朝西两脚朝东,意思是跟着太阳走了。在尸体旁摆放生前使用的弓箭、衣饰和工具等,意为让他的灵魂带走。在尸体面前放一陶锅,不断烧火,每餐供以酒肉。 停尸时间长短,由选择出殡吉日而定,一般为两三天。人死的当天晚上,村中各户门前放一竹制的“兰郭”,意为让死者的灵魂直达乌佑蒙,不要误入户内。次日,全村各户带酒食前往吊唁,妇女还同死者家属一起哭丧。哭丧的内容是颂扬死者的美德,哭诉失去家长的痛苦和困难,并祈求死者的灵魂保护家人和同族人。死者家属要杀牛供祭,祭祀的肉分给吊唁的人,并择定出殡日期。第二天或第三天晚上,丧主家人不准与他人说活,不许生火,由男性把死者的用物挂在房梁上,然后门半开着,如听到这 物体发出响声,就认为死者的鬼魂回来P89取拿,这时大家点燃竹片火把,用木棍四处敲打,并向暗处放箭、投扎枪,意思是把死者及其引来的鬼魂一起赶走,让它们回到应该去的处所乌佑蒙。 出殡那天,全村停止劳动,前来送葬。尸体装入藤竹编制的筐内,由长子或他人背,中途不得停歇和换人。出门时,背尸人将门外的一竹筒水踢翻,意为把家里的邪气冲掉。出门后,由两人在前面开路,中间为背尸人,随后是哭丧的亲友。到墓地后,挖一个一米多深的竖井,竖井底部向西掏一横穴。在穴内烧火烘烤片刻,垫上衣服,将尸体弄平直,头朝西,脚朝东仰放,随后放入刀、弓箭和工具。有些部落还杀狗殉葬,认为狗保护死者顺利到达乌佑蒙。 随葬品放完后,在横穴口安放一块木板,然后向竖井中填土立坟,在坟上竖一木杈,挂上弓箭,放上牛角、猪蹄、鸡翅以及停尸时每日奉献的饭菜,让死者的鬼魂像在世时那样生活。 父辈的鬼魂能否平安地进入乌佑蒙,不沦为居无定所的幽灵,对此作为死者的妻子儿女是极为关切的。因此,珞巴族人有颇为神奇的、称为“都布乌佑麦”的验证鬼魂的仪式。这种仪式各个部落有所不同,但均在葬后数天内的一个晚上举行。其中崩尼部落多冬人的仪式是这样的:在埋葬死者时,用一根红线绑在死者的头发上,一直通到地面,到举行仪式的当天下午,派人到墓地去,在墓地上,死者足部的上方竖根竹子,把竹压弯,末端用从墓穴引出的红线捆绑,随后在家里举行宗教仪式,由巫师祷告,慰藉相关鬼魂,并祈求这些鬼魂协助死者进入乌佑蒙。到深夜时,再派人到坟地察看,如红线被弯曲的P90竹子拉断,并缠在上面,说明死者的鬼魂已安抵那里,仪式可告结束。 服丧期间,家人每天要向墓地送一次饭菜,持续一年。葬后一个月,家人与嫁出的女儿和分居的儿子及亲戚,各带祭品,到坟前杀鸡祭祀。在服丧的一年内,亲属要戴孝致哀,子女一年内不戴耳环和其他装饰品,不能唱歌跳舞,严禁婚娶。妻子在一年内不能剪发,不能洗脸,额前短发上系一条红色毛线。到周年时,要举行一种博嘎尔人称为“窝朗姆木丽达那”的仪式,即在门前筑起祭台,丧主出猪、牛各一头,另立门户的子女各献牛一头,同村人各户亦带酒食前来,参加祭祀活动。仪式由巫师主持,在祭台前杀牲致祭。第二天太阳初升时亲友们带着供品到墓地,致酒祭奠,献上牺牲的角、蹄和翅膀等,妇女唱哭丧歌。第三天巫师再次致祷词,慰藉死者的鬼魂不要留恋人间,安心在乌佑蒙生活,没有祭请,不要回来,然后亲友宴饮。经三天隆重的周年仪式后,对离开人世的父辈,从此就不再举行定期的祭祀了。P91
编辑推荐
珞巴族,你没听说过吧?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少数民族?它有那些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呢?它的民族文化有哪些?……这种种疑问,马上就可以解开。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尖,去揭开珞巴族的庐山真面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