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作者:冯骥才 页数:131
内容概要
中国木版年画历史文化之深厚,地域审美之多样,信息承载之密集,早为众所周知,自不待言。近十年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了历史上空前的超大规模的“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与普查”,以及我院的“中国木版年画研究基地”辅以各地传承人的口述调查,皆于今年初夏完成。我们已拥有这一重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全部完整的第一手的学术资料。
书籍目录
前言
中国木版年画抢救
十年回顾
十年总结
为未来记录历史——中国木版年画
普查总结
十年辛苦不寻常——略记冯骥才和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工程
年画传承人口述史田野调查回顾
四海声音
久违逢年画,他乡遇故知——读《中
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有感
读《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日本藏品卷》有感
构建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民间版画网络的第一步
试论“初期姑苏版”的特色与插图本的关联
论李福清的中国戏出年画研究
年画工作进行时
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
年画“临终抢救”的必要性
画乡覆灭,“义成永”画店还在
案头研究
文化研究
图像刻绘的民俗——以小校场年画《打连厢》和《荡湖船》为例
绵竹“年画村”反思
被人们淡忘了的年画
地域研究
湖南民间木刻纸马
内丘神码“神为我用”思想的艺术表达——以民间祭祀“行雨龙王”为例
桃花坞年画中的女性形象
年画新发现
新发现的东丰台岳龙庄年画
编后记
章节摘录
李淄清和“戏出”木版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说和戏剧之间有着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一种艺术类型的题材会不断被其他艺术类型借用。尽管人们一般坚持认为小说版本最为原始,但是针对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很难说清哪一个是最原始的版本。出现在明清经典戏曲(杂剧和传奇)中的插图非常具有代表性地描绘了可能出现在真实生活中而不是在舞台上的戏剧场景,因此在戏剧插图和小说插图之间并无太多不同之处。在清朝,随着戏剧和小说题材年画作品的增多,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舞台表演对于戏剧和小说插图绘画技巧的影响。李福清主要对古典小说和讲故事传统感兴趣,他在理清版画题材来源并以此解释故事的发展和传播时会面临以上诸多问题。 当戏剧场景在木版年画中表现出来时,年画有两个基本的处理方法,李福清将这两种方法分别定义为“戏曲年画”和“故事年画”。他简明地阐述了两者的不同。戏曲年画表现的是舞台上的戏剧表演,而故事年画则含有真实的生活场景描绘。进一步扩展延伸的评论对于我们理解两者的不同点大有帮助。运用第一种处理方法,故事呈现出其舞台表演的状态,即没有布景设置,只有少数几件相对静止的道具,比如舞台上随处都可能出现的桌子和舞台深处的两把椅子;而极少数的可移动的道具通常由演员拿在手里,用作象征性的表演(例如,一杆马鞭可以用来代表一匹马);带有夸大延展装饰的做工考究的戏服,如“水袖”,插在身后表明统领干军的旗帜;还有真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各种色彩的脸谱装扮。而故事年画采用同样的戏曲人物形象,同样的舞台装扮和华丽的服饰,但是这些人物不是出现在传统的舞台,而是出现在可以代表真实世界的环境或者建筑之中。这些人物通常也会有舞台上的姿态,但是他们的胯下果真有马,而不是手持马鞭以表示骑在马背之上。比较这两种表现京剧场景的基本方法,前者可以更直接有效地呈现真实的舞台场面。两者都可以有力地证明某种戏剧的传播以及戏剧人物表现的某些方面。 李福清主要关注传统叙事小说(书面和口头)的发展,虽然戏剧不属于此类,但这并不妨碍他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小说中的戏剧性故事的视觉化再现。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三国演义》的研究,不仅如此,最近他还研究《水浒传》中对武松的描绘。虽然这两部小说在其形成时期受到既存的戏剧类似题材演出的影响,版画中描绘的戏剧题材却是在两部小说广为流传很久后才发展起来的。因此,究竟谁影响了谁,这一点很少争议。但戏出版画和小说之间还是不无差别;这种差别往往还很有趣。这一点也是李福清的研究对象。下面,我们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