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作者:芷宁 页数:229 字数:1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习惯上叫她棕榈 芷宁,我们习惯上叫她棕榈。 芷宁比一般被我们称为白净的姑娘还要白,白到出格儿。有时一起玩,有不相识的新朋友加入,会对她格外关照,因为看她脸色,以为她身体不舒服。 因为白,一双眼睛显得特别黑。如此黑白分明,一丝瑕斑都没有的一张脸,让我觉得,这样的姑娘,生在这个纷扰杂乱的年代,有点格格不入。如果生在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古代,会更融洽些。 在我想象中,古时候的姑娘,就像芷宁这样吧:细眉细目,白白净净。说话慢悠悠的,从不大声。穿些颜色低调、宽宽大大的衣服。走路步子小,但很稳,极少欢蹦跳跃。有心事闷着琢磨,能消化的,就当什么都没发生;消化不了的,写下来。当然,难免偶尔也有写下来都消化不了的,就在可控范围内发泄,比如,找最亲近的闺密倾诉。 从古比到今,现代姑娘则大多情绪激烈,言行豪放。心里存不住事,稍有不顺心,必得当场一吐为快。这些特点,都和芷宁没相干。 七八年前刚认识芷宁时,她正在努力融入这个不太适合她的社会。她在一家杂志社供职,是个圈内公认的好编辑,工作非常努力,努力到脸色在她自然白之下,又埋了一层惨白,憔悴,走路像在风中飘。还记得有一天,一伙人在簋街一个老宅子里吃饭,她一直紧蹙眉头,双臂不自觉地环抱自己。问她,她说,这里阴气太盛。一般说来,这是人身体比较虚弱的表现。 很努力的芷宁,在工作中的种种艰辛付出皆未得到回报,周围朋友都替她抱不平,芷宁自己对此也困惑,同时很无奈。可是该工作了,还是扑上去。我在一边旁观,心里愈加肯定了一分自己的感觉:她,和这个节奏如此之快、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年代,的确格格不入。 好在因了种种机缘,芷宁的生活突然生变,她随夫君离开北京,去海南生活。她不再必须要去融人这个年代,她尽可“宅”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此,芷宁好像突然活了。 先开始,我看到芷宁的博客几乎每日更新,没有闲言碎语,没有流水账,每天一篇小评论,电影的观后感,或者是读书心得。篇篇写得认真,看法独立,从不人云亦云。感觉上,一部电影或是书对于她,都是纯粹一对一的关系,她从不管这书在社会上是个啥评价,这电影别人看了怎么说。我每隔一段时间去看,看她字里行间,都是自在二字,为她高兴。 再后来,某天,芷宁突然发来一个文件,打开一看是部长篇小说。讲她经历过的一些事,生命中的一些过客,因为不少人物的原型我都认识,我看得兴致盎然,同时看她如何把张三的脑袋、李四的胳膊、王二的腿拼接一处,不时会心一笑,赞叹她把握文字的奇巧而不失自然。 这个应该生在古代的姑娘,终于找到了与这个年代的相处之道,那就是通过某种媒介来感知这个时代、参与这个时代。这一媒介就是书、电影。无论是读书、写书、看电影、写电影,她都不必直接裸面这个年代,她可以保持一定距离,但又不远离。这样的相处,让芷宁越来越自在。 一个自在的人,笔下的故事和人物,会平顺,让人看了舒心。眼下大多数人、大多数文字,都太不舒心了,不妨读读芷宁,也就是棕榈。
内容概要
本书将视角集中在媒体这个都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四个媒体密友各自的从业经历和彼此闻缔结的深厚友谊,折射出当今媒体世界的各种怪现象,披露出大众所不知道的圈中秘闻,堪称媒体现形记。
作者简介
芷宁 又叫棕榈、芷宁棕榈。70年代生人,影评人,前媒体人。
从事过多年的杂志编辑工作,曾混迹于京城各大媒体,现专职写作。
书籍目录
楔子
1 生活像小说
2 一个小矮人和七个白雪公主
3 师傅们
4 我要成为史上最年轻女主编
5 人的幸福在于人与人的相遇
6 媒女的心,天上的云
7 因为重要,所以重要
8 时尚媒女的双重生活
9 上天安排的最大
10 总有麻烦不请自来
11 谁动了公司的笔记本
12 爱应该比神更有力量
13 不能重写的人生
14 和你在一起太痛苦,但没有你我活不下去
15 我们心地善良又有品位又没犯罪还照章纳税
16 不走运的薛宝琴
17 每个“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18 我们去看海吧
19 我的路
20 沉默是金,随大流是银
21 再不相爱就忘了吧
22 人生的愉悦与乏味
23 有肉吃,有罪受
24 这是个复杂的世界,忙碌的人没工夫去理解
25 发现时,船已离岸
26 回首时,已走了太远
27 在我的世界里,你并不存在
28 黑暗里走得太久,已忘了光明的滋味
29 你走后,我反而重新认识了你
30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
31 逃走的过客,迟早会停住他的脚步
尾声
章节摘录
经过一夜大雨的冲洗,这座总像是蒙着一层灰的城市终于变得明亮而清澈,天空中蓝的部分没有一丝掺杂,白的部分也十分纯粹,这样养眼的景致,会让那些对环境提出过质疑的人也暂时忘记了空气污染的存在,而那个冉冉升起的火球更是热力四射,普照万物,慷慨大度。 似乎自立秋以后,阳光就变得格外耀眼,毫不吝啬地将强光芒送往地球,照得北半球的人们睁不开眼。 苏姗也不例外,她刚从支离破碎的梦中醒过来,透过落地窗的强光就迫使她再度闭上了眼睛,显然,昨夜入睡前,她忘记了拉土窗帘。半晌,她移过昏昏沉沉的脑袋,躲过最强的那束光,再度睁眼,看着惨白的屋顶,然后就有点茫茫然——这是哪儿?这不是她的卧室。 如果要通过卫星定位现在苏姗所在的地理位置,环游在外空的“卫皇眼”会先找准地球的北半部,进而逐步精确定位:中国版图一华北地区一北京一奥北一温榆河畔一紫辰苑居住区一7栋的某间卧室内。 苏姗闭眼,再睁眼,像一只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虫子般缓缓地从床上爬起来,随着移动,腿边似乎有东西滚了起来,在苏姗有反应之前,清脆的摔碎玻璃瓶的声音就响了起来,这声响在寂静的卧室内显得尤为惊心。 下地,像竹节虫一样一节节地直起酸痛的身体,苏姗揉揉眼睛,看了看发亮的地面上新添的那些褐色的碎片,终于意识到,昨夜她居然喝了一整瓶的酒。 环顾四周,还被酒精俘虏、辨识度低的脑细胞终于活动了,苏姗发现自己正身处老妈的房中,几乎同时,伴随着意识恢复,一阵尖锐的刺痛从苏姗心口穿过,痛得她一下子抱紧了双肩,可疼痛依旧,那些经年累月的伤痛却并没有因难以负荷而令痛苦的人得到缓解,反而遇弱愈强,变得强烈而灼热,并且很快遍及全身。 生下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败笔。 你的出生就是个悲剧。 你怎么不去给我死? 老妈的这些话从记忆深处袭来,迫得苏姗不由得浑身哆嗦。 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连方忱都不留给我? 我为什么要考虑你的感受? 这是昨夜她和老妈的最后对话,之后她跑出了方家,一路冒雨开车,并没有回和媒体密友谷昕、罗津津合租的房子,而是直奔自己独立前的家——紫辰苑,她想在那里等老妈回来,她需要老妈给她一个解释。 苏姗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手机,便跌跌撞撞地走到床头柜前,拿起手机查看,老妈并未回复她的短信,倒是有若干个未接电话,都是来自方院。 方忱,以后该怎么称呼他,此刻的苏姗没有心情回电,她像个游魂一般来到落地玻璃窗前,院子里景致依旧,花木扶疏,小径蜿蜒,游泳池里的水在日光下泛着盈盈的蓝和点点的白。 蓦地,池水形成的若干发亮的光晕让宿醉的人目眩神迷,意识恍惚。这一幕似曾相识,这一幕让苏姗呼吸紧促,所在的地方也仿佛顷刻间变换了时空,她已置身于法国南部小城艳阳下的海滨浴场。 那个疗养院里的老人,木然地看着她,眼神依旧放空,仿佛她如空气般透明。在那片令人头晕目眩的阳光下,她的身边突然出现了一个人——苏乙。苏乙的笑容充满了嘲讽的意味,她笑着对苏姗说——你不该存在幻想,你的出生完全没必要,你本身就是个悲剧…… 苏姗的心再次抽搐了一下,抽搐得她五官几乎移位,猛地,她转过身子,跑向另一间卧室。 在前任嫂子孙婷的房间里,苏姗搜到了若干药片。她昨天夜里就该在大雨中开车撞死,或者用整瓶酒送这些药片下肚,她为什么还要等老妈回家,为什么还想听老妈的解释,为什么还存在幻想?何况老妈根本懒得解释,所以到现在都没回来,难道她苏姗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亲人们拿来践踏并嘲笑? 苏姗将大把的药片吞下去,摇摇晃晃地走下楼梯。 楼下,小玉阿姨正在做清扫,看见状若游魂的苏姗,只是点点头,并没发现任何异常。苏姗笑笑,她的存在就是这么的微不足道。 接着,苏姗出了屋门,来到游泳池旁,她曾经在这里徘徊过很多次,每当痛苦难抑的时候,她会跌入水中,在水中狰狞着纠结着,每到肺里的氧气消耗殆尽时,她才会在求生欲望的诱使下,浮出水面,只是这一次,她不会允许自己浮出水面了,即便浮出,那也只能是浮尸一具。 “你是不会知道的,我多么的思念你,随着时间流逝,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苏姗的脑中响起了一部电影里被遗弃小女孩的歌声,还没等她在心中唱完,她已经在水里了……如果她的出生是个悲剧的话,那么就终结这个悲剧吧! 火球的位置往天空的正中慢慢移动着,光芒更加刺目,更加让人无所遁形,即便在水里也一样,何况水是透明的…… 等方忱赶到紫辰苑时,他看到的场景,令他瞬间失去了呼吸,蓝色的水中漂浮着白色的裙摆,苏姗已如浮尸般静浮着,方忱边喊小玉阿姨去打急救电话,边跃入水中…… 苏姗被推进急救室时,浑身湿透的方忱才感到胃部一阵阵的痉挛。他明白,这一次,苏姗彻底没有了求生的意志,虽然以前的苏姗也玩过溺毙,但这一次是真的,如果在这世上,还有谁能让苏姗感到一丝温暖,并重拾活着的信心的话,那么一定是她的密友们。想到这里,方忱给谷听、李晓勉、罗津津分别发了短信,甚至让罗津津通知了那个总在游离状态的姜爱…… 走廊上的等待是漫长的,谷昕、罗津津和姜爱匆匆赶来,李晓勉因为在外地采访而无法及时赶来。谷、罗、姜三人相依而坐,各怀心事,终于,借由苏姗的自杀事件,这些心中自有委屈的人可以尽情的流泪,在流泪的同时也回避着方忱恳切的眼神,因为那个眼神让她们忐忑不安。 我们这几个人的友谊是从媒体圈开始,而整个媒体圈被人称为最不靠谱的职业之一,那么,我们的友谊靠谱吗?我们能唤回苏姗的求生意志吗?我们是苏姗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吗?两个媒体丽人和一个媒体边缘人心中并无答案。那我们究竟是怎样开始的,似乎要回答这个问题,也不容易。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恭喜小说的作者,她找到了一个富矿。而且,她以为她挖的只是煤,我们却看到,其中颇有几颗钻石呢。 我密友中,很少有媒体人——同媒不同心,同媒不同趣。读过芷宁的《北京媒密》身感惭愧,原是我不愿敞开内心的缘故。书中有四个很可爱的女人,各自是个怪圈却可以环环相叠,让某种“现友”“实谊”发扬光大,我想这样的生活也许会更有趣更精彩! 写书对芷宁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 芷宁的小说就是有种魔力,无论是现代的还是魔幻的,都非常之——好看。 掀起青面纱,露出众生相。 在餐馆,如果看到一桌男人在吃饭,他们可能是朋友,也更可能是在拉关系谈生意,如果看到一桌女人在吃饭,她们一定也只能是一种关系——闺密。芷宁的《北京媒密》让我想起闺密们的聚会。没男人的女人不可怜,没闺密的女人,真可怜。 人物是北京的白领闺密,职业是不靠谱的媒体,故事是文娱圈的秘密,主题是名利场的诱惑?抑或闺密间的友情?请看芷宁动了真感情的《北京媒密》。
编辑推荐
媒体圈,时刻处在流行和诱惑的前沿。在这个“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驴使”的行业里,他们送走了青春和梦想,甚至埋葬了爱情,旁观着稀奇绯闻,或者根本就是制造绯闻的中心…… 本书是一部反映都市生活的长篇小说。描写媒体人的生存状态和群体关系,反映了现实生活的一个层面,故事结构合理,人物个性鲜明,文笔流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