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间的旅行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作者:申瑞瑾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尘世间的旅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吃早餐回来,门卫叫我取邮件。原来是散文作家申瑞瑾挂号寄来的书:《尘世间的旅行》。封面的色调和题字都不错,只是那两个脚印,虽与旅行契合,但俗了些,坏了封面的素雅之美。
      
      申瑞瑾网名亦蓝。初始博名也叫亦蓝,出了这本书才更换成“申瑞瑾:尘世间的旅行”。我是2009年1月正式在新浪开博的。不知不觉溜进了亦蓝的博客。在博客扉面,我见到了她的照,即被她静雅的气质迷了双眼,独自赏了很久。我是一个有点腼腆的男人,如果当着亦蓝美女,断不敢那样直视吧。读她的博文,更被那种娴静地叙述摄吸,久久不愿离去。我被俗世闹得心浮气躁,但内心向往一种安宁的生活,亦蓝文中的那一份静美,正好做我心灵的按摩。于是我常去她的博中,看一篇两篇。
      
      《尘世间的旅行》,是亦蓝博中的一部份。有些我曾博中看过。可能是不曾想去发表,如日记一般记于博中,那一份真切和亲切之感,与亦蓝心灵深处的淑静融化在一起,像湘西蓝花布的蓝,像地头田角豌豆花的蓝,宁静、忧郁,深沉,直抵我的灵魂深处。“喜欢抵达一切有蓝色的地方”,“一切的蓝,永远牵引着我的目光”(《永远的旅人》),亦蓝心中那份蓝色的特质,作为每篇文章的背景,构成了风格的原色。
      
      “芙蓉楼的芭蕉林枝繁叶茂着。陪着一群人,没法独自沿着长廊登往玉壶亭,但还记得那年初夏的阳光渗进竹林时跳跃在竹叶上的喜悦。清水江与舞水在不远处悄然交汇成沅江。鸬鹚、垂钓者在清江边日复一日,那座倾斜的门苦守了千年,可是王昌龄再也回不来”(《睡莲*绣楼*一江水》)。无论思绪怎样的像千只白鹭乱飞,亦蓝却像蓝天一样包容了它们,让这些乱飞的白鹭,飞成了蓝天里的一片静美。如果不是天赋静朴,哪能心闲气定地面临纷纭的意象?即使是表达欢悦,亦蓝的文字也不张狂,她娴静地,轻轻抚摸着欢愉,就像一只静静的金鱼缸,蓄着清水,让金鱼静静地畅游,舞蹈。“最喜远远地看一池的荷,红的、粉的、白的,全都像个天鹅似地伸长着颈,在田田荷叶里娉娉婷婷。”“喜欢一朵荷,就像欣赏一个旧时优美高洁的女子,我打她跟前过,她不疾不徐地做着女红,你多瞅几眼也好,不瞧也罢,她兀自开在荷叶上,出尘离染,她才不像争春的花争先恐后,搔首弄姿。在毒辣的日头下,她与水相依,与叶相连,静静又亭亭”(《看荷》)。她表达忧伤,也是平静而委婉,不刻意雕塑忧郁的一点一滴。“浑然不觉中,我渐渐老去。把照片放很大很大,眼角的皱纹已经很深很深……”(《初夏》)。在这不露声色的深处,可以感知亦蓝对一个女人年轻美貌的逝去而忧郁。“就像这残春,尽管早春的稚嫩、阳春的明媚都已不再,但毕竟自春天走过。一人的一生如同四季,不同的只是无法像四季一年轮回……人老去,就老去了,残败就残败了……终归要循序渐进地走完自己的春夏秋冬”(《残春》)。她感伤,无奈,却说得如此的平静。其实,无论怎样喧嚣的人生,最终都要走向寂静。寂静是一种美,也是一切的归缩。难得的是亦蓝怀有佛心,在人生的盛年心境一片空明。也许,湘西的大山,给了亦蓝沉重的静吧;也许,大山上的华木嘉草,给了亦蓝翠绿的静吧。
      
      亦蓝的篇章,已把太多的技艺化于无形,让人浑然不觉;如开篇的《念想中的春天》,下笔却是“年少时,我最喜欢的季节是秋天”,荡开去,尽显摇曳多姿之华彩。在这里,我倒不想品味。
      
      作为生活中的怀化森林警察申瑞瑾,我不懂。而这个《尘世间的旅行》中的博主亦蓝,我好像懂了一点点。亦蓝如一本书。如书静美。书静静地搁在哪儿,不沾惹人,我却忍不住去捧着,去读。
      
  •     读亦蓝及文字印象
      
      文/天边
          (申瑞瑾,湖南怀化人,笔名:亦蓝,人民警察,湖南作家网作家茶馆版主。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第七期学员。http://www.frguo.com/bookShow.asp?id=112)
      
      
        网友亦蓝的书,封面设计清新谈雅,如她内在散发出的不刻意不张扬的美一样。在竖排书名《尘世间的旅行》文字旁印着的那双脚印图案,与书名的意境是那样的贴切相吻合。虽然至今还没有在现实里见着她,但见书如见人,我想这就是亦蓝的风格,也一定是亦蓝想要的那种风格,它也是我喜欢的一种风格。
        给文集穿上这样相宜的外衣,如同一个知性美丽的女子脉脉含情地注视着你,你一定会在人群中多看她几眼,并期待与它走进,走进它的丰满的内心,携手与她一起看天际中的云卷云舒,四季里的花开花落。
        忆起几年前在论坛里初看亦蓝的文字,大多都是一些回忆念想一些过往的人和事,刚开始她的文字倒没有留给我多少深刻的印象,但她的网名“亦蓝”让我读起来就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许是因自己喜欢在路途中不时遥看那碧空里悠雅明澈的蓝,也喜欢那些摄影图片中见到的海一样深邃迷惘的蓝吧!所以在论坛里时不时地多看了一些她的帖,也在帖里图片中窥看到了她真实的模样,羡慕她有娇好的容颜和眉宇间流露出不凡的气息。
        所以带着这样美好的感觉欣赏她,从她的帖出的文字中有时也会读到她一些淡淡的忧伤,和一些小小的烦恼。在网络中我只能远观她,虽有QQ但我们却不聊话,所以面对她的忧伤和烦恼,我却爱莫能助,但我相信她聪慧有能力给自己的忧伤找到出口。
        她喜欢去喜欢的地方去旅行,勤于笔耕。在旅途中,所把疑惑烦恼说给青山间的小溪流水听,说给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听。语句是那样的深情含蓄,又是那么的善解它意,她想那些花儿草儿树儿是有生命的,它们会听懂她的心声。
        你看她在《坝上夏花》一文里这样写到:“金莲花跟其他不少花一样,不仅仅外形赏心悦目,还具有极高的药用、美容价值,这正如一个内外兼修的女子,外表上让人动心,长久地相处下去仍有无形的气场牵引。”当她看到绽放在透明玻璃杯里的金莲花茶时,她也会生出这样的感叹:“看着它鞠躬尽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还要以绝然的美丽示人,不免落泪,世上如金莲花这样的奇女子只恐不多罢!”
      
       在旅途中当她把缀满蓝色飞燕草花环带在头上时,她又感叹到:
      
       “这样清新淡雅的飞燕草,到头来竟然被警告说有剧毒,不禁让我黯然,仿佛击碎了我一个美丽的梦,让我不得不面对千疮百孔的真相。
      
      如果它有毒,我宁愿相信不是它的本意。只是人生有多少飞燕草一般的女子,也仅能如野罂粟一样远观?”
      
      因为朴树笔下的《白桦林》总让她神往,她在坝上草原也是那样动情的感怀着:“相信到了秋天,白桦树的叶子已由翠绿变成金黄,犹如由少女变成少妇,风韵得令人心颤,树干依然粉白如霜,色彩上的对比会构成震撼人心的绝美。可是我在离它极远的南方,无法从盛夏守候至深秋,我注定只能在它身边停留片刻,揣想它年复一年终将书写的秋天的童话。我又如何跟那个痴情坚贞的俄罗斯女子相比,从年少等到暮年?不是不愿意像她那样站成一棵永远的白桦树,我甚至相信每一个斑驳的树干都是她滴下的、已然风干的泪痕,可是,等待也需要有约。”
      
      美丽的亦蓝,多愁多思的亦蓝,不知不觉中让我从你外表的美浸染沉醉到你内心丰美之中了。
        我喜欢悄悄地来她博里学习,博里中都有她游历中见闻感思,也有谈一些人们敏感相关的爱情婚姻问题。像《爱的箴言》、《当爱已成往事》、《伴侣》、《最爱》、《城里城外》。
        读她这方面的文字,我能感觉心中的亦蓝是崇尚至情至美的爱,她有一文里这样感叹到:“真正的爱情,不是这样的。真正的爱情用不着捆绑、用不着哀求。真正的爱情,就是金岳霖到了80多岁的时候提起林徽因,仍然只有无限的怀念。”
        虽然她明了人生途中大都会发生“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而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的遗憾,但她却在《爱的箴言》中依然坚信心中的美好:“可是,我仍希望我能有来生。如果真有来生,我也会一直等待,哪怕等到天荒地老,也要等到那个人的出现,好好地、郑重地对他唱一支《爱的箴言》。”
      
      但她也是个敬仰骨子里那种传统忠一的爱,如她在《伴侣》中坚定地说到:“我自己选择的伴侣,即便有再多的不适,在他不肯放手前,我也绝口不提离开。”
        人生中多烦恼也多情怨,她在《城里城外》一文中超然地提醒着情迷中的人们:“无论是年轻的时候,还是不再年轻的时候。我们都要感谢席慕容,让我们这一代的很多人有一颗始终无怨的心灵。因为无怨,人生才可以过得平静淡然。”
        如果你能认真仔细体味她对爱情婚姻的谈论,相信你不仅了解到一个蕴涵着内在的知性的美丽亦蓝,还能给你的情感迷途中带来不少启示。如果一些朋友在人生中遇上这样那样的情感婚姻的迷茫,不妨来她的文字里走走看看,也许不经意间就为你指点迷津,让你心中从此拨云见山,豁然开朗起来。
        我不只是喜欢看这样的话题,坦白地说我还是个单纯的喜欢着热爱着适合自己味道的那种文字迷,喜欢或抒情或思辨的文字美妙,因而有意无意会注意她的思维方式,论辨特点。看得出她思考问题是严谨的,思绪脉络也是清晰的,文词也是流利的。她能多角度多视点思考总结问题,自己也大都很认同她的观点,渐渐地越来越喜欢看她的文字,而且越发觉得她论述文字时的思辨性和游记散文一样的出彩。由于自己的文字水平有限,很难把亦蓝文字的优点全面细仔地表述出来,
        最让我惊叹又喜欢是亦蓝拟的许多引人注目的文字标题,觉得她的文章标题就像一个独具妩媚诱惑的女人一样,当那双温柔出神的眼神抛来,直让你身心触动,身不由己地吸引了过去。
        就说她第一次出版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名早在新书没有发行前我就熟悉了,我知道这书名早在一年前她的一篇游记散文里就读到了的标题。记得最初在博里初见《尘世间的旅行》几个字时,内心就有种震撼的感觉。觉得她题的标题为何只这一瞥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又为何一瞬间又地打动着我心?把游历山水时一种暂别喧嚣红尘俗世寄托与向往,感受心灵无所羁绊的愿望,就这么画龙点睛般地从标题字里不经意地流露了出来。
        这标题似一个纤尘不染的仙女一样从下凡飘来,她美丽,又聪慧,不经易间就来到你的身边。却又不知为何,又隐约可见她眉宇间略现一丝丝忧郁,但她无论有多少烦忧,她的脸上始终展露出还是那抹真诚善意的笑意。她宁愿抛却自己所有心事,细心地听你诉说心中的一腔烦恼。单这个书名《尘世间的旅行》就带给我这样一种脱离尘俗的人间游历的感觉来。
        她的许多文字的标题都取得灵动有气质,像《到哪里去寻心中的海》《拨响这首四季歌》《划过心弦的音符》等等,不得不佩服亦蓝的超脱想象和灵异思维,不凡的个性魅力,如她笔下那些不同凡响的文字标题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
        当然文字标题拟得是否出色只能给读者初略外观的感受,如果要真正地欣赏读懂一个人,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品味的是它的内在。而亦蓝的许多文字篇章的语言都和那些亮亮眼睛的标题一样让你品读中引人深思和意味无穷,让你的心跟随着她世间旅行的脚步,在山水寄情中,品读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不知不觉你就忘却尘世里的所有不快,更加坦然淡然地面对周遭的困境,让你重拾生活的勇气。
        摘一段我电脑里保存她的一篇《尘世间的旅行》一文中我喜欢的几句给大家看看:
      
      “我曾经也很向往大海,但真正到了大海边,见到的只是灰蒙蒙的水面,哪有我幻想中的蔚蓝啊。万涓成河才终究汇流到海,百转千回后,你如何期待海水还能如涧水澄明?只是,海有海的开阔与旷远,站在海边,你至少可以浮想联翩,可以想象要望穿多少秋水才可以抵达彼岸?
      
      无论在哪里,需要一双欣赏的眼睛。不必强求自己去爱什么,自然随意,就好。竹林的清幽、山花的淳朴、远处的云山雾海,带给你的是一种意境;而桃红柳绿的湖边,袅娜过一个妙龄的江南女子,带给你的同样是一份惊喜。
      
      初夏北方的海,或许不如传说中三亚的海的颜色有层次,洱海的徒有虚名又如何敌得过泸沽湖的神秘妙曼?其实都知道海水本身无色,只因海面反射光和来自海水内部的回散射光决定了海呈现出的颜色。我自小最爱的蓝,原本就只是一种呈现么?
      
      突然间感到无限的悲伤。仿佛有一双无情的大手一直推搡着我往前走,不允许我频频回首,于是,我只好不再追问尘世间种种真相,只好走过路过,继续漫无目的地看一些不曾见过的风景。”
      
      我自己是个很懒得动笔写字的差学生,还好自己没有懒到不去别人博里学习现成的文字里的程度,所以空闲时从收藏夹里翻出亦蓝的博来学习陶冶几番。
        因没有勤于笔耕,也少有登陆博客,大都是悄悄地潜入她的博中免费学习了几番,好些喜欢的就下载到手机里保存着作为随时随地学习之用。由于自己的文字水平很有限,在她博里不会妄加评述理论,所以在她博里几乎没有留下脚印。她的文字在别人眼里如何,我不用知道,但我是喜欢阅读品味她字,觉得还合自己的口味。
        喜欢看她的文字,但我从没有想到过有一天她会送书给我。一是因为我们也仅是在网络中有些熟悉彼此ID名在同一个论坛上相遇的朋友。因为地理相隔,一直都没有参加过论坛组织的任何笔会,当然无从与她见面交谈深交,加之自己也一样生性腼腆,不好意思主动索要,再则自己的电脑手机文档中都保存她写的不少文章,我想即使手上没有她的书,我一样可以看得到她的字。
        忽然有一天收到她帖子的回复问候,提及QQ里几乎不见我和她碰面说话。我想对她说网络里大家不见面没说话,并不等于我们彼些相忘。其实那些热爱的字,那些美好的邂逅和相逢都会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心底。之后我登陆Q,在Q里把想要对她说的话集中在几条信息发给她,怕一句一句地对聊,影响她做事。信息里提及喜欢看她的文字,手机里存有不少她的文章,希望她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她热情地表示要我的通信地址,准备送书给我。我也请她把银行卡号告诉我,也好把书费转给她,她执意不肯,不知不觉中我就这样感动在她的温暖和热情里了。
        在她博里知道她的新书是免费出版发行,还有名师名家热心地为她题写书名,越来越觉得她是很有潜力、有所作为的人。
        她的辛勤没有白费,在游走间积累的那些珍贵图片,亲近山水时的所思所感,都能以书本为载体永久地保存下来,对她来说应该是人生中的一件大好事。
        当那一本本书传递到熟悉的朋友或陌生的读者面前时,相信能有不少读者和我一样能真切体验到那不仅仅是一篇篇人生旅途中耳闻眼观的图片表象,也不仅仅是一章章简单的景色描抹,而是一颗颗真诚奉出与读者们相倾相诉,期待与你共鸣的心。
        也因此我会好好地珍藏着这本友人从远方寄来的书,由衷地祝福亦蓝在心中梦想的指引下,在热爱的文学之路中不断挑战新台阶,将未来的人生挥洒得越来越精彩!越来越美丽!!祝福!亦蓝!加油!亦蓝!!
      
      
  •     一个人在尘世间的旅行怎能没有那温柔的心意?看看这本书,偷窥下亦蓝的私享时光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361b60100lurc.html
      一路芬芳一路情
      
       作者:喻继贤
      
      一
      
      这几天,一直在读《尘世间的旅行》。
      
      作者亦蓝,一个美丽的湘西女子,也是我的同行。她一名警察,我是一名公安教育工作者,天下警察是一家嘛。
      
      我和亦蓝只是在网上认识。办博三年,自然与一些博友有文字上的交流。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便可朋友相称了。虽说没有见过面,但见字如晤,通过拜读她的文字,自认为对她还算有些了解。今天五月,浏阳市文联组织笔友大围山聚会,当时正初兄也跟我发出过邀请,但我抽不出时间来,也因此错过了一次与她见面的机会。
      
      读着她的文字,我想起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少年的我,也曾钟情于缪斯,也曾怀着一个文学梦。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浏阳一中读书时,也曾组织了一个文学社。百十个文学少年,聚集在一起,吟诵诗歌、抒写散文、以文会友。只可惜,毕业后没有考取大学中文系而选择读了警校,文学梦想也就与我渐行渐远。
      
      
      
      二
      
      作者自称是一个喜欢“打流”的女子(打流,湘方言,意为喜欢旅行、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尘世间的旅行》里,记录着作者这几十年来的诗意行程。
      
      大凡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都喜欢旅行。作者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可以“勾人魂魄的城市”西安到“充满神秘磁场、写满历史和往事的城市”南京,从 “感受柔软时光” 的云南大理到“哼唱清幽如水的侗歌” 的美丽侗乡,从西湖的雷峰塔、三潭印月、断桥到内蒙古坝上的大草原、月亮湖和百花坡。作者以一名女性的独特视角,感受每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一路走来一路歌。
      
      甚至于,对于时光的变换和季节的更替,在作者的心里,也能够泛起诗意的涟漪。在这位女作者的笔下,春的绿意,夏的绚烂,秋的静美,冬的凄清,都能用心去感受,发现四季的美丽。
      
      
      
      三
      
      人曰:湘女多情。
      
      作为一个旅人,作者总是以委婉的曲调、低沉地吟唱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思索、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友情、爱情、亲情的表达。远行时,行程里飘荡着满满的思乡愁绪,于多愁善感、优美忧伤中透着无比的向往和希冀。
      
      亦蓝就是这样一位身随心动、情由景生的女子。她说:“无论走到哪里,都需要一双欣赏的眼睛”。她站在美丽的西湖边上,触景生情,想起千年前许仙和白娘子历尽磨难的爱情故事,然而“千年后的西湖,又是谁的天堂呢?”;她走到云南大理,一个人感受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找寻自己心中的阿诗玛,她写道“可今天,这喧嚣繁杂的尘世间还有坚贞不渝的阿诗玛吗?”,“就像生命中遇到的一场场所谓的爱情,注定也只能制作成一枚枚千姿百态的蝴蝶标本。”在三清山,她自我表白,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她甘愿成为金庸笔下的多情女子。
      
      这就是一个旅行者的美丽心声啊。
      
      
      
      四
      
      旅行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既可锻炼身体,又能从容欣赏湖光山色。我常想,一个人,能够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在是人生幸事。
      
      很多人的旅行都是平淡如水、波澜不惊的。但是,在文人的眼里,在作家的笔下,总是会遇到一些美妙的人、事、物、景,而且有的时候就像意外收获的礼物一样,曾经的陌生人会成为我们的亲切朋友,最初了解的肤浅信息会变成深刻的洞悉,对生活的参与会变成全身心的投入。对于这样的旅行,我们都会产生一种感情上的依恋。
      
      于是我就会这样想,正是精彩的旅行,才能造就着精彩的作品。我们祝亦蓝女士在今后的旅行中获取更多的这种精彩。
      
      
  •     身未动心已远
      ——读申瑞瑾散文集《尘世间的旅行》
      
      汤文培
      
      
       放下经验,直接体验,这是我一直信奉的一句话。所以,每每遇到“去哪里游玩”“玩些什么花样”等问题时,我基本上从不去查找资料来避免少走弯路,我相信一切随缘,有时,即使走了弯路,我也会安慰自己:真幸运,我看到了别人无缘看到的风景。
       我必须得承认,对于我这个喜欢旅行却极度排斥读旅游指南的人来说,翻开《尘世间的旅行》这本薄薄的散文集时,我是抱着一种随便翻翻的态度。一口气读了三篇,我竟然被深深吸引住了,是的,这不是一本推荐旅游景点的书,这种侧重个人旅行体验的文字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文章,自然而纯粹。读着读着,竟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想,我也大可不必掩饰自己内心的惊喜,这好比你在逛书店时,看到一本包装很普通的书,一旦打开,然后你立刻陶醉在书里的文字,你会不会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作者很坦诚,每去一个地方,都是有感而发,无感则寥寥几字带过,有些地方去过几次,就又把这几次的感受放在一起,或综合起来记述,或分别详述。作者也是很认真的,在每篇文章的后面,都会写上写作日期,从文字的叙述和写作日期来看,这近百篇游记散文,作者大多是旅行回家后再写成的,难怪写得如此真实而优美。如作者写新建的荷:“花跟叶都又肥又大,长在荷田里,看似缺少别处池塘里荷花的韵致,却自有一番大气。今年陆续看过几次荷了,从南普陀寺,到富厚堂,再到柳叶湖旁边的农家小池塘,都是在阳光底下,都是袅娜纤弱的观赏荷,犹如富家小姐在后花园里读书、写字。新建的荷,更好似农家的新媳妇,饱满、光鲜。”在短短的文字里,作者比较了多处的荷花,也写出了各自的特色。
       作者的游记侧重个人体验,读来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作者在《重拾樱花客栈的碎片》里写在丽江的感受:“头疼,早早就出了酒吧,繁华喧闹的酒吧一条街如去春一样歌舞升平,一个陌生的摄影者跑到酒吧街中间的溪水边拍照,我觉得有趣,就偷偷站在岸上拍他,却不提防他也在水边拍了我,他拍完,冲我狡黠而友好地笑笑,我也报之以淡淡的微笑,便径自散去——不过是旅人,即便误入了他的镜头,也只是匆匆一瞥转瞬即逝的瞬间。”这个小小的故事再加上作者淡定的感悟,让人回味无穷。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文字里饱含着丰富的感情。作者在《残春》里写道:“如果到了那天,白雪皑皑的一个日子,我必须溘然长逝,我想,我也会,我一定会在临走之前将这一生所遇到的悲与喜一一快速地在脑海里放映一遍,如果,如果那时有爱我的你一直守在我身边,握着我枯若树皮的手,充满爱怜地凝视着我那早已苍老的容颜,我定会安然地慢慢地闭上双眼,让自己逐渐入梦,从此不再醒来。”这段充满灵性的文字,如泣如诉,读了能不让人产生共鸣吗?作者对旅行的热爱也让人难以忘怀:“倘若可以在时光隧道自由穿行,我定然一遍又一遍回到从前曾经抵达的地方,定然在清辉如水的月夜里,用眼神轻拂过曾经走过、伫足过的每一段时光。”
       在阅读《尘世间的旅行》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无忧无虑,我们到底要依靠什么才能快乐而智慧地生活?读完《尘世间的旅行》后,似乎找到了一个小小的答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旅行,实在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很感谢作者的坦诚和才气,让我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神往,身未动,而心已远。
      
      
      (《尘世间的旅行》,申瑞瑾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定价:24.80元)
      
  •   很好的评论啊,非常到位
  •   过奖了。
  •   要如此全面的去体味某本书某个作者的文字,笔者的功底也可见一斑。初读到关于新建的荷时,觉得不太符合我们这种唯美主义的要求,但从笔者的理解中却又想要继续去品味。尤其钟爱关于评论残春的一段,诱惑极大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