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览(全4卷)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作者:陈晓丹  页数:231  

内容概要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我们努力使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百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先辈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籍目录

中国文化博览 1  第一章 考古    中国最古老的人类——元谋人    周口店北京猿人    新石器的先驱者——万年仙人洞    开创粮食加工的裴李岗石磨    音乐始祖——贾湖骨笛    古老村落——兴隆洼遗址    仰韶村遗址的发掘    庙底沟彩陶花纹    古代氏族——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马家窑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青海喇家遗址    偃师二里头遗址    大甸子遗址    郑州商城    殷墟妇好墓    盘龙城遗址    新干大洋洲商墓    三星堆遗址    北赵晋侯墓地    三门峡虢国墓地    曾侯乙墓    战国中山王陵    秦始皇陵兵马俑    古都长安城    居延汉简    满城汉墓    马王堆汉墓  第二章 中医中药    针刺疗法的起源    神农与百草    天人合一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    藏象经络理论    人体解剖探索    六淫七情的病因学说    《黄帝内经》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巢元方与《诸病源候论》    孙思邈与《千金方》    金元四大家的医术    吴又可创始温病学    清代温病四大家    中医四诊    指尖上的端倪——脉诊    舌头上的秘密——舌诊    中医的辩证    中医治疗的方法    中药种类    百草药性    方剂的配伍理论    丸散膏丹    中草药的炮制技术    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    炼丹术      ……  第三章 器物中国文化博览 2中国文化博览 3中国文化博览 4

章节摘录

插图:其次,日夜周期的变化对人体也有很大影响。一般地说,多数病人在早晨和白天病情比较稳定,午后和夜晚病情往往加重。许多病人常常死于半夜前后就是这个道理。再次,地理环境对人体也有深刻影响。南方人刚到北方,或者北方人刚到南方,大都感到身体不适,严重的还要生病。对于这种现象,人们通常称作“水土不服”。这是因为由于自然环境不同,人在生理、气血、体形、肤色等方面也都有些差异,骤然改变了素常习惯的自然环境,人体的调节功能一时不能适应,自然就会生病。我国医学这种“天人相应”的理论,已经被现代科学的许多发现所证实。比如,近年来有人观察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常随昼夜和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呈周期性改变。如人的体温、心率、血压、血糖、内分泌、基础代谢等,就都有二十四小时的节律波动。而不是像过去人们所认为的人体内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人们还发现人体肝脏的解毒功能和胆汁的分泌功能。一般是夏季低而冬季高。目前,这种研究生物周期性活动规律的科学,称“生物钟学”。大量的实验表明,中医关于四季、昼夜周期对于人体影响的说法基本上是科学的。另外,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太阳黑子周期性活动和人的血液、血红蛋白、血压的周期性起伏有关,和流行病、传染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存在一定关系。这种研究天体运行和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的科学,叫做“医学气候学”。这一门新科学的发展,也有力地揭示了“天人相应”理论的科学价值。“天人相应”理论,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对我国医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强调了疾病的发生并不是什么鬼神作怪的结果,从而启示人们要认真研究自然界运动的规律,自觉地去适应这种规律,同疾病作斗争。正如《内经》所说:“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医道才可以长久存在。”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古代的许多著名医生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学者,因而才能够医术精专,甚至能准确地判断生死。比如北宋儿科医学家钱,乙,他看病就能结合四时气候预知患者的生死。有一次他给一位王公贵人的儿子看病,诊脉察色之后说:“这个孩子不用吃药就能自愈。”恰巧王公贵人的另一个小儿子当时也在场,钱乙却指着那个孩子说,“他倒是要暴病一场的,不过病后三天过了正午就会好的。”王公听了以后很不高兴,以为钱乙是在故弄玄虚,并没有介意。不想,第二天那位原没有生病的孩子果然发起高烧,而且不停地抽搐,病情非常危急。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博览(图文版)(套装共4册)》学习中国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走进雅俗共赏历久弥新的艺术殿堂,用有深度的认知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文化精粹,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中国文化永恒持久的魅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文化博览(全4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