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余勇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10出版)  作者:余勇  页数:319  
Tag标签:无  

前言

余勇博士以其即将出版洋洋三十余万言的《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一书来索序,我确实有点为难,因我不懂粤剧。蛰居粤海20余年,连粤语都没有学会,遑论粤剧。然我又无法推诿,因余勇是我的博士生,该书之原稿为余勇的博士论文又是由我指导完成。因此,不写几句话是无论如何也讲不过去的。研究戏剧史很难,研究粤剧史则恐怕更难,资料难求矣。星星点点,不成体系,且有郢书燕说,齐东野语之作,几乎无官方档案、正史政书之权威记录,因此,要完成一部符合学术规范且言之有据的戏剧史研究著作确非易事。我也读过一两部有关“粤剧历史”研究的著作,其大多为自话自说,极少征引,很难说是严格的学术著作。鉴于这一点,对于我这个粤剧外行来说,故对余勇的唯一要求即是一定要按照历史学的规范完成博士论文,无征不信,言必有据。极广泛地搜寻一切可以利用的中外史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早期粤剧史研究。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余勇出色地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当他将其数十万言的博士论文初稿本交给我时,我不敢相信此书竞出自一位从未经过历史学基础训练的学者之手。全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论证细密,征引繁富,注释规整,且行文老道,一看就知是一熟悉粤剧内情之行家。除了给他增补几条史料和作少许技术修整外,几无需我多置喙。

内容概要

  研究戏剧史很难,研究粤剧史则恐怕更难,资料难求矣。星星点点,不成体系,且有郢书燕说,齐东野语之作,几乎无官方档案、正史政书之权威记录,因此,要完成一部符合学术规范且言之有据的戏剧史研究著作确非易事。我也读过一两部有关“粤剧历史”研究的著作,其大多为自话自说,极少征引,很难说是严格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余勇,博士,现任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广州市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理事、广州市粤剧基金副理事长、广州市批评家协会副主席等。工作期间先后发表《略论妥欢睦尔》、《元杂剧与元代文人心态》、《欧洲粤剧活动见闻》、《从春班演出看粤剧改革的紧迫性》、《佛教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孔荀君子观比较》、《浅谈元杂剧》、《粤剧源流初探》、《浅谈粤剧精品与市场》、《清中后期粤剧在澳港地区的传播和发展》等数十篇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序言绪论一 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二 国内外粤剧史研究概况三 本课题的研究框架、资料来源及创新第一章 早期广东民间文艺第一节 早期广东民间的歌舞第二节 早期岭南民间歌谣第三节 明清广府说唱艺术一、木鱼歌二、龙舟歌三、南音四、粤讴第二章 粤剧的起源及形成第一节 粤剧的起源一、早期外省戏曲声腔的传人二、本地戏曲的兴起及其原因第二节 粤剧的形成一、粤剧形成的社会背景二、本地班的出现与琼花会馆的建立是粤剧形成的重要标志三、粤剧形成的基础第三章 粤剧的曲折发展第一节 外江戏班与本地戏班一、外省戏班云集广东及外江梨园会馆的建立二、外江戏班与本地戏班的关系第二节 李文茂起义及影响一、李文茂起义二、粤剧艺人参加农民革命的原因三、李文茂起义失败后的广东舞台第三节 八和会馆与粤剧戏班一、八和会馆的建立二、粤剧的红船三、粤剧的戏班第四节 粤剧的演出场地及剧神一、明清时期粤剧的演出场地二、晚清粤剧戏院的管理三、梨园子弟之供奉第四章 明清时期粤剧的剧目、剧作家及演员第一节 明清时期粤剧的剧目与剧作家一、明清时期粤剧的剧目二、明清时期粤剧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第二节 粤剧的演员一、粤剧的角色二、明清时期粤剧演员及其代表作品第五章 明清时期粤剧唱腔音乐的形成和演变第一节 粤剧最初底子是高腔第二节 清代中叶至道光年间粤剧以唱梆子为主第三节 道光以后二黄的吸收和粤剧向皮黄戏的转化第四节 同治以后小曲和说唱的吸收一、小曲的吸收二、说唱的吸收第五节 由“戏棚官话”过渡到粤语方言第六节 粤剧的“棚面第六章 粤剧在境内外的传播第一节 粤剧在旧上海第二节 粤剧在澳港第三节 粤剧在东南亚第四节 粤剧在美洲结语主要征引及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六)胡振《广东戏剧史》。该书主要集中在早期粤剧演员的研究上,虽对明清时期的粤剧有所涉及,但均属较简单的介绍。(七)日本学者田仲一成《中国的宗族与戏剧》。该书虽然搜集了一大批田野调查资料,但田野调查资料的取样均来自20世纪50年代,其中对宗教与戏剧关系的诠释虽然对我们理解明清时期粤剧的形成与发展有帮助,但毕竟时间相隔太久远。三本课题的研究框架、资料来源及创新(一)本课题的研究框架本课题对粤剧的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于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时间界定为辛亥革命以前。全书共分七个部分:1.绪论。主要讲述该课题研究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框架、资料来源和创新。2.早期广东民间的戏曲活动。论述了我国戏曲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早期广东民间的戏曲活动和近代广府说唱艺术:木鱼歌、龙舟歌、南音和粤讴。3.粤剧的起源及形成。本章用大量的史料论证了粤剧的起源与形成、粤剧产生的社会背景,论证了本地班的出现和琼花会馆的建立是粤剧形成的重要标志。4.粤剧的曲折发展。用大量的史料论证了清代外省戏班与本地戏班,分析了李文茂起义及其失败后对广东舞台的影响,介绍了粤剧旧时的红船、戏班和八和会馆,研究了粤剧的演出场地、粤剧艺人的供奉、晚清粤剧戏院的出现和管理等。重点研究了明末清初粤剧的曲折发展情况。5.明清时期粤剧的剧目、剧作家及演员。本章分析了早期粤剧的剧目,介绍了早期粤剧的剧作家,分析了剧本的题材。介绍了早期粤剧演员及其代表作品。6.明清时期粤剧唱腔音乐的形成和演变。本章研究了外省其他剧种对粤剧唱腔形成的影响,分析了粤剧唱腔的演变过程,介绍了粤剧唱腔的形成、特色和粤剧的棚面等。7.清末粤剧在境内外的传播。本章首先介绍了粤剧在旧上海等地的传演情况,其次分析了粤剧在澳港的发展,最后对粤剧在东南亚和美洲的传播情况作了一个较全面的回顾。(二)本课题资料来源有关明清粤剧史的资料十分琐碎,大都散见在明清方志、笔记小说、日记游记、报刊宗谱之中,而正史中很少有记载,即使出现零星的资料,也是一些禁文、习俗或反面报道。这是由于在封建社会,粤剧艺人地位低下,被列为下九流,过去有“学艺不成器”之俗,就连家族祭祖的资格也没有,因此很少有文人儒士及修撰正史的官府去关注粤剧艺人,去记载他们的活动。本文资料是从散见在明清时期广东各地方志的风俗习惯记载、文人笔记及当时的一些到中国传教、旅游的外国人士的文章、日记等中一条一条的收集起来的。概言之,来源有五。1.清及民国时期的方志。在清代、民国时期修撰的方志和乡土志中有零散地方戏剧资料,从中考微揭抉,可获不少有价值的早期粤剧资料。如广州、番禺、顺德、香山、东莞、肇庆、三水、佛山、南海、新会、乐昌、增城、梅州、惠州、花县、新安、连州、潮州、韶关、南雄等地的资料。2.明清文集与笔记。明清文集笔记中,藏存不少戏剧资料,如王士祯的《渔洋先生精华录》,王植的《崇德堂集》,张维屏的《张南山集》,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杨懋建的《梦华琐簿》,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杨恩寿的《坦园日记》,俞洵庆的《荷廊笔记》,程含章的《岭南集》、《续岭南集》等等。3.外文文献。明清以后不少西方人来到中国,西方的天主教与基督教传教士记录了他们认为十分新奇的事情,其中也有不少的戏剧资料。如《十六和十七世纪伊比利亚文学视野里的中国景观》,美国多米尼克?士风?立著的《晚清华洋录》,日本田仲一成著的《中国祭祀演剧研究》、《中国的宗族与戏剧》等中则保存了中国家族祭祀中的戏剧史料。4.档案报刊。本文还在明清档案及晚清海内外报刊中发现不少粤剧资料。如报纸《中国丛报》、《镜海日报》、《申报》、《岭南日报》、《赏奇画报》、《广报》、《华宇日报》、新加坡《叻报》等。5.后人的回忆录及记录下来的口述资料。有些资料是后人的研究成果和粤剧老艺人的回顾(包括粤剧艺人的口述及后人研究、整理的文章),如:麦啸霞的《广东戏剧史略》、欧阳予倩《谈粤剧》、陈非侬《粤剧六十年》、赖伯疆的《粤剧史》和《广东戏剧简史》、黎键编录的《香港口述粤剧史》、冼玉清的《清代六省戏班在广东》、莫如成撰写的有关粤剧论文、谢醒伯的回忆及粤剧老艺人们的口述整理等。同时也利用本人在粤剧团工作的便利条件,广泛接触了粤剧艺人(包括境内外的粤剧从业者和爱好者),从他们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又由于经常带剧团到珠江三角洲及世界各地演出,自己有亲身感受,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1.本课题以详实的史料论证了粤剧起源于外省戏曲声腔的流人,广东本地艺人把外省戏曲声腔融进本地的歌谣小曲。关于粤剧的起源问题,前人研究者大多承认粤剧的起源与外省戏曲声腔流人关系密切。麦啸霞在《广东戏剧史略》中说:“粤剧承昆弋之轨范兼汉徽秦川之精辟,剧本多由昆弋皮黄脱胎润饰而定。”赖伯疆在《粤剧史》里说:“嘉靖、隆庆年间,弋阳腔已为广东的戏班所运用。昆腔、秦腔在明中叶也流行于广东。”“早期粤剧是受外来的弋阳腔、昆腔、秦腔和广东本地的土戏唱腔,以及来自北方而流行于广东民间的‘俗乐’、‘胡乐’等多种声腔的影响。”欧阳予倩在《谈粤剧》一文中也谈到了弋阳腔、昆腔、徽班、汉剧等外省戏曲声腔流人广东及对粤剧的影响。陈非依在《粤剧六十年》里说:弋阳腔传人广东、传人粤剧,对粤剧的影响颇为深远。粤剧的大锣大鼓,便是弋阳腔的遗响,粤剧的大腔唱法就是弋阳腔的唱法。昆曲对粤剧的影响非常深远,它除了给粤剧带来非常多的有名剧目,还带给粤剧很多曲牌等。但他们都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史料挖掘,比如外省戏曲声腔是如何传人广东,是怎样影响粤剧,有什么史料可以证明等等,他们基本上采取一笔代过,本课题在提出粤剧起源于外省戏曲声腔的流人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大量的史料予以证明,许多史料都是首次使用,这是本文关于粤剧起源的创新之处。

后记

对历史的探索和对文章的修改,可以说是永无止境。但是当我在键盘上敲完最后一个字符时,我还是长长舒了一口气。博士毕业后,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把这部不甚成熟的书稿付梓出版。此书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发现的史料,修改了某些文字。在此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博士导师汤开建教授,汤教授于2004年9月,开始指导我的博士毕业论文,汤教授知识渊博,他的治学精神和取得的成果深深地感染和影响了我,为了丰富我的毕业论文,他多次利用到北京、香港、澳门等地出差的机会,帮我查找、复印资料。在博士论文修改过程中,我五易其稿,汤教授为我每一次的修改都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汤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真心实意地爱护学生和助人为乐的品格,将永远地刻印在我的心中。在此,谨向汤开建教授表达衷心的谢意。我要感谢我的硕士导师王延武教授,他对该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感谢广州市文化局、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的领导和同事们,他们热情的鼓励和支助促使我抓紧一切业余时间完成书稿。由于时间紧,史料零散,加之本人的史学功底尚浅,文章肯定存在一些错误。文中的语句尚需推敲,材料尚需补充,因时间关系暂且住笔,留待以后再做深入研究。本文从选题立意到谋篇布局都凝聚着导师、各位粤剧专家及同仁们的无数心血。如果说拙文还有一些可取之处的话,那完全是导师和各位专家悉心指导的结果。至于文中存在的疏漏,则因本人资质愚钝、史学功底尚浅所致,恳请各位专家及粤剧爱好者提出批评建议以兹修改提高。

编辑推荐

《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是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明清时期粤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挺好的。内容很丰富。
  •   一般,还可以~~内容
  •   厚厚一本纯文字的,适合做研究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