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刘绪义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03出版)  作者:刘绪义  页数:31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曾国藩全集》中撷取第一手可信材料,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回到十九世纪特定的历史情境,向读者揭示了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真正秘诀,围绕“权力”与“世风”这两个重大问题,展示了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与领导艺术的魅力。

作者简介

刘绪义。曾国藩故里湖南双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历史专栏作家,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阅评员。出版有《溶进秋香》、《瓦砾下的思想》、《刘绪义诗经心得》、《刘绪义读春秋》、《历史给谁来酿酒》、《先秦诸子发生学研究》、《湖湘文化讲演录》等著作多部。其中《历史给谁来酿酒》(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是一部品读曾国藩的畅销书,《北京日报》、《中华读书报》、《解放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均曾作过报道和评论,反响巨大。作为国内曾国藩研究的青年学者。近年来声誉鹊起,人称“小易中天”。多次应邀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作关于曾国藩为人处世、领导艺术方面的报告。

书籍目录

前言:曾国藩是个好同志  1.一个被长期遮蔽了的人  2.解放思想第一人  3.20世纪PK台上的较量时局:不白不黑不痛不痒  1.鸦片传说  2.真正的鸦片  3.不白不黑不痛不痒  4.万马齐喑闲话:说不完的曾国藩  1.他给皇帝画了一幅很丑陋的图  2.站在天子脚下他手里攥着三缗钱  3.他的父亲“且将艰巨付儿曹”  4.他一生中有一半时间与病魔对抗情商:智者的另一种战略  1.不入是非之地,不登势利之场  2.立志即金丹  3.鲜花的美丽并不取决于花瓶的优劣  4.性不虚玄,命非外铄读书:解放思想的基石 1.解放思想,终生读书,以读书为乐 2.解放思想,不唯书,敢于突破程朱理学 3.经济不外读史 4.读书以领风权力(一):握在自己手心里的东西  1.天人支配权  2.交友支配权  3.分享支配权权力(二):权力的大小体现为人才的多寡  1.只有人才会重视人  2.天下没有神奥的相术  3.天下没有完美的人才  4.天下没有现成的人才  5.天下权力系于人变局:别树一帜.自创湘军  1.世兵制的天然弊端  2.夺情出山,挺身入局  3.变革兵制,组建大团  4.改革编制,专一事权  5.更新观念,书生带兵  6.脚踏实地,训练劲旅权力(三):权力真不是个东西  1.权力就是越想要越得不到的东西  2.权力就是越害怕就越跟着你的东西  3.权力:高处不胜寒  4.题外话:领导为什么喜欢听好话?  5.倾身结纳,英雄援手交及:雷霆雨露皆春风  1.相识于青萍之末  2.相交于患难之中   3.相违于私情之间  4.真诚愧悔泯恩仇处上:晚清第一奏折  1.奏议是人臣最要之事  2.奏折写作的方便法门  3.将奏折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4.题外话:怎样做足“官样文章”驭下:晚清第一正人  1.在“乌合之众”中发展自己的“粉丝”  2.上下之和,积义以相助  3.如何使用“缺德”的人  4.为民除害的真意对外:和戎自强第一人  1.诚信和戎  2.自强御侮家庭:耕读文化的最后守护神  1.从祖父那里学到的  2.从父亲那里学到的  3.从母亲那里学到的  4.从岳父那里学到的  5.从田野中间学到的  6.结亲高官犹豫再三  7.才子配才女  8.悲居4为何在女儿间屡屡重演修炼:曾国藩的四十二字真诀  1.志  2.恐  3.概  ……  42.柔余话:十九世纪两个“愤青”的PK  1.曾、洪面对面  2.洋人眼里的曾与洪  3.两个愤青曾国藩生平大事记参考文献视点链接

章节摘录

时局:不白不黑不痛不痒1.鸦片传说说起19世纪的中国史,大凡都可以用“两千年未有之变局”来概括。这“变局”似乎都与一种叫鸦片的物质有关。而这种物质却恰恰是从一种绿色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它有着最美艳的花、最诱人的香,某种意义上它和任何一种其他绿色食品没有区别。史学界围绕着鸦片这种“绿色食品”有过太多的讨论,似乎一切症结都归结于鸦片。著名学者唐德刚先生特地为发生于1840年的那一场中外战争正名:“我们敢断言:‘鸦片战争中英双方皆为鸦片而战也。’否则它就不叫‘鸦片战争’了。1776年开始的‘美国独立战争’,是由中国的乌龙茶叶引起的。该战争非为茶叶而战,因此它就不叫‘茶叶战争’了。”关于鸦片的传说浸淫着整个19世纪的历史。这个名称果真有那么重要吗?我看不见得。一般认为,鸦片战争的起因是缘于禁烟,特别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某种意义上,禁烟才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然而,即使是叫鸦片战争,为什么却偏偏发生在1840年,而不是此前或者此后?要知道,当时的大清政府,明文禁烟已有百年历史,它好比历史上的反腐败一样,并非19世纪的新鲜事物。“须知‘鸦片’为当年中英战争中,英方无可代替之‘商品’也——其获利之丰(读者试看今日之毒贩便知),天下无双;其有助于当年英国国库之收入,亦不可或缺;其有助于英伦之繁荣、‘国民所得’之增长,与夫绅士淑女生活水准之提高,也出乎想像……”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史学家才言之凿凿地断定,中英之间的这一场战争在所难免。然而,我要问的是,为什么事关英国国库收入、国民所得的鸦片战争,只发生在中英之间?这似乎又有理由可以证明,盖英国要把中国变成“印度第二”。第一任美国驻华公使义华曾为此“忧心仲仲”,并专报美国国务卿及总统,呈请华府联合欧洲其他列强尤其是法俄两国加以制止。既然鸦片有如此之利润,美国为何没有看中这一“商机”?英国为何看中了中国?据史家之说,鸦片战前,英人非但洞悉清军之不足敌,而清政之窳劣,尤为英方所睥睨。而鸦片战后,英政府又“深知独吞中国之不易”。为何战前战后英方的感受却如此大相径庭?鸦片的传说还和东方的丝绸、瓷器、香料联结起来,著名的“丝绸之路”好比一个童话,至今仍然活在历史教科书中,而“鸦片之路”看上去“完全是一种机缘,那是所有的因缘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生命运行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产物,就如同我们现时的电脑信息的兴起。”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竟然是“赠之以丝绸,报之以鸦片”的最初版本。换成今天的一个时尚的话语,便是贸易逆差。“整个18世纪中,以英国为例,它对茶叶的需要几乎是呈几何级数增长,从1684年的5箱增至1720年的40万箱,到1800年则又增长50倍,这样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直接的结果就是流入中国的白银从18世纪60年代的每年300万两,增至18世纪80年代的每年1600万两。”于是便有了顺理成章的论述:“贸易的大规模逆差让西方开始紧张。他们加大了对这个东方大国的研究和评估,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这个文明古国的人要如此克制自己的欲望,有着如此多的与人性相悖的东西。当他们慢慢地深入了解这个国度之后,西方人对于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评估逐渐降低。与最初传教士以及伏尔泰们对于中国的赞美和歌颂相比,他们了解之后的报告无疑显得具有理性和真实性。大多数报告都表明中国是一个不富庶的、只是具有古代文明的国度,他们一直处于长长的、蒙昧的中世纪;除了官僚和商人阶层之外,大多数人都比较贫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近代化尚未启动。在这样大量而清晰的调研报告面前,西方形成了对于中国的相对比较清晰的看法,那就是,中国并不是一个可怕的国家,它的文明,包括物质生活状态以及对于自然与社会的理解与掌握的状态尚落后于西方。在中国,由于在世界观上的普遍模糊,在主体意识上并没有明确的自由与进步的标准。同时,他们的弱点还在于,缺少一种最隐秘的思想,只是有着一些框框似的道德体系,这种道德体系更多的是为了内心的安宁以及社会的稳定而设立的一些框框。慢慢地,越来越多的西方智者对于中国都持有这样的观点。这当中也包括孟德斯鸠、卢梭、黑格尔等。正是基于认识和思想上的优势,当时的西方对于他们突破中国还是抱有很大信心的。他们形成的一致看法是:古老的农业经济一官僚政治的中华帝国,远远不是正在进行扩张的、推行国际贸易和炮舰政策的英帝国和其他帝国的对手。西方列强在扩张中唯一所需要的,就是寻找一个突破点。就像寻找一个苹果一样,使得东方就范。西方很快找到了一个突破的工具,那就是鸦片。”这类看似高屋建瓴的论述,实则破绽百出。正如今天美国因为经济衰退而找到了贸易逆差的借口,同时又为贸易逆差找到人民币汇率的借口一样。既然仅贸易逆差就达1600多万两白银,怎么能说中国是一个不富庶的国家?难道这些白花花的银子都是纸糊的不成?如果说中国处于中世纪文明,就成了大英帝国的目标,那么非洲呢?南美洲呢?中国的道德体系是“为了内心的安宁以及社会的稳定”难道有错?西方的宗教难道不是为了内心的安宁?实质上,仅茶叶一项就可以打败英国的中华帝国,让大英帝国充满了恐惧。中国的可怕正在这里。他们对西方那些代表先进科技的热气球、望远镜之类的“礼物”毫无兴趣,这类被西方人引以为傲的东西在他们那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鄙视,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如果把大英帝国的扩张仅仅归结于贸易,简直是贻笑大方。他们要的是征服全世界。他们之所以选择鸦片做突破的工具,原本就不是出于贸易的目的,而一个谋划深远的阴谋。这和当年他们派遣传教士来华一样,他们看到的是鸦片那销骨摧朽的魔力。这远比他们诉诸武力来得彻底和强大。而武力恰恰是因为他们的鸦片阴谋遭受重创之后的穷途匕见。这又和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在北美被人掀翻以后,恼羞成怒的英国人不顾一切诉诸武力一样,而当他们强大的武力在北美人那里遭到有史以来最大的失败之后,无计可施,不得不承认现实。鸦片的传说不攻自破。然而,不幸的是,大清帝国的子民们没有能抵挡住鸦片的侵略。有人称:“鸦片的出现,可以说是集中暴露了中国人的软肋”,不知道说这种话的人还有多少常识?试想,你让任何一个西方人尝试这样一种“绿色食品”,看谁能抵挡住这种生理上的依赖?只须看看今天的欧美国家吸毒现象之普遍即可见分晓。他们懂得鸦片最初是医疗上作为镇痛的药物在使用,然而,却不懂得这种镇痛物何以大规模地进入中国。自古希腊人发明鸦片这种药后,鸦片几乎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鸦片在中国的出现早在西汉。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鸦片就传到了中国。三国时名医华佗就使用大麻和鸦片作为麻醉剂;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鸦片进口的记录,唐代阿拉伯鸦片被称为“阿芙蓉”;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开宝本草》中,鸦片定名为罂粟,这后一个“粟”当蒴果解。当成吉思汗的铁骑踏遍欧亚大陆以后,鸦片也成为社会商品的一个重要种类,但那都只是入药佳品。17世纪的英国医生、临床医学的奠基人托马斯·悉登汉姆(Thomas Sydenham)歌颂道:“我忍不住要大声歌颂伟大的上帝,这个万物的制造者,它给人类的苦恼带来了舒适的鸦片,无论是从它能控制的疾病数量,还是从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来看,没有一种药物有鸦片那样的价值。”“没有鸦片,医学将不过是个跛子”。这位医学大师因此也获得“鸦片哲人”的雅号。大约1600年,荷兰人通过台湾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烟斗连同烟叶传入中国,中国开始有吸烟者。其广泛程度令中国的统治者恐慌,崇祯皇帝下令禁烟。因为曾经有人把鸦片混入烟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烟草被禁却导致了吸食纯鸦片的泛滥。直至18世纪中叶的清朝官员黄喻普首次记录了台湾人吸食鸦片的具体过程。他断言:除了杀掉吸食鸦片者,否则无法令其戒除恶习。

编辑推荐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百家讲坛》重磅作者全国新视角深度揭示官场秘诀,湖南乡性表书写曾国藩从愤青到圣人的巨变,重新解读毛泽东、蒋介石共同推崇的晚清第一人。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和普通的镜子不同之处在于:镜子只能照出_人的表面,而历史能照出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心灵。曾国藩作为传统社会的一介儒生,如何在死后被满族政权封以文疆最高谥号“文正”,又如何事事开风气之先,俨然晚清思想解放第一人?他在《清史稿》中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人”,并且仕途上总是步步高升,他凭什么成为后世景仰的善始善终人物?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尽管受大意识形态的左右,但是人们对于这位争议蜚然的尴尬人物,仍然乐于追思不绝,以期获得他“居官不败之道”。在权力斗争和道德修养之间,他是如何做到游刃有余的?《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以…一种教程的方式为读者深度解析晚清危局中曾国藩的为官、为人之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虽然以前也读过唐浩明的《曾国藩》,但总觉《曾国藩》比较文化味,难读。而此书读起来感觉轻松了不少,能够让人在了解曾国藩的同时,汲取到很多有用的经验。一句话:值得一读。
  •   此书是下功夫写得,看后觉得和一般的曾国藩的传记不同,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   写什么什么样的书是什么样的人,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人。历史仍在重复,人亦在重复。
  •   一般,没有完全揭示曾国藩的成长历程和他的从政之路,叙述有些拖沓
  •   感觉写的不咋的,跟其他同类的书比差一点
  •     真的不是一般的差呀!我很少这么指责作者的,毕竟人家也是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都不容易,但这本书太让人失望了。
      首先,作者压根就没搞明白曾国藩的科举成绩,还一口一个“目无余子”。其实,曾国藩“同进士出身”,这是个让他背负终身的耻辱。晚年曾国藩曾出过一个上联“如夫人”(即小妾的意思),有人对曰“同进士”,结果曾国藩惆怅了好多天。
      还有,作者居然能冒出一句“写过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南唐后主李煜……”。真是晕死人了。
      书里还有一段拿勒庞的《乌合之众》来卖弄的话,但我敢肯定,这个作者肯定没真正读过《乌合之众》,因为他的理解压根就跟勒庞讲的不是一码字,说具体点,就是彻头彻尾讲反了。
      唉,还有很多错误,多得都数不过来了。错别字就更是不值一提了。唉!对读者的极大不尊重啊!
  •      很早就想读一读曾国藩,偶遇这本书算是如愿以尝了,读后给我的启示还是不少的,对曾公也有个初解,对他感兴趣的人把这当成一本入门书应该还是不错的,看过之后再去读家书应当有基础了。
       书里分为时局、闲话、情商、读书、权力、变局、交友、处上、驭下几个部分展开,但总体来以曾国藩为官生涯为主线。比较喜欢的几个章节:权力二中关于用人的部分觉得很受用,权力三中的如何拿捏权力这部分也写的不错。看了两遍,收获颇多。
  •     真的不是一般的差呀!我很少这么指责作者的,毕竟人家也是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都不容易,但这本书太让人失望了。
      首先,作者压根就没搞明白曾国藩的科举成绩,还一口一个“目无余子”。其实,曾国藩“同进士出身”,这是个让他背负终身的耻辱。晚年曾国藩曾出过一个上联“如夫人”(即小妾的意思),有人对曰“同进士”,结果曾国藩惆怅了好多天。
      还有,作者居然能冒出一句“写过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南唐后主李煜……”。真是晕死人了。
      书里还有一段拿勒庞的《乌合之众》来卖弄的话,但我敢肯定,这个作者肯定没真正读过《乌合之众》,因为他的理解压根就跟勒庞讲的不是一码字,说具体点,就是彻头彻尾讲反了。
      唉,还有很多错误,多得都数不过来了。错别字就更是不值一提了。唉!对读者的极大不尊重啊!
  •     当前曾国藩火的很,写曾国藩的书层出不穷,谈到曾国藩,必要提到毛泽东蒋介石对其如何推崇,服膺。最先写曾国藩的作者和出版社拿这个噱头来做宣传,还算聪明,但是后来的还是炒这个剩饭,实在让人看了扫兴。曾国藩的层次和所达到的境界,和毛蒋两人来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要说毛蒋两人为何如此推崇曾国藩,我想恐怕是他们站在统治阶级的高度所怀的私心吧。
      
      曾国藩一生过的很压抑,数次自杀或者留下遗嘱,为人处世上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曾不像左中棠那么直傲,也不像李鸿章那样多小聪明,做事既讲原则,又知进退,历经3代皇帝,周旋在肃顺,恭亲王,慈禧等满清权贵的权利斗争当中,依然受到重用,最后算是得以善终。在我看来曾够自律,够道德,至少不算贪财和好色。对敌人,够狠,曾剃头的外号名不虚传。对下属家人和弟子够知人善用,和左中棠一比就看出来曾国藩在带团队方面的优势了,湘军中那些名将自不必说,看看后来的李鸿章和曾纪泽就知道了。
      
      曾国藩最让统治阶级看重的是他的忠诚,低调谨慎,激流知退,不管身处什么位置都知道夹着尾巴做人,攻克江宁以后解散湘军,劝辞曾国荃,只能用大人的一句话形容曾国藩“这孩子太他妈懂事儿”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你喜不喜欢这样的人做你的下属,能力强,却心甘情愿做条狗,我想毛蒋两人,这么推崇曾国藩,也是希望下面的人都学到曾国藩的忠诚和奴性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