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李子敏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8-09出版) 作者:李子敏 页数:390
前言
已有《序》再写《前言》,乍看来似属多余,实则不然,说来不禁喟然棗“好事多磨”、“命途多舛”,是此书面世历程的真实写照棗1982年,应中国戏剧出版社之约撰写《瓯剧史》稿;1983年应邀带书稿出席于北戴河召开的“全国剧种史撰写讨论会”,后由于主要精力投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未能如期完成书稿的修改工作,于是便拖了下来;1990年,将派生之书稿棗《瓯剧艺术概论》稿交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按:原本计划于工991年8月出版面世),并于《北京图书信息报》第112期,并经由新华书店向全国征订之际(按:出版社发排单、內封版式等,均签发完毕》事有不测,国家出版总署调控出版范围:“艺术类”只能由文化艺术类出版社出书;于是由城市出版社再转交某出版社,倏忽两年过去,竟未见任何信息反馈,心颇忐忑,于是讨回书稿……此后,计划列入地方丛书类出版,又无下文。
内容概要
《瓯剧艺术概论》在部分资料上,参照了叶大兵先生辑录《浙江戏曲史料汇编》(第一辑),及温籍先贤张震轩著、沈不沉先生辑注《杜隐园观剧记》,这使得余开阔眼界,扩大资料来源;正是他们的成果,才使得拙著成为可能。 现今,出学术书著,很难,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瓯剧艺术概论》的面世,虽延宕甚久,却也非全无裨益,时间,总能给人以思考的空间,不亦可贵乎?
作者简介
李子敏,1930年生,安徽太和县人。18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历任音乐队长、作曲、指挥。1955年复转至台州,1959年调温州,从事戏曲音乐的创作、研究工作。六十多年来,曾为瓯剧、越剧、台州乱弹、木偶戏、歌剧以及电视剧作曲一百三十余部、歌(舞)曲一百多首,著有《瓯剧史》、《戏曲音乐类种》(合作)等研究专著,编撰或主编瓯剧、(永嘉)昆曲、和剧、台州乱弹等剧种的《音乐集成》(共计十九卷),主编《浙江戏曲音乐论文集》(五辑),多次获得作曲大奖。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事、浙江省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顾问、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瓯剧)传承代表人。
书籍目录
前言寻求(代序)引言第一章 温州——南戏发祥地第一节 温州地望及历史沿革第二节 温州风物文化第三节 历代之反压迫抗侵略第四节 社火习俗与温州杂剧第二章 明清时期——从高、昆、乱等腔调在温州的盛行到瓯剧(乱弹)并纳及其他第三章 温州瓯剧第一节 历史沿革点要第二节 瓯剧的主要剧目第三节 温州话与瓯剧舞台用语语音声调第四节 脚色行当与表演第五节 脸谱、砌末与服装第四章 瓯剧的音乐第一节 瓯剧高腔第二节 瓯剧昆腔第三节 瓯剧乱弹腔第四节 瓯剧徽调(皮簧)第五节 瓯剧滩簧第六节 瓯剧时调第七节 瓯剧文场器乐曲第八节 瓯剧锣鼓第九节 瓯剧的唱第十节 乱弹腔复调因素第十一节 瓯剧乐队与乐器第五章 班社——组织·习俗第一节 班社组织第二节 班社习俗(一)敬“九皇爷”、“三官爷”(二)艺人建“新屋”(三)小花脸的特权(四)坤伶的不平等待遇(五)祭台(六)开台(七)扫台(八)自我惩处(九)其他种种第三节 行话隐语第六章 八十四本传统大戏故事梗概第一节 “三昆”第二节 “四高”第三节 “五老”第四节 “四冷”第五节 “四徽”第六节 “五”、“四”之与六十四本乱弹戏第七节 浙南民间故事剧第七章 舞台·戏院第八章 “艺人头上一把刀”——禁戏第九章 顾往瞻来第一节 “戏曲”一词早发处第二节 从“三改”到两次华东会演第三节 足迹点要第四节 点击闪光的脚印第五节 终结语后记
章节摘录
清嘉庆时(公元1796年-1820年)的“老锦秀”乱弹班已俱备了八十四本“正统”的传统大戏,这当不是短时期里所能形成。该班之班主为温州市郊区永强(今瓯海区)人洪全本,“集流散艺人组班,始则只供伙食,不付‘包银'。”该班当家旦,辰生;老旦,冯钦;老外巴租;大花脸“番人”(诨号);鼓师茂魁。后有"有戏不清楚,去问老锦秀"之戏谚。传说在老锦秀乱弹班之前尚有几个班社,无考待查。其后,同光年间有老如意班乱弹班,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08年)可查的班社更多,如大高升、新益奇、新高升、新聘玉,以及瑞平竹马歌、琴娱社等等乱弹班社。当时组班多从开办学馆人手,艺徒学满结业,即以原班人马组织演出。一时间乱弹学馆如雨后春笋,班社层出不穷。张桐在《日记》中记述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九月十七日观娃娃班演出时说:仓后庙有新聚童子戏班于本早演剧,可以娱目。乃与性础、小坪二君同赴仓后观之,时演《黄金台》一剧,其扮田单及内监者为一生一净,年只十二三,颇有兴致。继演《大破洪州》,其扮杨宗保者武生,年只十二,扮穆桂英之旦亦大约十四五,均神采生动。“成立于工897年的平阳金乡(今苍南县)”新益奇"乱弹班,就是由科班戏馆组建的。这批艺徒中的林增理(公元1886年-1954年)、丑角演员钱阿松(公元1884年-1966年)就是其中优秀代表。前者后来誉满浙南;后者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应聘赴江西教戏,并卒于客地。瑞平竹马歌班(建于公元1912年)与琴娱社(建于公元1913年)班,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的乱弹班社。名噪一时。瑞平竹马歌班班主林增理本人就是很有艺术造诣的文武小生演员,他以当家(旦)黄友森(公元1899年-1952年)、小生大眉、正生金雨仙(诨号阿六)、小花脸曾鹏为班中“四大台柱”,以及二花脸邱乙元(公元1900年-1979年)、鼓师伊阿碎、正生周良升(公元1898年-1967年)等同班共艺。林增理主演昆腔戏《杀金定情》,表演中首溶小南拳于演出中为其特点,轰动一时!
后记
脱稿了。掩而思之,社会造就了我,时代造就了我,瓯剧造就了我。整整六十年音乐艺术生涯,我走得并不轻松。同时,我真诚地说:余此生所取得的一切及书著的面世,都与我的夫人、战友秦秀华的支持密不可分,她为之作出的牺牲,怎一个"情"字了得。当然,我也难忘我的孩子们,他们——李灵、李涛、李湧,对余所从事业极尽心力地支持,怎的个"孝"字可涵。在解放战争年代里,投身部队文艺工作,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转而"下"了戏曲这个浩瀚的大"海"。中间虽几经短暂辗转,却始终末超越艺术、音乐范畴,只是多涉足几个品种——歌剧、歌舞、话剧、越剧、台州乱弹、瓯剧、木偶、电视等等。有艰辛,有快乐。最令我难忘的是:所到之处,都有那么多友好并关爱我的朋友,更有很多前辈老师(特别是台州和温州的老艺人),他们将终生赖以糊口谋生的技艺"手段",无保留的传授给我这个异乡新人,才使得能最终掌握"第一手"传统资料,第一次呈现社会,这种教诲和信任,怕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这,实在是人生中一大快慰。
编辑推荐
《瓯剧艺术概论》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