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花丛书(共10册)

出版时间:2005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作者:马春生,李红梅 编  页数:41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二人台文化艺术研究》从科研课题确立后,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感到了肩上的重担与压力,一直处于既兴奋又紧张的状态中。之所以兴奋,是因为此选题颇具挑战性。从收集到的材料来看,大多还是处于收集整理阶段,而学术理论研究的阐述只有少量文章,对于学术研究创新的渴望点燃了这个年轻学术队伍的热情。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担心我们的学术研究能力不济,对二人台的了解不足,面对杂乱无序、错综复杂的原始资料和文献理不出头绪,从而怕事与愿违,愧对了这个良好的颇具学术价值的科研选题。

作者简介

继2004年蒙陕晋冀四省区二人台大赛以来,内蒙古与呼和浩特市的二人台协会相继成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设立二人台艺术专业并开始招生;邢野主编的《二人台艺术通典》出版发行;2006年夏天,《二人台文化艺术研究》首发面世,该专著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具有前瞻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内蒙古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开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已开始启动。
相形之下,内蒙古西部地区汉族民间传统音乐艺术却受到长期忽视和冷落。殊不知,该地区的二人台、漫瀚调、爬山调等民间文化遗产不仅很有特色,而且具有着非凡价值。
二人台艺术,是蒙汉民族在长期休戚与共的生活中共同浇灌的艺术之花,在近代百余年的草原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国匹斯堡大学一位教授惊异地感叹:“世界历史上,只听说过民族矛盾、民族冲突、民族战争,从没听说过两个不同的民族竟共同创造出一种音乐文化。不同民族友好相处到如此融洽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二人台应该是民族学、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各学科都值得研究的一种特异文化现象。
二、研究方法具有开创性
课题组借鉴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和人类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把《二人台文化艺术研究》放在阴山山脉、河套地区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的大文化背景中,放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宗教文化的对比交融之中,放到“西路口”整体文化生成过程之中,对二人台文化艺术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全面梳理和系统研究,揭示其生成发展、历史进程、发展形态、思想内容、风格特色、美学特征。这种高起点、宽视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二人台艺术研究中前所未有。
“区域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织结构,没有诸多区域文化,也就没有中华文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阴山音乐文化”课题及其《二人台文化艺术研究》的主要学术价值,正在于此。
三、资料翔实,论证周密
本专著中“言他人之未言”、“补前人之不足”的独特新颖之处几乎俯拾皆是。关于“二人台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共生文化,是黄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完美结合”的立论与论证;关于“坐腔”形式的由来和“蒙古曲”的产生以及二人台“继承了早期游牧民族‘风搅雪’(即一首歌的前后乐句,分别由蒙汉语歌词相间出现的一种形式的俗称)”的论述等,很有新意和光彩。该专著还从美学的高度和多维视角,对二人台艺术从整体上进行了哲学性的概括总结和提炼,关于二人台原生态文化特征、“多元并存”(歌曲、说唱、歌舞表演、民间小戏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体裁特征、多元的美学品格特征、现实主义的突出审美特征、二人台审美意识与立美、审美活动,以及关于二人台“是具有再现艺术基础上的表现性艺术”、“二人台开放吸纳的态度是许多大型戏曲所不具备的”、“部分二人台主要注重音乐的发展,其音乐性远远超出了文学性”……等诸多观点与论述,尤为引人入胜和具有学术性。四、初步建立包头市民族音乐学队伍课题组的策划组织者——音乐学院院长马春生副教授、副院长李红梅副教授,带领课题组知难而上。他们解放思想,求贤拜师,边学边干。请来把毕生年华献给阴山河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研究而卓有成就的音乐学家赵星为导师,课题组进行大量田野调查,挖掘收集并梳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同时,广拜名家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不断修改,终于在3年时间内预期完成任务,包头市年轻的民族音乐学队伍得到锻炼,日渐崛起。
既然属于开创性研究专著,尚有不足之处,如个别立论,虽然观点新颖鲜明,但明显论证不够;有些观点尚有待商榷;由于是集体分工性研究,某些内容有些重复或比重失衡等,但瑕不掩瑜,在所难免,不影响这本专著的学术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序一序二序三上编 二人台文化艺术研究第一章 二人台本记初考第一节 二人台的生成与发展一、二人台生成、发展与社会经济背景二、二人台生成、发展与地理文化背景三、二人台生成的几个阶段第二节 二人台的基本特点与风格特征一、二人台的表演形式二、二人台的音乐三、二人台的唱词和语言第二章 二人台的形态特征第一节 二人台的文学形式一、二人台剧本的演变二、二人台剧本的唱词字数结构三、二人台剧本的句式段落结构四、二人台剧本的题材五、二人台剧本的体裁六、二人台剧本的语言形式第二节 二人台的音乐形式一、二人台的唱法二、二人台的唱腔三、二人台音乐牌子曲四、二人台音乐的旋法特点五、二人台音乐的曲式第三节 二人台的舞台表演一、演出形式二、舞蹈形式三、扮装四、道具第四节 二人台音乐的伴奏乐器一、传统伴奏乐器二、吸收到二人台乐队中的其它乐器第三章 二人台的民族、民俗、宗教特征第一节 二人台的地域性民族音乐特色一、华夏传统音乐文化对二人台的影响(一)二人台体现了早期歌舞的表演形式(二)“赛社演剧”习俗对二二人台的影响(三)二人台对传统宫调理论的继承二、游牧文化对二人台音乐风格的影响(一)沿袭早期游牧民族牧歌的结构形式(二)继承了早期游牧民族“风搅雪”的演唱形式(三)蒙古族游牧文化对二人台的影响三、二人台的地域性语言特色(一)晋、陕方言中固有的韵辙使用形式(二)“人声字”的使用与“对字”创腔(三)“儿”化音的运用(四)蒙、汉语的结合及“风搅雪”形式的运用(五)“方言俚语”的运用(六)叠字的运用四、二人台的地域性特色比较(一)二人台的剧目(二)二人台的唱腔(三)二人台的伴奏乐器(四)二人台的角色与道具第二节 二人台的民俗与宗教特征一、生活与艺术的双重复合二、原生态文化三、二人台的宗教特点第四章 二人台的审美特征第一节 二人台的体裁特征一、二人台的体裁特征(一)以戏剧体诗创造形象的主导原则(二)以音乐创造形象的主导原则(三)以舞蹈创造形象的主导原则(四)以叙事诗创造形象的主导原则二、二人台的审美(一)二人台的审美特征(二)二人台的美学品格”第二节 二人台存在方式的美学研究一、二人台的存在方式及三要素(一)二人台的行为存在(二)二人台的形态存在(三)二人台的意识的存在二、二人台行为、形态、意识的关系(一)行为与形态的关系(二)意识与形态的关系第三节 二人台审美意识与立美、审美活动一、二人台的审美意识二、二人台审美意识与立美、审美活动(一)审美意识与二人台音乐创作(二)审美意识与二人台表演(三)审美意识与二人台音乐传播第四节 二人台的审美风格一、二人台中的交融(一)二人台中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二)二人台中多宗教文化的交融二、二人台音乐中的交融(一)二人台与汉族民歌的关系(二)二人台与蒙古族民歌的关系三、二人台音乐中的审美风格第五章 二人台的传承与发展第一节 二人台的传承一、二人台的传承(一)二人台解放前的传承(二)二人台解放后的传承二、二人台的传承与传播类型(一)二人台的社会传承与传播(二)二人台的班社传承与传播(三)二人台的专业传承与传播(四)二人台教育传承与传播第二节 二人台的发展与展望一、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的统二、程式性与即兴性的统一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下编 二人台音乐附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山菊花丛书(共10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