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0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汉斯·克里斯托夫·沃布斯 页数:190 译者:王泰智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穆索尔斯基 Mussorgsky,Modest(1839.3.21—1881.3.28) 19世纪第一批以俄罗斯民歌为创作基础的著名俄国作曲家之一。其歌曲和歌剧以现实主义为特点,人物刻画鲜明,深刻反映了俄罗斯生活。他的音乐语言大胆独特,和声与配器别具一格而简炼,作品虽不多,但对后世作曲家有深远影响。父为地主,曾祖母是农奴。自称幼时听保姆讲俄国神话故事对他是最大的创作动力。母为优秀钢琴家,随母学钢琴,7岁就能演奏李斯特简单的钢琴曲。1849年随父去圣彼得堡,入彼得-保罗学校,为以后入军界做好准备。与此同时,从格尔克学习音乐。1852年入帝国禁卫军士官学校,又初试作曲,并对文学、历史、绘画、哲学,科学、天文学以及神学均甚爱好。1856年任禁卫团少尉,结识作曲家鲍罗丁。同年冬,又接触到格林卡的音乐,更加深其作品俄罗斯化的倾向。后投巴拉基列夫门下,遂退出军界,立志专事音乐。1866年作一套关于普通人的歌曲,创作渐趋成熟。1868年开始作声乐套曲《保育室》和为果戈里的《婚事》第一幕配乐。1869年根据普希金的著作自编脚本,完成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但帝国歌剧院拒绝上演;1872年8月完成第二稿,终于在1874年2月在圣彼得堡首演。1872年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同住。后遇诗人库图佐夫,受其激励写有两组忧郁的声乐套曲《没有太阳》(1874)和《死之歌舞》(1875~1877)。1865年丧母,同住一室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又在1872年结婚离去,因而生活孤寂,潦倒嗜酒。身后遗下未完成歌剧稿《霍万希那》,后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完成。
作者简介
汉斯·克里斯托夫·沃布斯,1927年生,先生在格莱夫斯瓦尔德和柏林洪堡大学攻读音乐学、日耳学和艺术史,后获博士学位。多年来作为音乐家生活在汉堡。出版的书籍有:《现代歌剧的世界成功》(柏林1967年)、《蒸汽音乐会。漫画中的19世纪的音乐和音乐生活》(威廉港1982
书籍目录
前言童年和青年时代通往大师之路走向孤独歌剧 《萨朗波》 《结婚》 《鲍里斯·戈杜诺夫》 《霍万兴那》 《索罗钦集市》歌曲管弦乐作品钢琴作品注释(引文出处)年表对穆索尔斯基的评论作品目录作者简介图片来源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通往大师之路 带着重获自由的感觉,穆索尔斯基于1859年春天做了一次长途旅行。第一站是距离莫斯科不远的位于格雷波沃的康斯坦丁·日罗夫斯基的庄园。为了给自己三十八岁的漂亮的歌唱家妻子创造一个艺术氛围,这位富有的庄园主尽其一切所能。穆索尔斯基来到这里的时候,格雷波沃庄园的小型家庭剧院正在演出格林卡的歌剧《为沙皇献身》。 穆索尔斯基在写给巴拉基列夫的一封信中曾顺便提到玛丽亚·日罗夫斯卡娅对他的热情接待,没有表示更多的感情流露。但后来他献给这位年长他十八岁的女主人的一首歌《什么算是爱情的誓言》,却暴露了一段显然是失败的罗曼史的踪迹。“失望”,但仍然“渴望另一种爱情”,按胡波夫的说法,从作曲角度看,这首歌曲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穆索尔斯基从格雷波沃前往莫斯科,这里是俄罗斯传统的真正中心。他带着腼腆的敬畏心情观赏了克里姆林宫和一个动荡的过去留下的无声的见证。在阿尔汉格尔斯基大教堂,他站在沙皇、罗曼诺夫家族和基米特里·顿河大公爵陵墓的面前。这座大教堂大大激发了他的想像力,甚至想到“一个穿着长袍和戴着高皮帽的贵族立刻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涅瓦河畔的圣彼得堡居民在善于交际方面总是感觉高于莫斯科人一筹。年轻的穆索尔斯基在圣彼得堡时和他的朋友们一起,也确实得到了难忘的艺术感受,但俄罗斯祖国的真实面貌,他却是在莫斯科看到的。他对这个城市的访问无疑是他精神上的一次重要经历,并日益激发着他的创造力。“莫斯科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个逝去的世界,一个虽然丑陋无比,但不知为什么却高度吸引着我的世界。您知道吗?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