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

出版时间:2003-12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德特勒夫·戈约夫  页数:275  译者:葛斯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另一个特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    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杳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是最新出版的。    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论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

作者简介

德特勒夫·戈约夫1934年生于德累斯顿。1952年毕业于那里的十字学校;之后在柏林洪堡大学学习德国语言学;随即在柏林的夏洛腾堡音乐专科学院和柏林自由大学师从阿尔弗莱特·康托洛维奇和沃尔夫冈·哈里希学习教会音乐、校园音乐和德国语言学;国家考试的论文题目是:《论约翰

书籍目录

引子20年代的年轻人几个问题第一次民众判决第二次民众判决是在国内流亡流释(引文出处)年表对肖斯塔科维奇的评论(文献与证词)作品目录参考书目作者简介图片来源人名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肖斯塔科维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昨天拿到书,今天打开看,除了前面一篇丛书总序是国人所写,比较正常外,之后的正文翻译的惨不忍睹,居然频频出现这样的译句:“在十分严格的控制下,今天,历史著作也包括音乐史著作在苏联还可以顺利出版,这些事实是显而易见的”,没头没脑,上下文根本无逻辑性可言,我强烈怀疑用Google直接对原版书翻译,可读性可能都要比这些总序里所谓的“懂得德语的音乐爱好者”翻的要好。真被雷到了
  •     这本书的翻译水准如何,随便翻一页就知道:
      
      第156页下~第157页上:
      
      “最后,他要以弦乐四重奏的形式他个人的艺术和自我完美的体现,这个自我在他看来是表现同情和悲哀、愤怒和绝望的手段,但是,他为了经济、为了受到严格限制的资金要成为作曲方面的典范,并从而成为迅速提高戏剧水平的典范。”
      
      同样在第157页:
      
      “1945年2月13日至14日,德累斯顿受到法西斯狂轰滥炸,这座城市被摧毁得令人毛骨悚然,惨不忍睹。”
      
      另外有一处还很有疑问:
      
      第106页:
      
      “萧伯纳在伦敦、巴托克在美国深受这首交响乐(笔者注:即《列宁格勒交响曲》)的鼓舞,后者最后在他的《管弦乐协奏曲》(笔者注:应为《乐队协奏曲》)中还引用了这首交响曲。”
      
      至于巴托克是否受到了《列宁格勒交响曲》的鼓舞,可参见这一篇文章《老肖和巴托克的公案》(http://www.douban.com/note/81970958/)。
  •   软件翻译的
  •   本来想买的,还是先多看几遍花城出版社的见证吧,那本翻译还行
  •   哈哈,无意中看见这个评论,我只能说,对于粗制滥造的翻译,我跟老兄一样恨急。一个滥翻译,足以毁掉一本好书!
  •   “1945年2月13日至14日,德累斯顿受到法西斯狂轰滥炸,这座城市被摧毁得令人毛骨悚然,惨不忍睹。” --------莫非是愤青翻译的, 哈哈哈
  •   其实怎样翻译都无所谓啦,反正这些时段的文字,很快就会完全消失掉,为什么提议把所有文字弄电子版,就是最伟大的节约资源,以便未来一键删除。文字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人类喜欢画面多过文字,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其实还有一个被遗忘的就是书法,书法的伟大不在于内容,而是图像。所以把文字翻译得多么妙,都毫无意义,古人从来不相信文字,不然天安门不会流到现在,还挂上一个人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