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蒋跃
内容概要
《绘画形式语言》试图明确“绘画构图”中含混不清的概念,从视觉的形式原理出发。阐述形象思维活动的规律,由表及里进行剖析。并大量例举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运用解析文字。深入浅出。艺理相通。逻辑相贯,起到启发思路、整理画面的诱导作用。为从事绘画、设计、书法、摄影等视觉艺术领域活动的学习者。提供一个构图方法的参考读物。为方便大家阅读与使用。每个章节前均有关键词提示,每个章节后均有思考题,起到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成果的作用,这也是本书作者的精心设置。
章节摘录
三、色彩组织的手段 对一幅作品的色彩组织大致有三种手法:第一种是以客观色彩作为表现体系,即以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三者之间的色彩变化关系为核心,客观地观察和表现对象,这类方法多用于写实性绘画。西班牙委拉斯盖支的油画《纺纱女》,画面的空间和人物形象都是写实,因此色彩也是以客观真实的方法进行处理,他运用直接画法,一笔之中形质光尽在其中,古典油画技法至此已臻于完善。(图7—92) 第二种是根据色彩美感的基本规律,抛开光线的约束,以平面布置的方法表现对象,这里我们不妨称之为装饰色彩体系。装饰性的色彩处理有比较大的自由度,主观的能动性可以得到较大的发挥,在版画、装饰画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工笔画和写意画均属于此种方法。(图7—93至图7—95) 许多油画家风格趋于成熟时都会简洁、明快、大块、概括地处理画面,主观意味更浓。比如俄罗斯的莫伊谢年科、梅里尼科夫、雅勃鲁斯卡娅等。有时平面性似乎比立体性的处理效果更为动人。平面性具有明确、概括等语言特质,与生活中的原始形态拉开了距离,因而上升成艺术的可能性增大。比如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等人,正是发现了东方绘画的装饰之美之后,才有了他们的立足之地,并使世界绘画潮流推进了一步。第三种则完全以画家的主观感情需要,大胆地提炼、取舍、加工、夸张、变化……着眼于自身的审美知觉,我们可以称之为主观色彩体系。比如一些抽象绘画即是属于这一类型的。许多抽象或半抽象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多是以色调表情来叙说要表达的画面精神。油画《林中之鹿》是德国抽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克的代表作,作者运用鲜明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来表现自然。并不写实的色彩,线和形组成网状的画面,似乎是繁茂的丛林,小鹿隐约可见,构成美妙和阳光斑斓的情境。(图7—96) 无论采取何种表现方法和手段,我们都要研究色彩美的规律,在布局中让刺激强度大的艳色相对集中,形成构图中心,尤其要让主要形象通过色彩的对比,而得到突出。当然这种对比,应该在不破坏色彩谐调性的基础上予以适当的强调。在一幅作品中,色彩之间的明度、纯度等各种对比往往是交错布局的,色的轻重、刺激强度所形成的重量感,影响着画面的谐调。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其互相间的平衡和呼应关系。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色的节奏关系,色彩的渐变所形成的升调和降调,色相、明暗、强弱的变化重复出现形成反复的一种节奏感。俄国贝斯特洛夫的油画《战场》,虽然是一幅写实性的作品,但作者把色彩空间进行了归纳和概括,用类似浅浮雕的处理方法,使画面更醒目和强烈,由此可见,在色彩的画面布置中应有化繁为简的意识。(图7—97) 四、鲜艳色的安排 画面中怎样使用鲜艳色?我们基本的观点是鲜艳色不能滥用。在面积上鲜艳色和灰性色要有区别,画面上如果这两种色彩各占一半,尽管是穿插出现,也会使观者感到乏味。因此,如果要使画面色彩鲜明、活跃而又主次清楚,首先必须确立正确的黑白灰关系。否则,一块红、一块绿、一块紫、一块桔黄……鲜艳的颜色未经过调和,就不能获得吸引人的效果。因为有些色彩,虽然是纯度高的鲜艳色(例如红、绿),但在素描关系中却属于灰类,只有冷暖关系而无明度区别,色彩再鲜艳画面也会感到沉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