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龙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02出版)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页数:238  

书籍目录

龙的习俗十二生肖年表生肖龙成新年辰日捞龙卵龙凤呈祥鱼龙变化几龙治水龙的崇拜帝王称龙与百姓戏龙祭龙祈雨龙抬头与分龙节辰年话龙龙年话龙辰龙生肖邮票龙生九子也说“龙”哪吒闹海龙的书法龙的故事龙的种类龙景名胜龙飞凤舞龙的绘画龙的雕塑龙的篆刻龙的珍瓷龙的年画龙的玩具龙的织绣龙的皮影龙的剪纸龙的家具龙的古代纹饰龙的文房四宝龙的火花龙的图案附记20世纪龙年大事记龙年出生的中外名人

章节摘录

龙有须。汉画像石已见龙须飘逸。《史记·封禅书》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龙由天降,来迎黄帝。黄帝跨骑龙上,有七十多人随黄帝骑龙。龙起飞,许多没能骑龙的人,抓住龙须不松手。结果龙须不堪其重,被拔脱落,与那些攥着龙须不撒手的人一起坠落地面。又有传说,龙须落地生根,变成龙须草。对此,晋代崔豹《古今注》不以为然,认为龙须变草是“世人为之妄传”。书中写道:如今还有一种虎须草,人们用它编织草席,号称西王母席。如果依照龙须草的传说,不是也可以讲虎须草是西王母乘虎,虎须坠落变成的吗?    关于龙形的漫想,鹿角、牛耳、鹰爪等,如同构件的拼接组装。构件中,有尺木和龙宣石。龙头有物如博山,名叫尺木。尺木的神异在于飞升,唐代《酉阳杂俎》说:“龙无尺木,不能升天”。龙宜石的神异则在于辟邪,清代《儿女英雄传))讲得形象生动:  “怎的叫做龙直石呢?大凡是个虎,胸前便有一块骨头,形如‘乙’字,叫做‘虎威’,佩在身上,专能避一切邪物;是个龙,胸前也有一块骨头,状如石卵,叫做‘龙宜’,含在口里,专能避一切邪气。”人们设想它是龙胸前卵状的骨头。    龙有鳞。古语道,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又说,鲤鳞三十六片,六六三十六,六为阴;龙鳞八十一片,九九八十一,九为阳。龙鳞之数,如同皇家宫殿大门门钉的取数。九为最大的阳数,用于龙鳞,以示尊贵。    八十一鳞片之中,有逆鳞。《韩非子·说难》:“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龙可以亲近乘骑,但它颈下逆鳞是万万触摸不得的。碰了逆鳞,龙怒要吃人。    人们想象,龙也像许多动物一样,不免要流口水。那口水自然就叫龙涎。《史记·周本纪》载,促使西周灭亡的褒姒,是龙嫠妖子。龙□即龙的口水。故事说,夏朝末年,二龙现于宫廷,吐涎在地。龙不见了,龙的口水仍在,宫中人将其收拾起来,封存在匣子里。夏朝灭亡,此物传给殷商。商朝灭,又传给周。这期间,一直密封相传,不敢启封。周厉王末年,启封观看,龙口水流出,粘在宫廷,很难清除。龙口水化为黑色蜥蜴,窜入后宫,与处女交配,生下褒姒。褒姒后来做了周幽王妃,受宠。褒姒不好笑,幽王为博其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    口水化为精怪,产生祸害。龙口水也可以是宝物,不同的想象编织不同的故事,表现出传说的多样性。    古人寻龙涎——海上漂浮的蜡样香料,那其实是抹香鲸病胃的结石,捞上来,香味经久不衰。人们不知出于鲸,以为它是龙的口水,称它为龙涎香。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录下关于龙涎香的四种传说,其中讲:远洋大海中,有涡漩的海面下,是龙的住处。龙涎由海水带出,经太阳一晒,变成片状,随风漂到海岸,就是龙涎香。又讲,“西海多龙,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积而能坚,鲛人采之,以为至宝”。    指着香料说龙涎,龙涎何以香?人们调动想象力。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解释:“阳香而阴臭,而龙者纯阳之精,尤香”,因此,龙涎香和龙脑香“皆香品之最贵者”。解释龙涎香的气味,搬出阴阳之说。    钟乳石,造物主的杰作,晶莹圆滑,也被想象为龙涎的凝结物。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嘉靖三十四年,有人“往云南定边县取龙涎”。到那里后,架梯而上,“从石乳隙中,取物三条,云是龙涎”。所取“鳞甲异物,风云之状”,为了附会为龙涎,对于石的形状及表面波纹做了精心的挑选。岩洞的流水,在石灰岩间流淌,携带着溶解的碳酸钙。水滴二点点滴下,碳酸钙积淀凝结为石的笋柱,就形成了钟乳石。清亮亮的水凝结成白花花的石,形状又奇妙,于是,古人想象它是龙的口水。    龙涎为谁流?睡时流得无意识,醒时为了燕肉流馋涎。元代《琅娠记》的故事讲,帝舜派虞虎养龙,那是一条紫龙。龙嗜燕。虞虎常拿燕肉逗引紫龙,若即若离,使得紫龙馋涎垂流。虞虎以容器接龙涎,装满一盒后,才以燕喂龙。舜以紫龙涎调制颜料,在玉策、金策和银策上书写,赤红鲜艳,其色可染入金策、玉策一寸深。    龙嗜燕成为众口一辞的传说,以至于《博物志》告诫人们:吃过燕肉的人别到江河湖海里去游水,否则蛟龙会吞了你解谗的。    有所贪馋,也有所畏忌,龙的传说因此益显丰满。请读唐代《梁四公记》的故事:梁武帝派人访龙宫,求宝珠,知道龙畏蜡,前去者全身涂蜡。龙宫守门小蛟闻到蜡的气味,果然俯伏不敢动。又知龙喜食燕。使者送上烧燕,给小蛟解馋,贿赂小蛟,让它代为通报。又以上好的烧燕献给龙女,龙女品尝后赞不绝口。使者这才切入正题,转达梁武帝的问候。龙女回赠以龙珠,并为来使安排了飞龙,乘龙载珠而返。这个虚构的故事,讲人、龙交往,饶有趣味,故事情节的编织,借助了古人两种想象:龙嗜燕,龙畏蜡。    龙也会生病。晋代干宝《搜神记》故事,魏郡亢旱,庄稼都快枯死了。农民到龙洞祈雨,天下雨了。人们准备举行祭龙仪式,以示感谢。有个隐士名叫孙登,见此情景说:“雨由一条患病的龙降下,这样的水怎么能滋润复活庄稼呢?如果不信,请闻一闻雨水的气味。”人们掬水,果然嗅出腥臭的味道。    龙也可能受到误伤。载于《七修类稿》的故事说,明弘治年问,为御倭寇,东南沿海有船队巡逻海上。夜半时分,远见两只红灯漾空而来,保卫海疆的将士以为是倭船,弯弓放箭,射中其一。悲剧发生了。相传,那红灯是龙睛,伤了海龙还得了?“顷刻波涛汹涌,出海军舟俱没焉”。以后,每年这一天,海上总有恶风狂浪;遇阴雨之夜,在海上仍能影影绰绰地看见红灯,但只有一只。“土人因知此龙记时厄之所致”,当地传着误伤龙睛的事。    龙能缩能伸。缩小时,偌大的龙甚至可以收缩得如一根丝弦。唐代志怪小说《集异记》,韦宥在江边饮马,看见芦苇问有根“新丝筝弦”,缠绕于苇上。伸手动它,发现它很有伸缩性,就带回去用它做筝弦。还未装在筝上,它“巳蜿蜒舒展,选蠕摇动”。韦宥惊骇:“莫非是龙?”连忙用器皿盛了水,把它放进去,跑到江边“放生”。只见江上风浪骤起,蒸云走电,一片昏黑,不一会儿,“有白龙长百丈”,飞升而去。    古人创造了完整的龙、生动的龙,从形象到习性,神异瑰丽兼具寻常风格,强大又不乏弱点,也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在龙的题目下,人们敷衍出多彩的故事,借以表达对世界、对生活多味的品评。    传说讲,龙可豢、可驯,可以驾驭,可以拉车。饲龙的著名故事,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所饲之龙,有研究者认为是鳄鱼,也有人认为是蟒蛇。或鳄或蟒,都有难以解说的地方。其实,龙既然是虚拟的神物,今人干嘛一定要为它找一个实物替身呢?    乘龙驭龙的传说,比养龙驯龙更浪漫。战国时代的浪漫主义_诗人屈原采撷民间祭神乐歌的素材,写成充满神话色彩的《九歌》,诗中描写湘水之神湘夫人、湘君,“驾飞龙兮北征”、“朝驰余马兮江皋”,姊妹俩一乘龙,一骑马。清代刊刻《楚辞·九歌》插图表现她们翔空的情景,湘夫人骑着双翅之龙,那该是应龙。湘水二神,相传为帝尧女儿、帝舜之妃。这姐俩的另一段动人故事,就是“斑竹一枝千滴泪”。    屈原把自己也写进神话。《离骚》“哀民生之多艰”,艺术地将上下求索的政治抱负,表现为驾龙乘凤的星汉之旅。“为余驾飞龙兮”,“驾八龙之婉婉兮”,八条龙拉着车,为诗人在云霞天国间驰骋。屈原幻想,羲和做龙车的驭手,龙车跑到了夕阳沉没的崦嵫山……    羲和是太阳神,神话解释日升日落,有金乌驭着太阳飞上飞下的故事,也有羲和驱车运载的传说。太阳神羲和,将太阳抱在车上,自己每天驾驭六龙神车,运载着炽烈的火球,从东向西,经天而行。于是,有了日出天边东方红,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演出着昼与夜的交替。    骑龙奔腾于烟波水域,河南郑州出土的汉画像砖,描绘着这样的想象。神人乘龙,且是长着翅膀的应龙,看其动态飘逸如飞,仿佛翱翔于云霞。龙下一条鱼,点明画境所在:神人驭龙浩渺间。    人们的幻想世界,也没忘记给桀骜不驯的龙留出空间,给为害作怪的龙留下地盘——于是,在色彩缤纷的想象中,建构起降龙汉、屠龙手的舞台。P9-11

编辑推荐

辰龙,十二生肖之一。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人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辰龙》这本书讲述了关于“辰龙”的生肖文化故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辰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