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胡云斌 编  页数:121  
Tag标签:无  

前言

肇始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教育界积极引入西方先进的思想体系,形成现代的教育理念。这次运动涉及范围之广,不仅撼动了中国文化的基石——语言文字的基础,引起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变革,而且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和创作都带来极大的)中击。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一批文化艺术改革的先驱者通过引入西法,并以自身的艺术实践力图变革中国传统艺术,致使中国画坛创作的题材、流派以及艺术教育模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中国的艺术教育最初完全建立在苏联模式基础上,它的优点在于有了系统的教学体系、完备的教育理念和专门培养艺术创作人才的专业教材,在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第一次形成全国统一、规范、规模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但它的不足,也在于仍然固守学院式专业教育。

内容概要

《平面构成》结合当下设计教育的实际情况与需要,依据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在规律,以新思维、新观念为出发点,汇集大量鲜活的、极具时代特色的实例图片编写而成。本教材共6章31节,章节后面设有“知识链接”、“课堂实训”等,旨在适时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及时掌握各章节内容。本教材不仅注重原理、规律、形式、方法的阐释,更注重设计实践的训练,讲求教育与实践的结合,非常符合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市场的需要。

书籍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何谓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的三大特点
平面构成的分类
平面构成的意义
知识链接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历史
平面构成的产生
“平面构成”课程的出现
平面构成的最终确立与发?
知识链接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地位与作用
平面构成与艺术设计教育
平面构成与艺术设计实践
知识链接
专题研究:微观世界中的二维形态规律
课堂实训
第二章视觉的形式法则
第一节和谐
知识链接
课堂实训
知识链接
第二节变化与统一
经验提示
课堂实训
第三节均衡与对称
对比
均衡
知识链接
对称
课堂实训
第四节对比与谐调
对比
谐调
对比与谐调的关系
课堂实训
第五节条理与反复
课堂实训
第六节节奏与韵律
节奏
韵律
经验提示
节奏与韵律的关系
课堂实训
第三章点、线、面、体构成
第一节点?成
点的概念
点的形态与作用
知识链接
点的视错觉
点的构成
知识链接
课堂实训
第二节线构成
线的概念
线的形态与作用
经验提示
线的视错觉
线的构成
知识链接
课堂实训
第三节面构成
面的概念
面的形态与作用
面的视错觉
图与地(正形与负形)
经验提示
面的构成
知识链接
课堂实训
第四节体构成
体的概念
体的形态与作用
体的视错觉
体的构成
课堂实训
专题研究:抽象的二维形态和具象的二维形态
第四章基本单元形与骨骼
第一节基本单元形
基本单元形的概念
具象和抽象的基本单元形
基本单元形之间的关系
课堂实训
知识链接
第二节基本单元形的组合
基本单元形的组合形式
基本单元形的矛盾空间构成
知识链接
课堂实训
第三节基本形的群化构成
群化构成的概念
群化构成的形式
经验提示
课堂实训
知识链接
第四节平面构成中的骨骼
骨骼的概念和作用
规律性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
知识链接
优秀作品点评
课堂实训
第五章平面构成及其应用
第一节重复构成及其应用
重复构?的概念
重复构成的骨骼
重复构成的形式
知识链接
课堂实训
第二节渐变构成及其应用
渐变构成的概念
渐变构成的骨骼
经验提示
渐变构成的形式
渐变构成应用实例
知识链接
课堂实训
第三节密集(结集)构成及其应用
密集构成的概念
密集构成的骨骼
密集构成的形式
密集构成应用实例
课堂实训
知识链接
第四节近似构成及其应用
近似构成的概念
近似构成的骨骼
近似构成的形式
近似构成应用实例
知识链接
课堂实训
第五节发射构成及其应用
发射构成的概念
发射构成的骨骼
发射构成的形式
发射构成应用实例
知识链接
课堂实训
第六节对?构成及其应用
对比构成的概念
对比构成的形式
对比构成应用实例
知识链接
课堂实训
第七节特异构成及其应用
特异构成的概念
特异构成的形式
特异构成应用实例
知识链接
课堂实训
第八节分割构成及其应用
分割构成的概念
分割构成的形式
分割构成应用实例
课堂实训
知识链接
第九节肌理构成及其应用
肌理构成的概念
肌理构成的分类
肌理构成的形式
肌理构成应用实例
课堂实训
知识链接
第十节空间构成及其应用
空间构成的概念
空间构成的分类
空间构成应用实例
知识链接
课堂实训
第六章设计实践中的平面构成
第一节包装设计中的平面构成
厘复构成的运用
渐变构成的运用
对比构成的运用
发射构成的运用
特异构成的运用
密集构成的运用
肌理构成的运用
近似构成的运用
分割构成的运用
第二节展示设计中的平面构成
特异构成的运用
空间构成的运用
重复构成的运用
渐变构成的运用
对比构成的运用
肌理构成的运用
分割构成的运用
发射构成的运用
密集构成的运用
第三节建筑设计中的平面构成
重复构成的运用
发射构成的运用
近似构成的运用
渐变构成的运用
分割构成的运用
空间构成的运用
对比构成的运用
特异构成的运用
肌理构成的运用
密集构成的运用
第四节服装设计中的平面构成
近似构成的运用
肌理构成的运用
渐变构成的运用
重复构成的运用
对比构成的运用
分割构成的运用

章节摘录

插图:一、点的概念点是设计形态的造型基础。在几何学的定义里,点是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的,直线与直线相交之处或线段两端,便是点的位置。但从造型意义上来讲,点必须是有其形象存在才是可见的,点不具有长、宽、高和厚度,只有位置。因此,点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在视觉上,点的概念是相对无定性的,通常是指小的东西,但具体到什么程度才能给人以点的感觉,就必须有形态做衬托,所以,它是相对而言的。比如,芝麻相对于西瓜来说是点,西瓜相对于地球来说是点,地球相对于宇宙来说是点……从艺术角度来看,如果点不具有特性,便无法做出视觉上的展现,点如果过小,其轮廓过于模糊,中间如果又有镂空,就更减轻了点的特性,所以,点的轮廓一定要清晰,内部要填充,这样才能不至于混淆点的性质。二、点的形态与作用细小的点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新形态,其中单个的点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能够集中视线,形成视觉中心。点是力的中心,当画面上有一个点时,人们会把目光集中到这个点上,它具有紧张性。点在画面的空间中,具有张力作用。所以说,点的特性与点的多少、大小、形态、色彩、位置有关。

后记

2009年9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中国包装协会设计艺委会副主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陈小林教授相遇,他邀我担任由他主持的、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之一《平面构成》的主编工作,当时也没有多想,就顺口答应了。按照教材组委会与出版社的要求,我邀约了云南几所高校教授这门课程并且有相当经验的教师,在得到他们同意并签订了协议后于11月初我向出版社提交了《平面构成》的内容提纲和编写计划,很快得到了出版社的肯定,随后我们展开了编写工作。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在完成了本教材编写、编排并得到出版社认可后,他们叫我写此后记。回想近半年的编写工作,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言表,想说的是:在即将付梓印刷吋深深感到的责任,或许这种责任感会一直驻留在我的心中。

编辑推荐

《平面构成》:高等院校视觉传达专业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平面构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印刷、内容还不错
  •   内容还没看,不过包装很好,速度也很快
  •   封皮脏了封皮脏了封皮脏了
  •   内容挺多的,纸质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