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美学史(全二册)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人民美术  作者:陈传席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内容概要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作者简介

  陈传席(1950~ ),江苏睢宁人,生于徐州。当代美术史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本书以六朝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为经,以不同风格的画派和代表性画家为纬,系统地论述了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及近现代经典绘画美学思想的内在肌理、艺术旨趣、审美价值和历史贡献,立体呈现了中国古代画论的整体格局和理论嬗变过程,表现了不同时代的艺术特点和精神气质。全书独抒己见,旁征博引,文笔优美,语言流畅,兼具理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本书使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本。

书籍目录

自序引言儒、道思想的重大影响第一章 六朝绘画美学一、“传神论”的建立——顾恺之绘画美学二、“道”和“理”,“以形媚道”和“卧游”——宗炳《画山水序》附:《画山水序》点校、注释及今译三、“情”和“致”,“《易》象同体”和“明神降之”——王微《叙画》附:《叙画》点校、注释及今译四、六法论——谢赫《古画品录》附:《古画品录》点校、注释五、“心师造化”——姚最《续画品》附:《续画品》点校、注释六、“格高而思逸”——《山水松石格》第二章 唐、五代绘画美学一、“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历代名画记》中的美学二、“万类由心”——《唐朝名画录》中的美学三、“图真”和“六要”——荆浩《笔法记》四、逸品美学观的确立及影响第三章 宋、元绘画美学一、宋、元绘画美学特点二、“三远”——郭熙《林泉高致集》三、“六要”、“六长”——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的美学四、“气韵非师”——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的美学五、“画者,文之极也”——邓椿《画继》中的美学六、“俗病最大”——关于《山水纯全集》七、“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欧阳修的绘画美学八、“欲寄荒寒无善画”——王安石绘画美学九、“萧散简远——苏轼的绘画美学十、“遗物以观物”和“画写物外形”——晁补之绘画美学十一、“参禅识画”——黄庭坚的绘画美学十二、“平淡天真”和“高古”——米芾绘画美学十三、古意论——赵孟頫绘画美学十四、“逸气说”——倪瓒绘画美学第四章 明代绘画美学一、“庶免马首之络——王履绘画美学二、“真工实能”和“贵适天真——李日华绘画美学三、“神家、名家、作家、匠家——陈洪绶绘画美学四、“惟画通禅”和“若有一笔是画也非画——担当绘画美学附:王世贞论变不足为据五、南北宗论——董其昌、陈继儒以禅论画第五章 清代绘画美学一、反法、守法、法我——清代绘画美学的特点二、反“法”重“道——遗民派的绘画美学三、“法自我立——法我派的绘画美学四、“静、净——恽南田的绘画美学五、守法、仿古——仿古派“四王”的绘画美学六、“无今无古——“扬州八怪”的绘画美学第六章 近现代绘画美学一、变法、革命、改良、守旧、调合——近代绘画美学之论争二、变法论——康有为绘画美学三、革命论——陈独秀、吕徵绘画美学四、改良论——徐悲鸿绘画美学五、国粹论——金城、林纾、陈师曾绘画美学六、调合论和结合论——高剑父、高奇峰、林风眠绘画美学以及傅抱石、潘天寿、邱石冥论画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黄宾虹绘画美学八、拿来、溶化、驱使、发挥、择取创造“现代的”、“中国的”绘画——鲁迅论画九、毛泽东的艺术思想跋一、缘起二、中国画论在世界画论中的地位三、《中国绘画美学史》的作用四、我对艺术发展的看法五、发扬阳刚大气的民族绘画六、谈改变中国画形态的五大理论

章节摘录

  南北朝分裂,他在北朝,对当时南朝是不了解的。当陈灭后,姚察人隋(“陈灭入隋”),见到了父姚僧垣与弟姚最,姚最甚敬其兄,又“转封于察”。说明《续画品》也不写于隋,如果写于隋,他也会从兄处知道陈画家,何况隋代画家也没记入一人。但也不是写于北齐和北周,否则,他就不会改称梁元帝为湘东殿下,因为元帝是被西魏所灭,只有西魏忌讳此事。  据《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兴废》所述,齐高帝所集之自陆探微至范惟贤四十二位画家三百四十八卷画,又加上梁武、梁元的搜葺,其中一部分为侯景所焚,“及景之平,所有画皆载人江陵”,江陵被西魏大将于谨所陷,“元帝将降,乃聚名画法书及典籍二十四万卷,遣后阎舍人高善宝焚之,……于谨等于煨烬之中,收其书画四千余轴,归于长安。”姚最跟随于谨至长安,于谨令其整理并记载这批书画是情理中事。姚最著此书时,又把北朝几位画家加入,便完成了,以后就没有再增写。故隋代画家未记。观《续画品》序中云:“今之存者,或其人冥灭。”又书中记画家20人,宋4人,齐5人,梁8人,皆谢赫所遗,加北朝3人。故可断定此书写于西魏恭帝时代,而且是于谨带姚最人长安时,令其整理从梁收回的4000轴书画之时,其时在公元556年。姚最当时年20岁。写于其他时间的考证皆不能成立。  (三)《续画品》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绘画之社会功效论  汉王充和晋范宣等人都曾认为绘画是无用的,在顾恺之之后,便无人重复这个观点。顾恺之的画论中,却没有明确提及绘匦的社会功效。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绘画美学史(全二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这个领域里认真做工作的人少,难度大是一个原因。可惜六十五年前有才力的人没做,今天的人浮躁了,更做不好了。
      陈的工作,在现有的材料里算比较踏实的了。但是缺乏系统高度,主要是陈的哲学素养不够,才气也欠点,无法透过表象深入下去讨论,停留在就文字论文字的水平。如果你想概括地了解中国绘画批评史,增加些知识,了解门派,是能满足的。
      
  •   话说回来,毕竟比高居翰好多了。西方人研究中国艺术的路还很长啊,可惜了三联的好装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