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梅画谱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人民美术  作者:勇满然 绘  页数:112  

前言

  偶然和业内朋友谈画梅,问日:“画家未曾见梅,何以画梅?”  友日:“遵照师承的传统技法,画心中的梅花。”  朋友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这可能是中国书画传承的一种特殊方式。  但我觉得画家似乎更应该在师承的基础上去看看真的梅花,为梅花写生,方能成就一代梅花大师。  文人历来喜爱梅花,梅花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画家更爱画梅,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中国,文人似梅,梅似文人,文人的精神风骨和梅花的品格异曲同工。梅花有十大品格:  暗香浮动,清幽怡人,具含蓄品格;  花不朝天,倾斜俯生,具谦恭品格;  玉洁冰清,一尘不染,具高洁品格;  凌寒独开,俏不争春,具淡泊品格;  花先于叶,傲然挺立,具自信品格;  独步早春,雪中盛开,具勇敢品格;  雪压霜欺,凛然开放,具倔强品格;  千年不朽,铁骨铮铮,具顽强品格;  花开五福,俏丽吉祥,具美满品格;  合木人母,摞梅赠春,具仁爱品格。  如果能将梅花的这些品格画出来,那一定就是梅花大师。  我从小生长在长江岸边,见过梅花的灿烂,闻过梅花的幽香,尝过梅子的酸甜,还真没有见过古梅的苍劲。去年有幸欣赏勇满然先生的古梅照片、写生稿、创作的宏篇巨作,觉得画家笔下的古梅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生命之美。于是今年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乘飞机、坐火车、开汽车,沿着勇满然先生的古梅考察写生线路“走马观花”式地将古梅看了一圈,感觉竟然有些意兴阑珊,甚至有些失望。所谓古梅不过是一些罕见的大梅树,不过是历经数百年的粗千老枝而已。  时至六月下旬,四川达州的天气出奇地炎热。闻讯达州发现古梅,我陪勇满然先生去写生。顶着少有的烈日和38℃的高温,上山下坎,跌跌撞撞,穿过密密的树丛,在沟沟坎坎中寻到了古梅。看到古梅的时候,已经是人困马乏,口干舌燥,我们几位年轻的随行者几乎是瘫坐在梅花树下喘着粗气,而勇先生却不知疲倦,绕树三匝,从不同的角度、方位、远近、高低观察欣赏古梅树,并拿起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古梅的原生状态,记录古梅的自然之美。勇先生说拍摄是一个寻找美的过程,需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古梅的自然美之所在,实际是为古梅写真。  在我们协助测量树高、冠幅、干径后,勇先生选择了一个最佳的角度坐了下来,拿起画笔边看边画,边画边赏,一小时后,一幅苍劲的古梅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写生稿和原树外形几乎完全一致,只是枝叶有些变化,画面也只是原树的局部,却显得韵味十足。写生实际上是画家以自己的艺术眼光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用自己的心灵感知和自己的心境体会古梅的过程,写生本身是一次提炼、一次升华,自然的古梅变成了画家的古梅,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有韵味有意境的古梅。  两个月后,勇先生邀我欣赏他的达州古梅新作。在我们眼中平淡无奇的古梅,在勇先生的画笔下变得气势磅礴、生机盎然。画中的达州古梅外形依旧,可通过画家的取舍、提炼、升华,再配以淡云、新月、积雪后,展现给我们的是古梅阅尽沧桑后的伟岸而淡泊、顽强而宁静的风骨。  我十分欣赏清代画家恽寿平的理论:“惟能极似,才能与花传神。”勇满然先生行万里路,拍千幅写真,画百幅写生,创作象征中华56个民族的56幅传神巨作,通过“写真、写生、写神”的创作思路艺术地再现了梅花的精神风骨。河南的薛继先评价勇满然先生的画作是:“得实相,不为实相所泥;见真形,不为真形所限。”我认为勇先生的画作是:“写真写生写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  为考察古梅,勇满然先生前后花了六年时间,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几次几乎付出生命的代价,勇满然先生是为中华古梅写神、为中华古梅画谱第一人。《中华古梅画谱》的艺术价值,及其对中华古梅保护和科学研究的价值,都必将流芳千古,扬名世界。

内容概要

  偶然和业内朋友谈画梅,问日:“画家未曾见梅,何以画梅?”友日:“遵照师承的传统技法,画心中的梅花。”朋友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这可能是中国书画传承的一种特殊方式。但我觉得画家似乎更应该在师承的基础上去看看真的梅花,为梅花写生,方能成就一代梅花大师。  文人历来喜爱梅花,梅花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画家更爱画梅,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中国,文人似梅,梅似文人,文人的精神风骨和梅花的品格异曲同工。梅花有十大品格:  暗香浮动,清幽怡人,具含蓄品格;  花不朝天,倾斜俯生,具谦恭品格;  玉洁冰清,一尘不染,具高洁品格;  凌寒独开,俏不争春,具淡泊品格;  花先于叶,傲然挺立,具自信品格;  独步早春,雪中盛开,具勇敢品格;  雪压霜欺,凛然开放,具倔强品格;  千年不朽,铁骨铮铮,具顽强品格;  花开五福,俏丽吉祥,具美满品格;  合木人母,摞梅赠春,具仁爱品格。  如果能将梅花的这些品格画出来,那一定就是梅花大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古梅画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