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年鉴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华诗词研究院 中华书局 (2012-10出版)  作者:中华诗词研究院 编  

内容概要

《中国诗词年鉴(2012)》编著者中华诗词研究院。“特载”栏目之外,本卷年鉴还设置了“诗作”、“诗评”、“诗论”等栏目。“诗作”栏目选载了《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诗词学会网》和各地诗词报刊、军旅诗词报刊2011年各期诗词作品。“诗评”栏目选载了评介毛泽东诗词,以及评介聂绀弩、霍松林、袁第锐、贺敬之、叶嘉莹、丁芒、刘征等诗作的文章。“诗论”栏目除选载了《中华诗词》和中华诗词研究院所编《诗人说诗》、《诗人论诗》的文章外,还特别选载了中华诗词研究院面向各地文史研究馆的部分征文。序、跋、编后则收在“其他”栏目里。

书籍目录

卷首语 诗词研究与创作活动剪影 特载 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的讲话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而努力奋斗——在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国委员会、中国作协第八届 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致中国诗歌学会全国代表大会的贺信 致中国诗歌学会全国代表大会的贺信 关于汉诗英译致凌原先生信(摘录) 致张同吾同志的信 在“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缅怀和学习启功先生 在“当代军旅诗词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附录:“当代军旅诗词奖”一等奖作品 在中华诗词学会三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 诗作 2011年《诗刊》诗选(一) 2011年《诗刊》诗选(二) 2011年《中华诗词》诗选 2011年中华诗词学会网诗选 2011年各地诗词报刊诗选 2011年军旅诗词报刊诗选 诗评 毛泽东诗词与人格化的“大我”——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品格 毛泽东诗词和中国现当代诗词的发展创新——在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上的讲话摘要 毛泽东诗词的情趣和理趣 漫谈聂绀弩旧体诗的艺术特色 “聂绀弩体”浅说 徜徉在唐音阁——品读霍松林诗词 袁第锐之诗与论 “钱江怒涛抒我怀”——贺敬之新古体诗论 结习依然嗜苦吟——谈叶嘉莹诗心词性 诗路是条朝圣的路——学习欣赏丁芒诗词的几点体会 “任东风笑我华颠”——刘征,力求一个“新”字 诗论 新声与绝响——中国当代诗词创作状况及前景 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的回望与前瞻 诗义——诗即好诗论 学诗,需要关注五“度” 离形得似,外错内真——诗中“错觉”描写初探 诗词语言张力初探 俗中见雅 中国诗学的宇宙思维 时代需要燕赵诗风 说说诗歌流动美 词的审美特色和艺术手法 文化的土壤——浅析中国诗词的美学特质 生新奇丽话构思 传统诗歌“含蓄”的技巧 弘扬中华诗词的点评传统 诗词创作的细节描写 旧体诗词怎样用传统语汇写现代题材 当今旧体诗词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漫谈旧体诗词的创作与鉴赏 诗词炼字新探 论诗十则——谈袁枚《随园诗话》随笔 漫谈诗美 诗词的青春美 唐代诗人对成语的运用 略论唐诗咏史手法 略论中国哲理诗的特点 其他 《中华诗词名家唐山行》序 《中华诗词探索丛书》、《中华诗词普及丛书》总序 《启功诗词选集》序 《启功诗词选集》跋 《启功诗词选集》编后 名录 中央文史研究馆及各地文史研究馆 中华诗词学会及各地诗词学会 诗词报刊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写的是被关在笼子里并被剪去翅毛的鹦鹉,说的却是被束缚了的人。“语得分明出转难”一句,凝聚了对艰险人生的深刻体验。这种体验绝非作者所独有,所以此诗能够引起不同时代的众多心弦的共鸣。 唐代女道士李冶的六言诗《八至》,极富思辩色彩: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此诗不走起承转合的套子,前三句是衬托,最后的“至亲至疏夫妻”是点睛——夫妻可能曾发誓同生死、共命运,然而过后也可能反目成仇,这是曾经沧海者的深沉慨叹。 古典诗词中的哲理作品,良莠不齐。宋人王安石的哲理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明显违背生活的真实和喻意的真实。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向来被捧为哲理诗的经典,但其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却带着严重的片面性。事实上,如果光是身处山外,就算是乘着飞机下瞰,也只能看到山的概貌,决不能观赏到幽谷深林中的美景(如锦绣谷等著名景点),这又怎能说得上真正识得庐山真面目?推而广之,要想真正识得某一社会事件、某一个人的疾病,也决不能只从“山外”的角度去观察其外表。所以此诗并非哲理佳作。 当代诗词不乏哲理精品,聂绀弩的“高材见汝胆齐落,矮树逢人肩互摩”(《伐木赠李锦波》)、邵燕祥的“木棉挺拔木棉高,不识人间有折腰”(《广州二题·木棉》)等,都发人深省。 四是语言美 诗是精粹的语言艺术,对此,古人也早已深有体会,提倡写诗要炼字、炼句,并宣言“语不惊人死不休”,还将用得最准确最传神的字称为“诗眼”,将最形象最精炼的句子称为“警句”,予以高度赞扬。“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泊船瓜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就是传诵不衰的例子。可是,前者为什么不用“到”、“过”、“人”、“满”?后者为什么不用“夏水”、“秋水”、“冬水”?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是会获得一些启发的。 诗眼和警句是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活跃的形象思维的结晶,它们的艺术美感令人陶醉。它们虽然很难提炼,但当代也不乏高手。如,毛泽东的“泪飞顿作倾盆雨”的“顿”就堪称诗眼,贺苏的“千秋怅望来时路,一路桃花带血开”(《无题》)就堪称警句。 好诗应当富有时代色彩。清代著名诗人赵翼在《论诗绝句》中说:“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就是对时代色彩的强调。“世运”即世情的变化。世情不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风物、习俗、感情、思想、意识,还包括诗文的唯一载体——语言。

编辑推荐

《中国诗词年鉴(2012)》由中华书局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诗词年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