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罗宗强 著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该书凡十二章,起明太祖,终陈子龙,上而庙堂台阁,下而小说戏曲,均为本书讨论对象,全面系统地展现和论述了有明一代文学思想演变之轨迹及其所以演变之原因,探赜索隐,巨细靡遗,成一家言。是书功力深湛而出之以平易,虽为理论之作,而文章尔雅,亹亹可诵。
书籍目录
《明代文学思想史(上)》目录: 引言 第一章洪武、建文朝的文学思想走向 第一节朱元璋对思想领域的管制 第二节朱元璋为士人留出之生存空间 第三节朱元璋的文学观 第四节主流文学思想之形成 第五节重情性自然发抒之文学观念 第六节抒情文学观在小说中的反映 第七节拟古文学思想之延续 第八节辨体 第二章永乐至正统朝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台阁文学思想潮流产生之文化环境 第二节台阁文学思想之一特点:传圣贤之道与鸣国家之盛 第三节台阁文学思想之又一特点:提倡和平温厚之文风 第四节小说创作中台阁文学思想之影响 第三章景泰至成化末、弘治初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馆阁重臣台阁文学思想的淡化 第二节从鸣国家之盛转向写日常生活 第三节宗自然、追求平淡情趣 第四章弘治、正德间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文学思想领域政教文学观的回归 第二节政教文学观在戏曲中的表现 第三节自然抒情文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节复古文学思想之先导 第五章文学复古思潮的兴起 第一节文学复古思潮出现之社会环境 第二节文学复古思潮之规模 第三节文学复古思潮之崇尚对象:文必先秦两汉,诗必汉魏盛唐 第四节文学复古思潮之理论内涵:求质朴、重抒情、讲格调 第五节文学复古思潮主要成员之理论分歧:尺寸古人成法与学古而不泥其法 第六章历史演义小说所反映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似真非真\非真似真的创作倾向 第二节亦雅亦俗的情趣追求 第三节历史小说文体的形成 第四节功利与娱乐兼重的创作动机 第七章独抒情怀的文学思想在吴中的发展 第一节重个性、重真情文人群落形成之原因 第二节重个性、重真情的创作倾向 第八章文学思想多元并存局面之出现(上)——杨慎兼容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杨慎兼容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杨慎对待文学复古的矛盾态度 第三节杨慎兼容的诗歌宗尚 第四节杨慎的重情说 第九章文学思想多元并存局面之出现(中)——以言道、经世为出发点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重自我、重抒情、重本色 第二节明道与经世致用的文学观 第三节主张重建文统提倡新的文风 第四节关于散文法度的思想 第十章文学思想多元并存局面之出现(下)——真情与浅俗创作倾向的出现 第一节真情与浅俗的创作倾向 第二节真情与浅俗创作倾向中的戏曲“本色”说 第十一章文学复古思潮的再起 第一节文学复古思潮再起之因由 第二节文学复古思潮再起之目标(上) 第三节文学复古思潮再起之目标(下) 第四节王世贞有关诗歌构成的理论 第五节《诗家直说》《诗薮》的理论成就 第十二章容与堂本《水浒传》所反映的文学思想倾向 第一节缘情泄愤的创作动机 第二节人物描写求“真”的观念的形成 第三节俗中之雅的小说语言观念 第十三章嘉靖末至万历前期文学思想的变化 第一节反复古的共同倾向 第二节文学思想的核心:求真在创作中的表现 第三节求真文学思想的理论表述 第十四章重情观念在戏曲文学中的表现 第一节情有所托、托有所指的创作倾向 第二节唯情论的戏剧思想 第三节重意趣神色的戏剧理想 第四节重情思潮中的戏曲批评 第十五章异议者李贽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回归自然人性——李贽文学思想的出发点 第二节李贽的文学思想(上) 第三节李贽的文学思想(下) 第十六章万历后期重情说的发展 第一节从重情思潮到公安派信口信手的创作倾向 第二节性灵说的提出 第三节从性灵到趣味 第四节性灵说的修正 第十七章自娱与适情的文学观 第一节自娱适情,追求平淡趣味 第二节思索人生,融哲理于诗情 第十八章小说观念的巨大转变 第一节新的小说题材的选取 第二节写人的新手法:借日常琐碎物事肖貌传神 第三节作意的解读与小说功利观的另一种形态 第十九章以文为戏、适俗疗俗的文学观 第一节以文为戏,于娱情中适俗疗俗 第二节冯梦龙的情教说 第三节情教说在通俗小说中的表现 第四节通俗小说的理论批评 第二十章明末重实用的文学观 第一节回归程、朱道统,文以理为主 第二节回归情之正的抒情观 结束语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部分引用书目 后记 …… 《明代文学思想史(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五节 文学复古思潮主要成员之理论分歧:尺寸古人成法与学古而不泥其法 文学复古思潮内部之分歧,虽有人事之纠葛,如彼此不相能的问题。但自学理言,则分歧主要表现在文学思想的复与创上。 从创作实践言,则无论李、何还是七子中的其他人,主要表现都是复,复古代诗文的格、调;复古代诗文之写法。这实际上是对古代诗文的一种模拟。前面我们已经列举了不少诗歌拟古的例子,那些从构架到字句一味模拟的诗作,因其徒具躯壳没有灵魂当然不可能震撼人心。他们另一些诗作虽非句模字拟,但也因其力仿古调而失去新鲜感。他们中的有些人,文之写作,更表现出一味仿古且故作深奥因之失去美感之弊端。此一种之弊端,梦阳之前的罗圮已有表现,他把文章写得不易句读。梦阳亦有此种故作艰深诘屈之作,上字而抑下,中辞而外出,反以之为古雅。如“志动言形”,必说成“夫人动之志,必著之言”之类,累赘别扭。他们虽然主张写真情,李梦阳更明确提出以古法写今情,而方法上的模拟实际上妨碍了今情之表达。他们承认感物造端为诗文写作之前提,此一前提所要表达的当然是今情而非古情。与今情今事相适应的必是今调今格,而他们却主张要用古调古格和古写法。这就必然将今情今事纳入古格古调古写法之中,使作品失去生机与活力。此一次之复古思潮,并没有产生足以标志一代之杰出作品。 创作实践实际上存在着一个问题,这就是复古与自树立的问题。此一问题引起之论争,集中反映在李梦阳与何景明的书信来往间。今存李、何论争之信函何一李二。此事之起因,不知肇端于何人。从三信之语意推测,或梦阳因读景明之诗作而发难,于是有景明之《与李空同论诗书》,然后是梦阳之两驳景明书。两人论争之要点,可归纳为尺寸古人之成法还是学古而不泥其法,然后舍筏登岸。两人之主要论点摘举如下: 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 仆尝谓诗文有不可易之法者,辞断而意属,联类而比物也。……故法同则语不必同矣。仆观尧、舜、周、孔、子思、孟氏之书,皆不相沿袭而相发明,是故德日新而道广,此实圣圣传授之心也。后世俗儒,专守训诂,执其一说,终身弗解,相传之意背矣。今为诗不推类极变,开其未发,泥其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功,徒叙其已陈,修饰成文,稍离旧本,便自杌陧,如小儿倚物能行,独趋颠仆。虽由此即曹、刘,即阮、陆,即李、杜,且何以益于道化也?佛有筏喻,言舍筏则达岸矣,达岸则舍筏矣。
编辑推荐
《明代文学思想史(套装共2册)》由罗宗强著,明代是一个文学思想相当活跃的时期。各种各样的创作倾向,各种各样的理论主张,分门立户,议论纷纷。明代也是一个文体多样的时期,传统的诗文创作寻求新出路,而戏剧、小说等文体则有了较为充足的发展。在同一个文学思潮之内,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甚至同一个理论范畴,不同文体也有不同的解读。文学思想丰富了;影响文学思潮发展的因素也多样了。政权、思潮、社会风尚,以至商业运作,都介入到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