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丁援 编 页数:343 字数:32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建筑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中国建筑是部巨著,很多人觉得无从下手,而本书可以给人们一个入门的阶梯。丁援主编的《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第一章概述中将中西建筑主要的不同做了剖析,树立了正确认识中国建筑的理念。接着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传统建筑。然后详细介绍了宫殿建筑、宗教建筑、祭祀建筑、陵墓建筑、特色民居和历史名城、桥梁建筑、会馆建筑、传统园林等。最后介绍了台基、木架构、屋顶、装饰等中国建筑的详部演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建筑概述/
“营造”与“建筑”:中西建筑的比较
一、中西建筑选材的不同/二、中西建筑设计理解的不同
三、中西建筑空间布局的不同/四、中西建筑“性格”的比较
“风水”与“堪舆”:中国建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一、风水和堪舆学的发展/二、堪舆学与中国建筑
三、堪舆的遗忘与回归
第二章 不同时期的中国传统建筑
原始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以前)
夏商同时期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秦汉时期建筑(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魏晋南北朝建筑(221年-569年)
隋唐时期建筑(581年-960年)
宋辽金元时期建筑(960年-1368年)
明清时期建筑(1368年-1911年)
第三章 中国传统建筑类型
宫殿建筑
祭祀建筑/
一、神祗坛庙/二、宗庙与家庙/三、先贤桐庙
陵墓建筑/
一、先秦时期的陵墓/二、秦汉时期的陵墓/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陵墓
四、隋唐时期的陵墓/五、五代十国、两宋时期的陵墓
六、明清时期的陵墓/七、少数民族特色的陵墓
宗教建筑/
一、佛教建筑/二、道教官观/三、伊斯兰教清真寺
居住建筑/
一、特色民居/二、历史古城
桥梁建筑/
一、浮桥/二、梁桥/三、索桥/四、拱桥
第四章 明清以来的会馆建筑
会馆概说
会馆的分类
一、同乡会馆(移民会馆)/二、行业会馆
三.士绅会馆/四、科举会馆
第五章 传统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的分类/
一、从属类型/二、地域关系
中国园林的起源和发展/
一、商周时期/二、秦汉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时期/五、宋金时期/六、元明时期/七、清朝时期
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
一、变化巧妙的造景手法/二、理水——古代园林的命脉
三、叠山——古代园林的独特创造/四、园林建筑/五、园林花木
第六章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台基/
一、普通台基/二、须弥座式台基
大木作/
一、抬粱式/二、穿斗式/三、井干式/四、斗拱
屋顶/
一、庑殿顶/二、歇山顶/三、悬山顶
四、硬山顶/五、卷棚顶/六、攒尖顶
装饰/
一、雕刻/二、彩画
附录:
一、古建结构部件名称简表/
二、中国古代部分重要建筑及其设计师表/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西汉继承了秦代陵寝制度并有所发展。西汉初期,皇帝与皇后在同一座陵园内异穴合葬。从文帝开始,帝、后各建一座陵园。景帝时,开始在陵墓旁建造庙宇,这种陵旁立庙的制度一直延续到西汉末。西汉11个帝陵有9个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西汉帝墓周围安置了后妃之墓和有功官员之墓以及大量的陪葬陵。 西汉中晚期,墓室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凿山为陵”的形制。陵墓改用砖和石料构建墓室,形制完全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宫殿和院落,墓室起到了以前椁的作用,因此墓室里只有棺而无椁。这种建筑形制对唐代依山为陵的建制具有极大的影响。 西汉第二代帝王汉文帝的陵墓——霸陵,位于汉长安城未央官前殿遗址东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据记载,霸陵在白鹿原原头的断崖上凿洞为玄官,陵园名“盛德园”。霸陵上设有四出水道,每面辟有高大的阙门,陵墓内都是用石砌筑,并有排水系统。 梁孝王墓是西汉梁王在芒砀群山开凿的第一座大型石质洞穴墓,也是发现最早的西汉梁王陵墓。梁孝王墓开凿在距山顶20米处。墓道由斜坡墓道和平底墓道两部分组成。主室是整座墓葬的核心,主室底部有一个与下水道相通的凹坑,南北两侧的三个耳室中有储藏室、庖厨室、棺床室,室底还有浴池。梁孝王王后墓距离梁孝王墓的北面200米,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石室陵墓,整个墓室基本上把后山的内部凿空,并仿照当时地面皇宫的布局建造。墓室布局有客厅、卧室、壁橱、粮仓、冰窖、马厩、兵器库、厕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两墓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黄泉道”,是为梁孝王和王后死后灵魂幽会而修建的通道,据称“黄泉路”之说即源于此。
编辑推荐
《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由丁援主编,赵逵等负责撰写,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