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唐]孙过庭著,郑晓华编著 页数:274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华生活经典:书谱》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一篇书学理论名作,在书法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约请《中华生活经典:书谱》研究名家郑晓华教授对其进行注释、译文、点评,使这篇整饬精丽的骈文书学名作易于理解,更揭示出其中蕴含的重要书学理论精髓和贡献。本书前言条分缕析,讲解精当,尤为阅读本书之关键。《中华生活经典:书谱》本有图录,在流传中佚失,本书特请作者选取一百余帧名帖,分隶、篆、行、草、楷五体编排,并略加讲解,希望能恢复原作图文并茂的本色。
作者简介
作者:(唐代)孙过庭 郑晓华
书籍目录
前言
书谱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其次,孙过庭通过这次对话,严厉地批评了王献之的狂妄自大,并以此为契机,指出王献之的学习心态不正是他成就不如乃父的根本原因。孙过庭虽然委婉地说王献之的话是“权以此辞折安所鉴”,是在当时那种情境下的权宜说法,但他还是对王献之的行为下了“不亦过乎”的结论。对于这个结论,孙过庭又从理论与事实两方面给予了证明。理论上,《孝经》中有立身扬名是为了光宗耀祖的教导,人生一世,不仅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要使自己的整个宗族、尤其是长辈感到荣耀,这才是符合“孝道”的。与曾参不入“胜母”之巷的行为比,王献之自称胜过父亲的做法真是太“不孝”了。这是从伦理角度的引经据典的批评。从事实上,王献之的某些不承认家学,竭力想摆脱父亲的影响,甚至想压过父亲一头的做法也反映出他的心态不正,这不仅是“不孝”,更直接影响到他的书学成就。在孙过庭看来,在书法艺术上,王献之虽然大体上继承了王羲之创造的样式和规则,但恐十白还没有真正地继承好,难以把其父之精华传承下去。最让孙过庭反感的是王献之为了自神其技,故意说自己的笔法是神仙所授,而且还看不上王羲之的书法,“假托神仙,耻崇家范”。历史上还有神授笔法的记载,如后汉蔡文姬说其父蔡邕,“臣父造八分时,神授笔法日: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酹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书有二法,一日疾,二日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书法正传》引《蔡邕石室神授笔势》)所谓“神授”肯定是不真实的,笔者觉得这应是一种心理现象。蔡邕也好,王献之也好,当他们整天寻求笔法,朝思暮想时,有可能会产生一种梦境幻觉,于是觉得这就是神授笔法了。这种沉迷于书法艺术、追求创新的心理状态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强调这一点而完全隐讳自己的家学渊源,这就是不端正的心态了,孙过庭批评的正是王献之的这一点。 王献之的“耻崇家范”,不仅有讳言家学的一面,还有以为家学不值得学的一面。在张怀瓘的《书断》里有这样的记载: 献之常白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
编辑推荐
《中华生活经典:书谱》是中国书法理论难得的佳著,更难得的是它是孙过庭手稿墨本,以精致遒美的“今草”书写而名世,历来不仅推为唐代今草代表作,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也被尊为草书的锦绣篇章。因为有了《中华生活经典:书谱》,唐代的气势纵横的书法军阵,又平添了一抹灿烂亮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