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梁启超  页数:126  字数:9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    “国学”之名,始自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我国古代经典,浩繁艰深,而这些著作无异于方便后人接近经典、了解历史与文化的一座座桥梁,其价值自不待言。    遗憾的是,出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版本繁多,错漏杂见,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这些作品,大多是一版再版的经典,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较高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但1949年后未曾重印,借此次机会,将之重新推荐给大家。

内容概要

梁启超编著的《李鸿章传》一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是梁启超先生所撰人物传记中最著名的一种。梁先生没有采取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而是“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李鸿章传》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之才识、功过、地位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这部书让人耳目一新,开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成为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书籍目录

序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附录
二十世纪之新鬼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干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日:“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日:有人于此,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以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日是可谓非常人矣!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知此义者,可以读我之《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之历聘欧洲也,至德,见前宰相比斯麦,叩之日:“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比斯麦应之日:“首在得君。得君既专,何事不可为?”李鸿章日:“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假威福,挟持大局。若处此者当如之何?”比斯麦良久日:“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与妇人女子共事,则无如何矣。”李默然云(此语据西报译出。寻常华文所登于《星轺日记》者,因有所忌讳,不敢译录也)。呜呼!吾观于此,而知李鸿章胸中块垒牢骚郁抑,有非旁观人所能喻者。吾之所以责李者在此,吾之所以怒李者亦在此。 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夫以甲国人而论乙国事,其必不能得其真相,固无待言。然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此有识者所同认也。故吾今此书,虽名之为“同光以来大事记”可也。

媒体关注与评论

历史学家  陈寅恪    任公先生高文博学,近世所罕见。    作家 学者  郑振铎    他的势气的阔大,规模的弘博,却竟有点像李世民与忽必烈,虽未及建国立业,其气势与规模已足以骇人了。    思想家  常乃惪    在影响伟大这一点上,我敢坚决地说,无论何人,在以往没有及得上梁先生的。……一千个王国维的出现,抵不住一个梁启超的死亡的损失。    当代学者  章立凡    为一位刚刚逝世的大人物作传,能做到不存私见、评价公允、褒贬分明,殊非易事。百年后读此传记,仍能栩栩如生地感受传主其人、其时代,非有高屋建瓴的史识、客观公正的史德及纵横驰骋的史笔不能为之,足令后世沉溺于“遵命史学”泥坑中人无地自容。

编辑推荐

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李鸿章传》是跟大师学国学系列之一,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是年轻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首选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李鸿章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8条)

 
 

  •   《李鸿章传》一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是梁启超先生所撰人物传记中最著名的一种。梁先生没有采取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而是“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李鸿章传》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之才识、功过、地位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这部书让人耳目一新,开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成为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   又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此书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之才识、功过、地位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开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成为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   这本书虽说内容少了点,但是里面的内容却不失风度。梁启超通过他的远见卓识、广博知识诠释了各个时期的李鸿章,功过分明,功是功过是过的论述让人觉得很是清晰明了。最主要的是梁启超先生能从大局看,亦能从人物的个人私心着眼,实在是层次分明。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分析李鸿章所在时代的局势,横看当时国家内外的局势为当时的情景提供素材。好的传记不单单 是评价一个人物,更重要的是带你回到那个是时代、深入人物处境,在变化中有所感悟、有所感受,能够得到自己的看法,这样读书就读成了自己的了。
  •   有人说: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 从这个角度回首过去,使人打了一个寒颤。纵有光辉的人性与温暖的正义,更多的却满目萧然。活在世上之士,有远大的志向与臻于完美的节操,却无奈地被时代带来的一切束缚,有无上的荣耀,更有言不尽的苦楚、血泪,都笼罩着悲壮的色彩。但这层蒙灰的纱,却依旧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为什么?明知道无法改变什么依旧奋不顾身?明知道结局依旧不放弃?明知道会如此凄凉仍不低头?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知道了结局,无法回头,却还必须走在一条注定失败的路上。颜文忠知道李希烈不会放过自己,却没有回头;于谦知道自己拥立景泰之后会遭遇清算,却至死不渝;张文忠想到过自己死后万历的冷酷,却依旧变法;林文忠临走之前考虑过销烟之后君王的无情,却正气向前。是的,这是背后的信仰与理念告诉他们,催使他们,却不曾想这竟可使他们如此执着。 想知道这股力量究竟可以多么强大,一直在寻找着答案。 视角停留在了《李鸿章传》之上,因为此书特殊的作者、主人公。两人只有在政治方面有过交集,但他们都在一条路上失败了,黯然离场,因此更能明白对方煎熬的感觉、艰难的处境。让我尤为敬佩的是梁公的眼界,对于世界各状之驾轻就熟,是近代以来国人中罕有的世界观,更为完整的史学体系,成就了当代人写当代史之不朽,近代人看世界之不朽。但纵然有梁公妙笔,此书能够如此深入人心的原因,还是在于着笔李鸿章,那是中国人难以抹去的家国情节。 李鸿章是个复杂的人物,是他曾带来了富国强兵的希望,而也是他的背影,让中国近代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但因此可确定“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对于任何人,只有给他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才更清晰地明白他的所作所为。梁公说他是“适成为我国十九世纪以前之英雄而已矣”,确如其言,作为一生在中华传统熏陶下成长的人,往往于旧时代难以完全破格,愿意接受外来的文化,却源于自身的束缚,显得不彻底。在他的身上集中着近代中国难以取舍的选择。 李鸿章一生之兴乃在于军事。太平天国十一年之动荡,拉开了一个新时代之序幕,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相继登上了这个舞台。曾国藩号召天下英杰,一时云集曾氏幕府。此间,李鸿章成长了起来。因其年轻时师从曾国藩,其又为年伯,故深受其重视,长期跟随从军,“盖其一生立身行己耐劳任怨坚忍不拔之精神,与其治军驭将,推诚布公,团结士气之方略, 无一不自国藩得之。故有曾国藩,然后有李鸿章”。就于其才有心培养,然在其资历与当时主将相比尚浅,在曾国荃攻克安庆、浙江军务悉数托付左宗棠之后,便将江苏、上海要地之防御重任托付于他。当时之中心聚焦于曾国荃部,李鸿章之位置虽重要却并不关键,但在其中,不仅有曾国藩所给予的厚望,从中他也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资本——淮军,这对他今后的人生起着关键深远的影响。 曾李一脉相承,其军事上,在于其用兵力求稳,这与他们的教育修养有关。曾氏练兵以“辨等明威”军礼、三纲五常之礼教、同乡共里之观念,形成长期强盛的战斗力,(各军效之)而后期湘军以压倒性优势围攻太平天国(曾国荃部从安庆至金陵、李鸿章自上海江苏方向、左宗棠自浙江方向、沈葆桢自江西方向等)各方部署,不可谓不慎。而李与曾一样,他们是全局统帅,有统筹全局的眼光与豁达,却并非面面俱到,“淮军名将,数程、郭、刘、潘、二张、二李”,使他们充实自己的实力,形成了英才济济的幕僚群体;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楚勇左宗棠,其人面面俱到,是个全才,然因此,阻碍了楚勇他人“出人头地”,往往军中牵一发动全身,缺其便瘫痪,而这种特点在日后的洋务运动及外交中也得到充分体现,李鸿章往往能够吸引一批人才在其麾下奋力,故在洋务运动中独占鳌头,举足轻重,绝无侥幸;外交中往往能算清各方利害关系,以尽量获得自己的预期目标。 当时西人已盘桓上海,而初至的李,对此一无所知,却迅速地在这个势力交织复杂的环境里得心应手,得到了常胜军的全力支持。从中可见一斑:白齐文投降事件,“事闻,李大怒,立与英领事交涉。黜白齐文,使偿所攫金,而以英国将官戈登代之,常胜军始复为用。”“此实为李鸿章与外国办交涉第一事,其决断强硬之慨,论者韪之。”此亦是之后李外交手段之缩影,而在李所拥有的非凡名望,与他个人强硬不无关系。而在与常胜军的合作之中,李鸿章意识到了我国与西方的差异,但考虑到其时军事器物为要,而难以考虑更多,然也已经从外籍将领和外来人士口中,对那个遥远的西方有了个了解,他希望国内安定之后,如他方那般改革富国强兵(事后证明同仁也有此意),于是有了洋务运动。 以上言者,我认为是李鸿章属于自己的个性,其他的,与家国死死缠在一起。在平捻之后,李基本已经取代曾在汉系中的领导地位。但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尴尬也立刻暴露出来了。清朝“以东北一部落,入主华夏,以数十万之客族,而驾驭万万之主民”,再经历了三藩之乱、白莲教起义之后,对汉人有着与日俱增的戒备,因空有百万八旗绿营兵,却跟随着王朝江河日下不复昔日之光辉,起用湘军之类的汉人武装,既希望其能够竭尽全力剿灭威胁,又怕其发展成自己难以控制的强大力量。故曾国藩在平叛时拥有东南各省的军政大权,之后,清廷便匆匆收回了他的权力。 后世论洋务运动多以为其失败在于推行者“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深不以为然。何人能够改变政体?观古之改革者,如韩文忠公德让、张文忠公居正,无不位极人臣,甚至功高震主,说一不二;近代政体改革者如德、日,俾斯麦和大久保利通皆是站在国家最高权力行政机关,自上而下改革。反观李文忠公,虽声望极高,然平叛结束,便打回原形,虽一生历任江苏巡抚、直隶总督、两广总督,然“仅有虚名,不能到任”,恒奔命于为清廷灭火,对于一个从未在京长期任职,关键时期未任军机大臣者,如何有最高权力进行必要的改革?此不现实。总理衙门虽凌驾于六部之上,然当时科举得志者皆往六部而去,随着骨干们的相继离世,后期的洋务派就面临着“后无来者”的尴尬。也就是说当时的洋务并没有得到清廷的完全支持,故只可部分领域、要地进行,大有地方改革到中央之势,此类改革有成功者乎?再者,清廷于洋务运动期间,竟破格启用汉人为军机大臣,却俱为“非与李鸿章同心同力同见识同主义者”(如李鸿藻、翁同龢),亦有提拔沈葆桢、张之洞分化洋务派之举(两人与李时有争执),其行令人心寒。 然李曾有一种机会。曾以以伊犁与戈登论何以振兴中国,戈登答:“中国今日如此情形,终不可以立于往后之世界。除非君自取之,握全权以大加整顿。”而李君“瞿然改容,舌挤而不能言。”他何尝不知该如何改革,可是心里祈求有一种他可以接受的方式,君臣,这种纲常他认同了一辈子,一朝一夕已难改变。“李鸿章,纯臣也”。此虽于情理之中,却也掐断了中国希望的可能。这是他的选择,他没有那样的胆识与勇气,所以只能成为“十九世纪以前之英雄”,因此在我眼里,他注定不是那个时代的主宰者,只是一个执行者,他不能改变大局,只能在自己认定有希望的那条路上狂奔。 而之后他努力的一切成果,都是由他的国家直接影响,他也无法改变,如世人瞩目的甲午战败和失意的外交生涯。甲午海战,与日本“未交绥而胜负之数已见矣”。近代有言海军军款用于慈禧寿宴
  •   人物专记最忌讳是后人主观臆断,曲解前人。国人写传记容易打上时代的烙印,文革时期又红又专,改革初期不够解放,现代人心浮躁,写出来的东西都有失偏颇,想来李鸿章式的人物,只有梁启超先生的评说才够的上是经典。细细品读,略知其妙。
  •   有不少国人都对李鸿章有误解不了解,那就很有必要读读它了,而且梁启超客观的叙述与评论可能都是其它人物传记所不能比的
  •   梁启超的此书能在李鸿章刚去世就写传记且下评论,很有魄力,并且和同时代人比,眼光无比独特客观,不愧有史学家风范!
  •   梁启超面见过李鸿章,李把自己珍藏的很多奏章等一手资料都给了梁,希望能够留一个公正的评论,梁先生也基本上做到了,这本书真的很好,通过李鸿章可以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海战有个全面的了解
  •   对李鸿章有了更系统的了解,梁启超先生客观评价,令人钦佩。
  •   新中国以政治统帅一切,于历史人物常不能客观。读梁任公作李鸿章传,可谓浮云为之一开。独立的学术,独立的人格,是多么的难得。梁公笔端常带感情,读其文,有沛然正气出矣!有《甲午战后之晚清政局》一文或可参考。
  •   不仅客观刻画和评价了清末权臣李鸿章,更侧面反映了梁启超大师的文学底蕴和不偏不倚的视角。或许本书才是真正给李鸿章盖棺定论的评价!
  •   梁启超的李鸿章转 很全面客观的评价了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   李鸿章曾经是 梁启超的对头 但是梁启超这本书 非常的客观 值得一赞
  •   梁启超写的李鸿章传,大师传世之作!
  •   写的很客观,个人很喜欢李鸿章,梁启超也不错。惺惺相惜吧
  •   李鸿章为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梁启超的文笔更是出类拔萃。
  •   李鸿章是个传奇人物。作者梁启超的文笔就更不用说了。
  •   梁启超经典作品。以一个不同的视角理解李鸿章、了解历史。
  •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看看,梁启超、李鸿章都是非常之人。
  •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超赞的不用说了。之前没个好版本而遗憾,看见中华书局版本的,果断买。
  •   李鸿章和梁启超,这两个名字构成一本书的主要元素,有什么理由不读嘛?
  •   中华书局版的李鸿章传无论是装帧还是对文章的严谨都很好。内容是文言文,没有翻译,对喜欢国学的人是很好的珍品。
  •   梁任公写出来的大作一定会惊世骇俗,希望大家看看。认真研读,大师笔下的李鸿章,会给你一个全新的感觉。
  •   毕竟是梁大师对李鸿章的评论,内容非常的好,物流也很快,只是希望当当网下次送的时候,能给装个盒子里,不要随便装个袋子里,那样在运输过程中,对书的损害太大。知识容不得半点亵渎。
  •   大师之作,以简短文笔记李鸿章一生大事。夹叙夹议,生动精彩
  •   对李鸿章评价较客观,公正!
  •   李鸿章一直很有争议,但是梁先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李鸿章
  •   李鸿章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不可回避的人物,这方面的著述很多,这本也不错。
  •   看完之后,确实不错,觉得这本书中所写确实很好的放映了李鸿章成功人生之学,很有实用价值!非常不错!发书速度也很快,选择当当,很不错!推荐购买很佩服李鸿章的
  •   以李鸿章一人可观晚清大略
  •   第一,不太厚,第二,李鸿章,这位人物一直都是我感兴趣的。拜读 。
  •   梁启超先生把自己的观点加入到人物传记中,很新颖,内容很丰富。就是文言文看起来吃力一点儿。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写,推荐阅读,好书一本。
  •   梁启超大作,国学大师们给了很好的评价,文言文读起来略有晦涩,但也能大概了解其基本内容,难得其记述历史的同时,能够对合肥其人与古今中外人物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并给出评述,大哉,卓如!
  •   了解李鸿章与晚晴政治的一本好书。版本印刷厚道,纸质靠谱。
  •   因为想了解一下李鸿章,所以突发奇想卖力这本书
  •   我最庆幸的事,是选择《李鸿章传》时没有选择带译文的版本,完全没必要。
  •   李鸿章传非常好 我很喜欢
  •   很薄的一本书。同时买了另一本,看看在中外人士的眼里的李鸿章的差异。
  •   对李鸿章有了更深的认识。
  •   大师级作者为显赫人物立传的经典,佩服梁启超先生能够不落熟套的立传方式,在梁先生生活的时代,这种方式很难得!
  •   梁任公用全新的写法为人物做专,自此以后,中国的人物传记的风气为之一新
  •   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的传记!值得一读!
  •   传记,记人记事记自己的心意
  •   梁任公的书,值得看。看传记贵在议论…
  •   大师风范,传记方式新,受益匪浅
  •   近代史中李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且看梁启超如何评价他。
  •   20世纪四大传记中唯一用文言文写就的。 文字通达流畅,评论中肯客观,难得的好书。
  •   慢慢看,多读些传记
  •   离传主最近的传记
  •   读这本书有一种过瘾的感觉,梁启超就是梁启超,见解深刻,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   好书,文言白话文的,梁启超对李的评价很中肯
  •   这本书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名实往往不符,一直很喜欢梁启超的这个评论
  •   梁启超是我最喜欢阅读的近代思想家,其文笔犀利流畅,评点深刻,可谓妙笔如花
  •   最早是在网上读了,很是喜欢,于是买了书放在家里。版式设计很适合阅读,封面也比较大气。梁启超的文学、史学功底毋庸置疑,大家的东西,确实耐读
  •   很喜欢梁启超的文字 书很好 就是定价高了点
  •   梁启超的文字,让我惊叹,他的观点的犀利之让人叹服,超出我的想象。绝对珍藏的好书,要好好学习体会
  •   国学读本,很喜欢,但是一直没有静下心来仔细的读,等积淀一下再慢慢品读。
  •   以前就读过这本书,现在又买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重温一下,梁启超的文章真的文采横溢,值得细细品读
  •   好书,梁启超的文笔确实好
  •   梁启超的思想庞杂而火花有多,看之,受益良多。
  •   大师的行文字字珠玑,较客观的评价了李,让人了解李不为人熟悉的侧面。
  •   这套书我终究还是忍不住全买了。小书大内容,丰富国学知识,性价比好
  •   读大师的作品,是一种愉快的享受!简洁大方的装祯,独特深遂的思想,流畅朴实的语言,都让人耳目一新!支持经典,支持中华书局!
  •   大师之作,想买很久了,虽然是文言文,不过是民国的,所以还是挺容易看懂的
  •   能客观公允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容易
  •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大师的作品,赞一个
  •   是很好的书,学习历史,学习大师怎么写文章
  •   大师的语言果然不一般。梁启起的文笔相当好,论述精练到位。
  •   梁大师的作品都很好!
  •   梁先生的作品,很值得一看,里面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梁先生的作品。很喜欢
  •   写历史书,品评人物,非易事也,可这本书就做的很好
  •   大师的手笔,写大人物,写历史,可以掀开那层神秘的面纱。简洁。历史的高度。值得推荐。
  •   非常好的一本书 印刷精美 大师之作 必须读的
  •   大师之作,短小精炼
  •   梁公此传,读来令人感觉真实,评价令人信服。
  •   中华书局的书一直是最爱,梁任公的就更不必说了,李少泉其实并不像教科书上那样的啦
  •   四大传中写的最好的一本。其中许多话现在都琅琅上口,非梁任公无人能为之。
  •   正版很赞 包装不错 印刷很正 内容不错 性价比很高帮人买的
  •   中华书局的书真是不错,中华文化之精髓。
  •   这才是大师
  •   虽然看起来内容不多,但是文采斐然,大师,不是可以冒充的。虽不是白话文,但也不难懂
  •   大师的功力在那里
  •   大师的作品,物有所值!
  •   大师级的文笔,不偏不倚。值得一看
  •   买书首选当当,质量好送货快贴心服务无意外,我是卖广告的,哈哈哈。说真心的吧,这本书学术性比较强,适合专业人员研读。还有朱东润的张居正也是比较正儿八经的,兴趣不浓的话读起来会觉得略显枯燥。吴晗的朱元璋趣味是有的,但军事味道比较浓,涉及的地名人名广泛,也是需要十分耐心才能读得了的。最好接受的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通俗易懂,趣味横生。
  •   正版很赞正版很赞正版很赞正版很赞正版很赞正版很赞正版很赞正版很赞
  •   这本书很好!很喜欢!赞!哥
  •   真的真的很赞呢 是老师推荐的
  •   加入作者自己的看法,比较客观,很好
  •   大家之作,非常好,配套买了雾满拦江的白话版
  •   经典,大家之作。
  •   很喜欢中华书局出的这个系列,书很不错。
  •   这个系列的书读了几本,都很深刻,有时间都应该读完!
  •   李中堂一生,真是如履薄冰啊
  •   很好很好,可叹,可悲,公之一生,不亦壮哉
  •   是半文言文的,有点难懂,不过写的很好,写的时候引经据典,是一本好书
  •   名人写名人,经典。文言文也很好懂
  •   对李很忠实的评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