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译注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王孺童 译注  页数:447  字数:200000  译者:王孺童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百喻经》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本书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所集。译者求那毗地,中印度人,是僧伽斯那的弟子。
  本书于十二部经中,属于譬喻一类,每篇都由喻和法两部分合成。喻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法是本篇寓言所显示的教诫。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看。僧伽斯那在跋颂中说:本书以戏笑的方法来阐明佛法,如以苦药和石蜜,虽损蜜味,但主要是为了治病。 
  本次译注以日本《大正藏》本为底本,以宋本、元本、金陵本进行校勘和句读整理,对其中佛教术语及艰深难懂之处做了详尽的注释,是较好的《百喻经》读本。

书籍目录

凡例
序品
第一卷
一愚人食盐喻
二愚人集牛乳喻
三以梨打头破喻
四妇诈称死喻
五渴见水喻
六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七认人为兄喻
八山羌偷官库喻
九叹父德行喻
一〇三重楼喻
一一婆罗门杀子喻
一二煮黑石蜜浆喻
一三说人喜嗔喻
一四杀商主祀天喻
一五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一六灌甘蔗喻
一七债半钱喻
一八就楼磨刀喻
一九乘船失舒喻
二〇人说王纵暴喻
二一妇女欲更求子喻
第二卷
二二入海取沉水喻
二三贼偷锦绣用裹褐喻
二四种熬胡麻子喻
二五水火喻
二六人效王眼瞤喻
二七治鞭疮喻
二八为妇贸鼻喻
二九贫人烧粗褐衣喻
三○牧羊人喻
三一雇借瓦师喻
三二估客偷金喻
三三斫树取果喻
三四送美水喻
三五宝箧镜喻
三六破五通仙眼喻
三七杀群牛喻
三八饮木筒水喻
三九见他人涂舍喻
四○治秃喻
四一毗舍阉鬼喻
第三卷
四二估客驼死喻
四三磨大石喻
四四欲食半饼喻
四五奴守门喻
四六偷嫠牛喻
四七贫人作鸳鸯鸣喻
四八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
四九小儿争分别毛喻
五○医治脊偻喻
五一五人买婢共使作喻
五二伎儿作乐喻
五三师患脚付二弟子喻
五四蛇头尾共争在前喻
五五愿为王剃须喻
五六索无物喻
五七蹋长者口喻
五八二子分财喻
五九观作瓶喻
六○见水底金影喻
六一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六二病人食雉肉喻
六三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六四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
六五五百欢喜丸喻
第四卷
六六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六七夫妇食饼共为要喻
六八共相怨害喻
六九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七○尝庵婆罗果喻
七一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七二唵米决口喻
七三诈言马死喻
七四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跋偈

《百喻经》之研究
《百喻经》之再研究

章节摘录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庵婆罗果①,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尝一果,足以知之。”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弃。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闻持戒施得大富乐②,身常安隐③,无有诸患;不肯信之,便作是言:“布施得福④,我自得时,然后可信。”目睹现世贵贱贫穷,皆是先业所获果报。不知推一,以求因果⑤。方怀不信,须己自经,一旦命终,财物丧失。如彼尝果,一切都弃。  【校注】  ①庵婆罗果:梵amala,一种水果。后秦僧肇《注维摩诘经》卷一《佛国品》:“庵罗,果树名也。其果似桃而非桃。先言奈氏,事在他经。”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四《秣菟罗国》:“庵没罗果,家植成林,虽同一名,而有两种:小者生青熟黄,大者始终青色。”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八:“庵罗,或言庵婆罗,果名也。案此果花多,而结子甚少。其叶似柳,而长一尺余,广三指许。果形似梨,而底钩曲。彼国名为上树,谓在王城种之也。经中生熟难知者,即此也。旧译云柰,应误也。正言庵没罗,此庵没罗女持园施佛,因以名焉。昔弥猴为佛穿池,鹿女见千子处,皆在园侧也。”北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二七《观天品》:“譬如庵婆罗果树,有大力人摇动其树。若果熟者,随摇则堕;若未熟者,摇之不落。”  ②持戒施:指持戒与布施。西晋竺法护译《等集众德三昧经》卷中:“施有二益:离贫匮,得大富。戒有二益:度恶趣,生升天。”  ③安隐:梵ksema,指安稳。弥勒造、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卷五七《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无有病恼,故名安隐。”安慧造、唐玄奘译《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八《决择分》中《谛品》:“无老、病、死等一切怖畏,圣住所依,故名安隐。”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十住毗婆沙论》卷一三《譬喻品》:“安名无有贼寇恐怖之事,隐名无有疾病苦痛衰患。”  ④“福”,《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径山藏》、《清藏))本作“富”。  ⑤因果:梵hetu-phala,指原因与结果。隋智[岂页]《摩诃止观》卷五上:“如是因者,招果为因,亦名为业,十法界业起自于心,但使有心诸业具足,故名如是因也。如是果者,克获为果,习因习读于前,习果克获于后,故言如是果也。”元刘谧《三教平心论》卷上:“欲知前世因,今生享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百喻经译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读读老部头
  •   200-80活动给力。
  •   很好看的一本书呀,
  •   很多小故事,有点意思
  •   很喜欢的系列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