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张郎郎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出生于延安窑洞的作者随父母一路迁徙,终于在一九五〇年代初结束了和童年玩伴不断告别的日子,暂居于北京大雅宝胡同甲二号中央美院宿舍。童年时期的生活和见闻,那些可爱的教授先生们的趣事,不知所踪的民间艺人,那些暑假前后的玩乐日子,院子里的家家花丛,那些大人们的悄声耳语,中央美院礼堂里像晾衣服一样挂满的大字报,还有隔壁“童话楼”里有恩于新政权的党国元老的命运……成了张郎郎长大以后挥之不去的记忆。作为“当代华语世界里硕果仅存的鼓书艺人”,张郎郎以举重若轻、泪中带笑的笔调,描绘了那一圈老老小小有意思的生活和此前此后的故事,为那段特殊岁月写下了不同寻常的文学证词。
作者简介
张郎郎,一九四三年十一月生于延安,一九六八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美术理论系。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员、院刊编辑。之后曾任《中国国际贸易》杂志编辑、《国际新技术》杂志总经理、《中国美术报》副董事长、华润集团中国广告公司驻京办事处主任、《九十年代》杂志专栏作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曾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康乃尔大学东亚系驻校作家,同时在语言学系教授汉语;海德堡大学汉学系驻校作家,同时教授汉语及中国文化。后又在华盛顿美国国务院外交学院教授汉语及中国文化。现为普林斯顿中国学社研究员。著有《从故乡到天涯》、《大雅宝旧事》等。
北岛、李陀编的《七十年代》(香港牛津大学版,北京三联版)一书中,收有张郎郎的长篇文字《宁静的地平线》。
书籍目录
自 序
1、老搬家
2、跟着爸爸的脚印
3、《万象》杂志及其他
4、斗鸡坑胡同
5、童话的来由
6、林徽因
7、铁棍子打不死
8、生正逢时
9、大喜的日子
10、台下的老师们
11、大雅宝胡同甲二号
12、小蘑菇
13、面人汤
14、先生们的趣事
15、暑假前后
16、家家花丛
17、黄永玉
18、天生外交家
19、老蘑菇及其他
20、京戏
21、晚会
22、耍狮子
23、故人旧事
24、运动就是生命
25、春光明媚
26、大雅宝周边
27、大字报
28、隔壁童话楼
后 记
章节摘录
哦,坏就坏在“国立”两个字,那边是国立,这边正在准备建国。所以是旧国的东西,必须得接收了。据老先生们说,那天这些戴红袖章的人,都喜气洋洋的,很和气的。很多人都记得其中包括我老爸,可是我老爸再也没和我提过这个茬儿。我问过他,他似是而非地说了几句什么话,领导决定的啊什么什么。 大概同时艾青、蓝马等等穿军装的文化人,也都在那天前后,接收着其他的什么单位。和我小时候看的苏联电影一模一样,那电影叫《马克辛的青年时代》。他也是戴着一个红袖章就去接收了一个国家银行什么的。我想爸爸就是青年时代的马克辛。爸爸那年已经三十二岁了,肯定比马克辛大。 但是等我三十二岁的时候,还蹲在大狱里什么都不是呢。九斤老太说得好:一代不如一代。我们也许眼泪汪汪地自我辩解说:我们没赶上改朝换代的好时光啊。哎,全耽误了。 你想从延安窑洞里来的这些梦想者,要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要办的事情太多了。接收了这个学校怎么办,大概还没人来得及想。反正先为建国做准备,先成立了一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供应社,由原来的华北大学三部来管理,其实这就是延安的那个鲁迅艺术学院。 美术供应社就在我们搬到北京居住的草垛胡同十二号外面的大院子里。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大雅宝胡同只有三家门牌,门口路面安静而宽阔,早百年或几十年前的老槐树绿阴下有清爽的石头墩子供人坐卧。那时生活还遗风于老北京格局,虽已开始沸腾动荡,还没有失尽优雅和委婉。 ——黄永玉 张郎郎的故事从他在延安出生由马背、驴背而汽车、火车、三轮车,直到在大雅宝站住脚说起,这旅程和红色政权由山沟里一步步进城市同一个步调,同一个方向,然而……没多久,运动一个又一个连成了串。于是,张郎郎的“床头故事”不但有动人的诗篇和美丽的童话,更有大人们的悄声耳语。这些压低了嗓门才能说的内容使得张郎郎比别的孩子明白得早。透过他回旋式的叙说,我们不但熟悉了住在大雅宝甲二号的那些可爱的大人孩子,更懂得了何以他们的欢快、高兴、热热闹闹在五七年就煞住了车,而成了一个永不复返的“童话”。 ——韩秀
编辑推荐
洪晃、北岛推荐。我怀念所有在大雅宝生活过的人,那个一去不复返的童话年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