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哈佛

出版时间:2011-8-3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于时语  页数:271  
Tag标签:无  

前言

改用一句非常恰当的总结,常春藤名校代表了“限量供应”的美国上层社会入场券,而且除了法律、经济和商学专业,这一入场券仅限于本科教育,而不包括研究生院。我们这一代许多留学生,虽然自己在美国常春藤名校获得博士学位,却要到多年之后,在子女开始申请大学时,才从这些名校关于“校友子女”的严格定义中体会到这一点。    另—方面,常春藤人学竞争却早就是海外华人家喻户晓的永久热门题目。在本书成书时,内人正好有一位从5岁起开始手把手教大的音乐课学生,在我们的鼓励和指导下获得了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同时录取,我们邀请这位男孩为十来个友人家庭传授一点学习经验。本城申请美国各级名牌大学的中学生比例不出5%,可是消息“走漏”之后,最后涌来了父母和子女加起来差不多有七十多位。几乎挤破了寒舍近40平方米的大客厅’连楼梯上也坐满了听众。“常春藤热度”可见一斑。    作者本人也未能免俗,自从小儿诚诚进入高中后,便开始关注常春藤招生的问题。本书大致是这八九年来在这方面的阅读和个^调查积累。    我最大的感触,便是常春藤名校代表一种深刻的文化和文化现象,其影响无远弗届。例如,今天令全球亿万影视观众如醉似痴的奥斯卡金像奖,也是起源于哈佛大学与好莱坞制片业的一项合作计划。不了解这一数百年积淀的文化传统,就很难领会常舂藤教育的真髓和招生过程的关键所在,从而赢得这场日益剧烈的入学竞争。这是为什么本书第一部分花费大量篇幅,介绍常春藤名校的文化传统和招生过程的历史演变,力图为读者解释常春藤名校与所有其他世界名校不同的招生目的和标准,以及这一过程与美国整个上层社会的互动。尤其是在世界各地受尽歧视迫害的犹太民族,为什么唯有在美国能够以仅仅2%的人口比例,成为无出其右的强势族群。以我的看法,有志于常春藤名校的所有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都应该深人了解常春藤的这一社会文化背景,才能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个人的“常春藤攻略”。    当然,常春藤代表的顶尖名校之外,美国还有数十家其他的“高度竞争性高校”,此下还有不下百所“竞争性高校”。这些大学也是大批成绩突出的美国和国际学生的入学目标。可是从上世纪初期哈佛大学聘用普林斯顿大学专家首创标准化的SAT考试开始,常春藤名校不仅始终拉动了整个美国的“高考文化”,也—直是所有美国大学力图仿效的榜样。即便以美国一般大学为目标的中学生,也必须学习和适应“常舂藤标准”主导的美国升学竞争,以最大限度地增进自己进入各级“竞争性高校”的能力和机会。    我的第二项感触,是常春藤名校的具体招生录取过程的多元、多变和大量的“潜规则”。包括小儿诚诚在内的众多亲友子女,以及诚诚在哈佛大学四年中结识的大量同学,可以说没有两个人是按照同样的道路走进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其他常春藤名校的。换言之,要成功进入常春藤名校,实在没有固定不变的“轨迹”可循。坊间近年来基于个案撰写的一些书籍,除了激励作用,其实没有多少具体参考价值。要仿效一个“哈佛女孩”或“哈佛男孩”的特定人生道路进入常春藤,实在无异于刻舟求剑。    因此在本书第二部分中,我努力从全局角度描述常春藤名校的录取过程,突出共同的程序以及审查和评价标准。即使引用个例,也尽量强调它们的代表性,以便读者找出其中的规律性,而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情形中去。    对于动态的常春藤招生过程,特别是具体规则和规律的瞬息多变,我只能尽量使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以免过时的错误。例如一位前常春藤招生力、人员1999年出版的—本“指南”,断言对于康乃尔大学,提前申请相对于正常申请几乎没有什么优越性(录取率分别是38%和34%);但是如本书引证,到了2010年,这却已变成32.6%对13.2%的天壤之别。另一例子是在2008到2010年这短短三年中,哈佛大学的转学招生政策发生了两次截然相反的突变。    对于常春藤招生过程的未来突变和渐变,我会继续予以密切关注,以便在再版时及时增补和更正,以免误导读者。    常春藤招生入学的特征,是其竞争性和竞争规律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占常春藤录取生90%的美国高中生的价值和行为。换言之,美国这一部分人口及其父母围绕大学升学问题的“亚文化”,形成了常春藤名校的入学竞争布局。这—人口群体心目中的顶尖大学次序,并且据此以各自的“第一志愿”和最后的到校选择“投票”,其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过了《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或上海交通大学开列的大学排名。所以本书尽管同时面向中国国内和海外华人读者,其内容仍然必须以美国高中生群体的这一“亚文化”为主,并且在介绍近年的常春藤入学过程和竞争性时,尽量以来自这一人口群体的“市场数据”为准则。这是本书主要内容以美国为主的根本原因。    经过多年的积累,本书许多内容和数据来自独特的信息渠道,尤其是常春藤各校的校报。例如从2008年起,哈佛大学不再公布每年的备取名单(waitlist)总数和最后录取的备取生人数。但是这些数字是后来申请人的重要参考,更何况2008和2009年正是哈佛因为取消提前申请而造成备取生“转正”人数格外增加的两年。本书中的数字,来自对哈佛校报有关报道的长期追踪。    另外,本书相当数量的内容代表中文书刊中的独家资料,特别是若干常春藤名校实施“战略性录取”的事实,即使在英语资料中也极为罕见,更为常春藤招生办人员极力隐讳,而不见于美国出版的各种英语“指南”或“攻略”。    由于常春藤的品牌声誉,社会上盛传和坊间白纸黑字的许多故事和消息,常常是夸张和不实的向壁虚构。例如常春藤虽然与冰上运动有深厚的渊源,但是中国传媒广泛报道的美国华裔花样滑冰名将关颖珊就读哈佛大学,却是子虚乌有的以讹传讹。本书写作过程受到科学研究中“同行审查”惯例的影响,严格注意事实和资料的准确性,书中引证的所有数字、事实、引文等等都有严谨的出处。除了涉及个人隐私,这些资料出处都在书末一一注出,以便读者查核。    本书部分章节曾经摘要发表于海内外各种报刊,本书收入的不少个案资料和校园照片,则得自许多亲友及其就读名校的子女惠赐,在此一并致谢。最后特别感谢王芳编辑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    于时语    2011年5月

内容概要

  作者基于对美国教育体制的长年关注和资料积累,以及作者儿子诚诚和其他近二十名亲友的成长个案,结合美国的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的变革,对以常春藤名校为代表的美国名牌大学进行了一次具有深刻洞察力而又生动有趣的解密,揭示出许多国人所不知的美国名牌大学的招生“内幕”,并提供了独家的权威性、实用性兼具的入学攻略,对于华人子弟申请美国名牌大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于时语(笔名)新加坡《联合早报》北美专栏作家、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特邀专栏作家,也是国内多家报章杂志特邀作者,包括《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南风窗》、《21世纪经济报道》等。
  于时语先生为美国常春藤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工作于加拿大政府某科研机构,同时从事亚洲历史文化研究,曾获英国皇家亚洲学会BarwisHolliday研究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常春藤名校——美国的“贵族群体” 和“上层建筑”
 2.1 总统、大法官和中央情报局
 2.2 “无冕之王”和“公共知识分子”
 2.3 常舂藤和好莱坞
 2.4 亿万富翁的温床和工会领袖的诞生地
 2.5 “常春藤国际”操控世界?
第三章 培养“主人”还是“仆人”?——长春藤教育的特殊之处
 3.1 未来的政治、商界、社会领袖
 3.2 培养“主人”的“自由学科”教育
 3.3 社会关系之一:大牌教授、学生刊物和名人讲座
 3.4 社会关系之二:学生会社
 3.5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仆”关系
 3.6 常春藤的“品牌效应”和一荣俱荣的社会资源
第四章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美国社会演变大势
 4.1 全球化和美国蓝领中产阶级的衰亡
 4.2 大学教育与美国的“阶级划分”
 4.3 常春藤精英阶层的“世袭化”
 4.4 从“好男必当兵”到“好男不当兵”
第五章 从“蓝血”贵族到“凭才取人”——“常春藤盟校”招生制度的演变
 5.1 凭家世还是靠才能?
 5.2 如何量化学生才能?——美国“高考”的创始者
 5.3 先天智能还是后天成就?——美国“高考”的演变
 5.4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5 学业标准PK“个人素质”
 5.6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常春藤“预备学校”的变迁之--
 5.7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常春藤“预备学校”的变迁之二
 5.8 校友子弟、平权政策的扭曲和华人学生“限额”争议
第六章 美国儒林外史—-名校入学竞争白热化之下的众生相
 6.1 长春藤名校录取率和录取标准趋势实录
 6.2 庞大的美国“高复”行业
 6.3 0.002分之争——中学“状元”引发的“天价”官司
 6.4 “教育移民”和“高考移民”
 6.5 有钱能使鬼推磨——高价“雷锋”
 6.6 升学咨询公司“包装”的抄袭作家
 6.7 从“四好学生”到“N好学生”——美国中学的“荣誉膨胀”
 6.8 招生办的间谍战和“战略性录取”
 6.9 “提前录取”游戏后面的上马、中马、下马
第七章 从常春藤到华尔街一犹太人征服美国的艰难路八
 7.1 美国的反犹主义和“犹太人的哈佛”
 7.2 “滑腻的蠹鱼”——“常春藤盟校”的反犹历史
 7.3 从“共产主义第五纵队”到彻底征服常春藤
 7.4 从常春藤到征服美国上层建筑——前纽约州长斯皮策家族个案
 7.5 华人能够效法犹太人的成功吗?
第八章 常春藤名校的招生录取程序综述
 8.1 教皇选举般的“灰箱”
 8.2 学业成绩之一——学业指数
 ……
第九章 以学为主——至关重要的学业成绩
第十章 洋洋大观的课外成就
第十一章 难以捉摸的个人素质
第十二章 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常春藤进行曲
第十三章 常春藤攻略漫谈
第十四章 常春藤名校申请个案20例
资料来源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如上所述,作为新兴的移民国家,美国没有欧洲传统的世袭社会阶层的包袱。美国社会阶级的划分,一直是基于族裔、宗教和肤色:社会的最高“种姓”,是缩写为WASP的白人盎格鲁-萨克逊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其次则是天主教白人、犹太人以及黑人代表的各色“有色人种”。可以说除了WASP,其他都曾经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歧视压迫的弱势群体。美国历史上的黑社会组织,往往反映了这样的弱势地位,以天主教爱尔兰人、犹太人和意大利移民各自的黑社会组织为典型。而被长期奴役的美国黑人,则一直是最低的社会“种姓”。半个多世纪来,这一不平等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犹太人和天主教爱尔兰人都已成为美国的强势族群,奧巴马作为第一名当选总统的黑人,更是美国社会种族色彩淡化的里程碑。虽然美国南部的种族主义残余依然顽固,种族偏见和歧视在全国范围里毕竟是过街老鼠,随着见怪不怪的族间通婚,移民“大熔炉”日渐货真价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圆梦哈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我爸爸从美国给我打电话,叫我帮助他买这本书,他说在美国看到了这本书,觉得好,就叫我帮他买了
  •   读了十来页,开阔了眼界,很值得一看,当下出国这么火热,到底选择的对与不对,选择前后的迷茫,想必都会有些感受,书的作者也是费了翻苦心,搜集了许多资料,作者儿子的优秀成绩让人羡慕,实实在在的讲述,我想作者的本意,还是为了有个好的引导方向,优秀的人才还是要回到故土去实现你的远大抱负吧,很值得一看,决不夸实!!
  •   这是买的第三本了,书不错,不要简单滴把这本书当成是一本留学指导书看,对孩子的素质教育还是有启发的。孩子未必就一定能上哈佛、耶鲁,但也要成为有用之才。
  •   内容值得一读的,值得借鉴。
  •   有点遥远的事,买了就是留着做梦的,看着很好!
  •   说得比较实在
  •   之前在书店看了两眼,还不错,
  •   不是从一般的角度谈留学,更深层,更透彻,没有华丽的技巧只有踏实对的分析
  •   慕名前来,一直以来在早报网上看到于时语先生的政论,还没收到书,但相信是不负所托。
  •   刚收到,还没开始看,但感觉还行。
  •   刚拿到还在看,觉得还不够实用
  •   光看书名以为只是一本普通的美国高校入学指南,但了解于时语的人都会明白此书绝对不简单。作者对美国教育制度的洞悉在华语世界绝对无出其右。
  •   看书的品相,应该是实体店里卖不动拿到网上卖的。没办法,好像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再说我买这本书的用意不是为了留洋,而是支持一下于时语先生,我看他的《联合早报》专栏两三年了。
  •   感觉离自己的生活还是比较远,可以权当了解美国名校的资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