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意识形态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刘建军  页数:339  

内容概要

  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实施这一工程,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一流的思想理论家、一流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一流的出版家、一流的作家艺术家。

作者简介

  刘建军,1963年10月生,山东博兴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传》、《马克思主义信仰论》、《追问信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爱国主义教程》、《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等,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篇 社会文明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理论二、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中的文明理论第二篇 意识形态一、意识形态及其结构二、斯大林文化建设思想与意识形态理论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四、关于理论庸俗化的几点思考第三篇 社会思潮一、社会思潮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二、社会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三、社会思潮的传播四、社会思潮的消退五、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兴起六、当代西方女权社会主义思潮述评第四篇 政治理论一、《共产党宣言》中的若干重要论断二、共产主义理想与共产主义社会三、马克思主义三大力量源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汇聚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问题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学科归属第五篇 思想教育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二、激活既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和职责三、实现科学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题后记

章节摘录

  斯大林认为,文化是与野蛮和愚昧相对立的。他坚决驳斥了那种把德国法西斯说成是欧洲文化的代表和传播者的观点,尖锐指出:“只有职业骗子才会硬说,在欧洲遍设绞架、掠夺和蹂躏和平居民、焚烧和炸毁城市乡村、破坏欧洲各国人民的文化珍品的德国法西斯分子,会是欧洲文化的代表者。其实,德国法西斯分子是欧洲文化的敌人,而德国军队则是中世纪黑暗势力的军队,它的使命是为了培植德国银行家和贵族的奴隶制‘文化’而破坏欧洲文化。”①  斯大林认为,文化有内容和形式之分。文化的内容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本身又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语言、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等都是文化的形式方面。斯大林着重考察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问题。他批评了那种把文化与语言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文化与语言是两个不同的东西。”②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它本身并不等于文化。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为文化服务的,同一种语言可以为不同的文化服务,不同的语言也可以为同一种文化服务。他举例说:俄罗斯语言替十月革命以前俄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文化服务,与它在现时替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文化服务,是服务得同样好的。  文化具有民族性。这主要是从文化的形式上说的。斯大林认为,对于同一个阶级的文化来说,在不同的民族那里,会因民族的语言、生活方式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点。罗森塔尔和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中关于文化的部分概括了斯大林的有关思想。书中认为:“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了民族性,并且以民族的形式发展起来。民族语言、民族的心理素质或民族性格、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等都是民族文化的形式。”除了语言以外,“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特殊性表现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结成该民族人们的精神面貌的特点。这种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民族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阶级性和党性。这主要是从文化的内容上来说的。斯大林赞同列宁关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着两种文化即资产阶级文化和无产阶级文化的观点,主张用社会的尤其是阶级分析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阶级社会中的文化现象。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明与意识形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