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王学典,孙延杰,李梅  页数:4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增订本)是一部以闻名中外的“古史辨派”为研究重心的现代学术史著作。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史著作,而是着眼于陈述和分析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师生之间的关系。首论顾颉刚的学术造诣、影响和品格,次及他的育才之方,主要讲述了顾颉刚和他的五大杰出弟子——何定生、谭其襄、童叔业、杨向奎、刘起釪——之间的关系,五大弟子都曾紧紧追随顾颉刚,但又都因各种的原因与顾颉刚在学术上产生分歧甚至分道扬镳,师生之间的分分合合,其原因除个人心性、气质上相异之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1949年之后的各类政治运动,对人们心灵的扭曲,在顾颉刚与童叔业一章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

王学典,山东滕州人。1979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6年7月该系史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6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2006年调任《文史哲》杂志主编,兼任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致力于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尤长于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史学思潮研究。 已出版《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翦伯赞学术思想评传》、《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等多部专业学术著作。

书籍目录

增订本引言初版本小引第一章  为学而学嗜学如命——顾颉刚之学术与学品  一、“禹”训为“蜥蜴”激起轩然大波  二、古史辨: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古史革命”的发动  三、“邃于经学”:古典学研究新天地的开拓者  四、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奠基人  五、主编《禹贡》首开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先河  六、学问:情感和生命的存在方式  七、以有涯之生追无涯之知第二章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播种学术的顾颉刚  一、爱徒高足遍被学林  二、泛滥成“灾”的惜才之心  三、寻求学术传人的教学方法  四、因材施教  五、经济资助  六、学术胸襟  七、编杂志:甘为青年作嫁衣裳第三章  始于爱而终于离——顾颉刚与何定生  一、《山海经》把何定生带到了顾的身边  二、《(尚书)的文法及其年代》  三、奖学金风波  四、追随恩师到北平  五、《关于胡适之与顾颉刚》导致胡顾关系危机  六、恨铁不成钢挥泪逐爱徒  七、海峡两岸的牵挂第四章  “弟子不必不如师”——顾颉刚与谭其骧  一、早年的激进文学青年  二、决定终生道路的师徒辩难  三、联袂主编《禹贡》半月刊  四、围绕着办刊、治学诸问题而针锋相对  五、顾谭为学、为人风格之差异第五章  亦步亦趋,至死犹“疑”——顾颉刚与童书业  一、天生的一颗“读书种子”  二、“世家大族”的子弟  三、“顾老板”的“私人研究助理”  四、“古史辨派”的后起之秀  五、大师的崇拜者  六、战乱岁月涂抹的“历史污点”  七、初来青岛山东大学  八、“过情之打击”:两度批顾  九、精神分裂:面对“肃反”  十、《春秋左传研究》:依然走在“疑古”的路上第六章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顾颉刚与杨向奎  一、顾颉刚的得意门生  二、杨向奎的性格  三、从农家子弟走向最高学府  四、《禹贡》:杨向奎的学术摇篮  五、“因夏族起源问题与傅斯年争吵”  六、与“古史辨派”扑朔迷离的关系  七、顾颉刚是“今文经师”吗?  八、对“古史辨派”的整体评价  九、酸甜苦辣:1940年后的师生关系  十、最后的结论:“《古史辨》对中国史学有伟大贡献”第七章《尚书》研究前仆后继——顾颉刚与刘起舒  一、新旧教育混合下的“童而习之”  二、在顾师的指引下由文而史  三、九鼎铭词事件及其余波  四、多年困而后学  五、顾颉刚为何重视《尚书》学  六、顾颉刚两次受命整理《尚书》  七、刘起钎的两次调动  八、化经学为史学的《尚书》学研究  九、备经交困撰成《尚书校释译论》  十、“古史辨派的后劲”:刘起钎对顾学的传承与弘扬初版本后记增订本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八、人格分裂:两度批顾应该说,童书业在从“实验主义史学”皈依“马列主义史学”之初,有一个问题他是察觉到了的,这就是:假如“马列主义史学”应该领导、改造“实验主义史学”,而他自己已经皈依了唯物史观,那么,他将如何处理与还未表态皈依唯物史观的顾颉刚的关系?童在最初的两年,苦口婆心地劝导顾,当然一方面是出于初皈依者的真诚,另一方面,很可能是更主要的方面,是童自己缓解内在紧张的举措:假使也能促动顾先生皈依唯物史观,那么他师徒俩就又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否则的话,在“亲不亲阶级分”的气氛下,他如何协调“阶级立场”与“师生感情”的矛盾?!对这两方面看得都很重的童书业,可能时刻有一种被撕裂的痛楚。后来,可能当他得知顾颉刚以“无暇”为由拒绝阅读流行一时的唯物史现书籍,也可能是当他被撕裂感折磨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致信顾,开始用“阶级分析方法”来反省“疑古学派”的“阶级属性”了:两年来学习马列主义之结果,觉得日日考据之学确为形而上学者,尤其是正统派考据学确欠辩证。如以辩证法掌握考据学,考据学当有大进步。我师旧日之考据,在考据学界中已为比较能把握全面者,已为比较能有发展观点者。如能再进一步,掌握矛盾统一观点,成就必更大。然吾人过去所以不能掌握辩证法,不能了解真正唯物论,实由于吾人阶级意识作祟。吾人旧有之史学确是资产阶级之史学。当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比较发展,疑古思潮确负有若干反对封建传统使命。故疑古思潮之真正来源,实为工厂及商店,并非凭空由头脑产出者,吾人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说话而不自觉耳。吾人著述中虽亦有若干唯物论成分(如承认经济决定政治、文化),然只是机械只唯物论(经济史观),离辩证唯物论尚远。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卷土重来之外国资本主义之压迫,疑古思潮遂见低落,吾人之史学转与封建主义妥协,至抗战后期,吾人已完全丧失进步性而变成封建主义与买办资本之附庸。吾人必须承认过去吾人之民族资产阶级立场之不稳定,经自我检讨后,始能接受无产阶级思想而改造故我。把“疑古派”的“阶级属性”定位于“民族资产阶级”,并且强调“疑古派”随政治形势的变化,时而“左”些,时而“右”些,但最后终于“完全丧失进步性而变成封建主义与买办资本之附庸”,也就是说变成“反动一帮”,说明童对当时流行的“阶级分析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完全纯熟,也说明他对“疑古派”的反思已达到系统化的程度。但见不及此的顾颉刚,对童书业的这番议论,大概不愿接受,且可能比较生气,故在眉批上写道:“此丕绳自道耳。我则学由宋人来,不至如此随时代变化也。”与童书业正积极地、义无反顾地丢弃过去完全不同,这时的顾颉刚则正在为捍卫过去而进行“垂死挣扎”。他们师生之间的冲突势所难免。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在1949年后,经历了多座精神炼狱,从1951年开始至1952年形成高潮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他们通过的第一座炼狱。无论多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两年里,可以说都低下了他们一贯高昂的头,都弯下了他们素来挺直的腰,都交出了他们平时不容伤害的自尊心。“古史辨”派成员这时简直像热锅上的蚂蚁,急躁、焦虑、惶恐不安。在上海学院参加思想改造运动的顾颉刚,1952年7月9日在日记中说:“此次学习,可怕者三:天正热,不堪炎蒸,一也。刺戟太甚,使予接连不得安眠,二也。开会太多,无写作自我批判之时间,三也。”对于后一点,顾颉刚又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本年三反、五反、思想改造三种运动,刚无不参加,但每一运动皆过于紧张迫促,无从容思考之余地,而工作同志要人对马列主义一下就接通,以刚之愚,实不知其可。童书业的日子似乎比他的老师还难过。1956年3月山东大学有关组织所写的《童书业补充鉴定材料》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三反、五反运动中,他表示拥护,但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怕惹是生非,在会议上不敢大胆发言。思想改造运动中作过九次思想批判,但未被通过,情绪上烦躁,经耐心帮助,自己反复斗争后,才写出了较为接触思想的思想总结,主要是批判他自己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所涉及的方面有,最初他是陈独秀经济史观的信徒,并依此写了春秋史,后来自己独创“三合史观”,认为经济、地理、民族性三者为历史的重心。后又放弃“三合史观”,主张地理、经济史观。这些东西都是属于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史学体系的。在考据学方面则批判了他一向崇拜顾颉刚、胡适的实验主义,同时也初步批判了自己为反动报刊写的反动性文章,如“双十协定”前后污蔑我党无和平诚意等。在“有何政治历史问题、结论如何”题下,《鉴定材料》说:童交待解放前尤其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时期思想反动,学术上一贯用“三合史观”猛烈攻击唯物史观,辱骂拥护马列主义的人,如,“妄人”“重复欧美资产阶级御用哲学,互助论”;反对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主张蒋介石的独裁政治,对我党进行严厉镇压;仇苏亲美,说:“中共认苏联为祖国”,中共就是实行苏联法西斯独裁政治,发表了许多反共文章,得到当时上海国民党非常器重,被称为反共英雄。经查对与本人交待基本相符、运动中对其进行了批判,撤销对他的怀疑:在仅有一顶“资产阶级史学家”的帽子就足以将人压倒的“思想改造”背景下,竟还有这么多“反共”言论在,童书业所感受到的思想压力之大、政治包袱之重,完全可以想见。而且,当思想改造运动如排山倒海之势汹汹而来的时候,过去与旧政权有过这样那样联系、曾与马克思主义或相对立或相疏离的士子们,对这一运动究竟会进行到什么程度,大都心中没底,因而惴惴不可终日。许多人(当然包括童)当时思虑的焦点,可能并不是真正改造自己——“思想而能改造,在我的旧脑筋里简直是一件不能想象的奇事”,而是如何干方百计使自己“过关”。至于朋友、老师怎么办,对这些急于过河的自身难保的泥菩萨们来说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能“出卖”的且“出卖”,能拉来垫背的且拉来垫背。童书业的出路看来必须是当机立断,与老师顾颉刚划清界限,把自己从“古史辨”派的阴影中撇出来。何况顾颉刚亦已经与他的老师斩断葛藤了。

编辑推荐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增订本)》:学术者,非研钻故纸、墨守陈言之谓,要在观往知来、闻一知十,察天人而处顺变。故圣人常在忧患者,为其学术深至也。我们若为自己成名计,自可专做文章,不办刊物;若知天地生才之不易,与国家社会之不爱重人才,而欲弥补这个缺憾,我们便不得不办刊物。我们不能单为自己打算,而要为某一项学术的全部打算。假使你在青年期没有练习发表意见,你到了壮年以后就不会发表意见。假使你在青年期没有练习容纳别人的意见,你到了壮年以后就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你的胸中在青年期没有几个问题,壮年以后,脑筋越来越僵化,思想越来越枯涩,更没有发生问题的希望了。不少师友以为我有个人野心,想做“学阀”来和别人唱对台戏,于是对我侧目而视,我成了众矢之的。抗战前,北平流行着一句话;“北平城里有三个老板,一个是胡老板胡适,一个是傅老板傅斯年,一个是顾老板顾颉刚。“从形式上看,各拥有一班人马,好像是势均力敌的三派。其实,胡适是北大文学院长,他握有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美庚款)当然有力量网罗许多人;傅斯年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他一手抓住美庚款,一手抓住英庚款,可以为所欲为。我呢,只是燕大教授,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主任,除了自己薪金外没有钱,我这个老板是没有一点经济基础的。——顾颉刚语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本书很好。顾颉刚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弟子也成就卓著。本书是一本严肃的学术史著作。
  •   顾颉刚的人生经历是个传奇,他的弟子的故事也丰富多彩,这本书全面叙述了顾颉刚和他的弟子,很好,很值得阅读。
  •   看了这个,就知道为什么中国学术出不了大师了。因为制度落后,意识更落后。政府为什么不让大学教授管大学,因为政府管理至少是现代官僚行政管理体系,如果由大学教授自己来管,那么就是同业“行会”了。比二人转和相声高不到哪里去。特别让人伤感的是书中所述的刘起鏵,老年多病,让人伤感。
    看看这个链接,作为这本书的续集。
    ****://hi.baidu****/zxtongtong/blog/item/9cce931f41ff5ddca78669af.html
  •   不错的历史学书!!!!历史学的专业同学值得买~~
  •   中华书局的新版比山东画报出版社的看起来“更学术”了,加了注释,删了部分照片,添了一传,但感觉好像不如第一看山东画报出版社那次了。我觉得,除非也做块研究,不然原来版的历史氛围营造更重要。
  •   东西不错,因为是老师要求看的,质量也还行
  •   "古史辨"的光芒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王学典教授另辟蹊径,很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