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学·中庸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陈晓芬,徐儒宗  页数:360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论语》是儒家的语录体著作,用言谈的原态方式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学理论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文献。《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最具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而《中庸》则是协调各种关系以创建和谐社会的人生学说,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这三部书再加上《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元、明、清时期科举命题的经典和士人最重要的必读之书,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书籍目录

论语
 前言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大学
 前言
 第一章 释“明明德”
 第二章释“新民”
 第三章 释“止于至善”
 第四章 释“本末”
 第五章 释“格物、致知” 
 第六章释“诚意”
 第七章 释“正心、修身”
 第八章 释“修身、齐家”
 第九章 释“齐家、治国”
 第十章 释“治国、平天下”
中庸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章节摘录

版权页:《论语》各篇的题目都取自首章第一二句的两字或三字,故篇题本身没有意义。《论语》是语录体裁,从学术角度看,全书编排显然缺乏整体性的建构,各章内容互有交叠,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是,这也并不表示绝对的杂乱无章,部分篇章的内容比较集中,又多少见出编集者的用心。本篇共十六章。作为全书的首篇,从总体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也比较重大,其中包括孝、仁、礼、政、学习等一系列论题,可以说,以下各篇进一步展开的论述内容在首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露。孔子思想体系的中心部分是仁与礼,孔子对这两个问题有丰富的论述,提出了明确的主张。这里由有若所说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以及“礼之用,和为贵”等观点,表达了仁与礼的特征和效能,这就是以血缘亲情为社会关系的基础,由此维系社会秩序,形成一种既有严格等序又和谐融洽的理想化社会状态。这是对孔子思考走向的初步显示。

编辑推荐

《论语·大学·中庸》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语·大学·中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4条)

 
 

  •   这一系列书非常好,论语》是儒家的语录体著作,用言谈的原态方式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学理论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文献。《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最具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而《中庸》则是协调各种关系以创建和谐社会的人生学说,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这三部书再加上《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元、明、清时期科举命题的经典和士人最重要的必读之书,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   《论语》是儒家的语录体著作,用言谈的原态方式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学理论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文献。《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最具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而《中庸》则是协调各种关系以创建和谐社会的人生学说,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这三部书再加上《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元、?、清时期科举命题的经典和士人最重要的必读之书,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   《论语》是儒家的语录体著作,用言谈的原态方式记录了孔子的思想。而《大学》和《中庸》是以“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和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里面的思想值得一读。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指月》为代表《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 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   “诚”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经典都对其有所论述。中庸也不例外。在中庸里从第二十章后半部分开始一直到第二十六章集中的堆成这个概念进行了论述。 其内容如下: “第二十章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第二十六章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中庸在这几段论述的开头,进行了这样一个分类:作为天道的诚者和作为人道的诚之者。那么什么诚者,什么是诚之者呢?让我们分别来看看。 我们先看诚者。在第二十五章中对诚者有具体直接的解释:“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这是对诚与道的解释,诚就是自己形成自己,道就是自己引导自己。“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者,就是事物从发展之始到其最后的终结,如果没有诚的属性,就不会有物。 对于这一句话进一步的解释在第二十六章:“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这是诚产生时空产生的描述。在这一段里,分成三个过程,是:诚——时间(久)——空间(悠远〈长〉、博厚〈宽〉、高明〈高〉)。其中又有两个中间环节,一个是连接诚与时间的“不息”,一个是连接时间和空间的“征”。我们先来看不息,不息是不停止的意思。诚是自己形成自己,所以是自足的,无障碍的,是不停止的,不停止就会久远。由此,诚产生时间。征是不断积累,在时间中不断的积累就在空间的三个纬度上不断的聚集,因悠而远、因博而厚和因高而明。在这样的时空则成为了世界形成的物质基础:“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然后又具体地说到:“博厚配地,高明配天”地与天相应性质是博厚与高明,而他们共同具有的性质则是悠久,“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就是这样,天地不显现,但是被章现了出来,不去变动性质,性质却自然的变动了,不去刻意的做什么,却最终得以成就。“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生成的道,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就是他专一的做他自己,由他产生的存在反而觉得不能度测了。到这里为止,讲的是世界怎么由诚产生,这里的诚限于“自成”。也就是天地本身怎么由诚产生。 第二十五章,解释完成的过程之后,又说:“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诚者必不只是完成自己,同时也生成外物。在第二十六章具体的论述了天地由成己到成物的过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天不过是小小的亮光,不断聚集就能够维系日月星辰;地不过是小小一撮土,不断聚集就能承载山岳江河;山不过是小小一块石头,不断聚集就能滋生草木禽兽;江河湖海不过是小小一勺水,不但聚集就能深不可测滋生各种水生生物。最后引用诗经上的话:“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感慨道,这就是天之所以为天啊!第二十五章说:“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也就是说天地成己成物的仁智,乃是本性的德能,使内外的道相合。正因为如此,所以二十四章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通过至诚的道理,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知道,因为事物外在的发生时与内在的性质相合的,所以国家的兴盛或衰亡都必然有外界的征兆存在。 所以第二十三章说“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诚就可以成形,成形就能显著,显著就能明显,明显就能运动,运动就能变化,变化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至诚能够化育万物。 由此可见,所谓天道的诚者,论述的是诚的宇宙论意义,是诚者一概念自自然中提取的性质。第二十一章说:“自诚明,谓之性”事物从诚而明确去做事,可以称作性质。然而中庸不仅仅论述诚的宇宙论意义,更注重的是他的伦理意义。也就是人所具有的诚,也就是第二十章所说的:“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这里的诚依然是天道而非人道,因为这里的诚不是人为的,而是自然存在的属性:不用勉强而能切中,不用思索而能得到。 然而非人人都是圣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是不是除了圣人之外的其他人无法达到诚呢?第二十三章说:“其次致曲,曲能有诚”。圣人次一级的就致力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达到诚。这样的方法达到的诚则是人道:诚之者。也就是使之诚者。第二十章解释诚之者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选择善的并且坚固的把握就是诚之者。具体说来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广博的学习,学不会不停止
  •      我自初中读《论语》以来,长深思于传统文化,虽不博学,亦无记字,但心中有所感触,影响个人之行为,此《论语》之助于我也。但观现在之人,学习只为强己,但不思自己之根性,故无论理解、了解与否,勉强而为之,故四不像,而称博采众长,吾高中之师,乃此类人也。
        原思阅罢一书,即作一读书笔记,此本中此类文字多矣,但因我觉《论语》博大精深,万物融合,道亦一以贯之,故《论语》之读书笔记附于此文之内,不再复文。读书笔记有何作用,学习之时,师者常言要做笔记,乃便于温故知新,巩固释疑也,此考试之学习,非我论之学习,考试之学习乃工具也,人为工具,学习为主人也。何此言之,学而无用,人被其用,故主人与工具之别知之也。应试教育之下,人沦为考试之工具,妄想借助学习,但学习之事,非以成绩论处,亦非成绩可以知学习也。学乃吸收他人之精要,此学之过程,孔子重学,荀子亦重学,学非局限于书本,万物万事皆可学也,学到的东西当习之也,习者,实践也,故孔子教人,学以致用,非学以考试,获得高分,以高分为荣,不以自己无知为耻。人之博学与否,不在于出口成章,背得了多少文章、字词、英语,不是做得了多少题目,乃是否能将学问解决自己和他人物质与精神上的困惑,孔子轻物质重思想,但也不弃物质全思想,故孔子的中庸之道、均衡之道,以及辩证法,皆是朴素唯物的,这才是较真实的孔子,孔子之所以为圣人,在于自己的内在修为和外在的庄重,孔子没有说过自己是圣人,圣人只是后人对孔子的尊重和肯定,孔子也没讲过他的话就是绝对正确,只是后世要给大家套上精神的枷锁,所以孔子的话成为了规则。
        孔子是个自己提出命题且能自主定义的,这是孔子的大贡献。孔子的仁者、圣者、君子、小人等的定义,部分虽然是为了维护原有的社会秩序,向往奴隶社会及原始社会般的和谐和民主,但归根来说,孔子的一切规则都是依据于自然法则和人性通则的,孔子对于人性的洞悉,足以让《论语》成为心理学,人性的定义又是根据人性的特有而来,如同情心,慈悲心,所以《论语》与佛教、道教是归之于一处的,之所以要以区别对待,是后世的不同理解,是儒释道三家文字不一,但内容精要一样,后世加之不同方向的研悉,所以出现了对立,就如一个三棱锥有三面,儒释道各出一面组成,孔子、老子、如来皆站于塔尖,他们三个看到的一样,但停留在一面之上的人,却要互相攻击,门户之见日有。所以,多看书,看开创者的书,都是很有必要的,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物,这是中低级法则,没有角度看事物,这也不行,最好是在不断变化的角度中前进,乃至得到同样的结果为止。而这个结果,就是道,道为何物,有万种解释和理解,不能说,一说即错,此道可道,非常道也。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孔子的最高境界,达摩如是、老子亦如是。但这个境界,我个人认为不是平常人该去追求的,去追求则如夸父追日,太阳永远在那里,你却永远和他保持同等距离,是故学习也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学习。
        孔子真正能够被普遍学习的东西是他提出来的人性的定义和学习观和从政观。这些方法和理论都是可以普遍借鉴的,孔子人性定义也是人的定义,孔子眼里的人不是客观的物种,而是人格上的人,用我的话说即思想、人格独立且健全的人。孔子的学习观是支持广泛性学习的,但反对注重方法不注重本质,孔子没有师生观,于学问上孔子时是弟子时是老师,所以孔子从不用权威镇压学生的异议,弟子但依然尊重孔子,崇拜孔子,这样的孔子,才是真圣人。孔子的从政观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了解与对人民的生存之上的,所以孔子的从政观永不过时,人之生一日,孔子生一日,这种永恒,是人性的最高追求,所以永恒这张空头支票,完全靠自己去兑现,而兑现的途径,就是孔子的仁者、君子之道。
        对于《论语》,我批注了很多,此书我已赠于雅,希望她从中获得智慧,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不曾写什么景了,景于我若有若无,我于景,也是忽隐忽现。春景大抵是在雨中的,张家界没有明显的春秋,惟有冬夏,其他地方似乎也一样,只是全球的大局变化我因为不太关注,故不甚了解了。春天,一夜来,此语不过分,枯枝逢新绿,漫山皆生气,这青龙之气到春末才出现,但也算得上春了。以前喜欢漫步山野赏春,赏的方法是采野菜,摘野花,现在人也懒了,不愿去破坏已经千疮百孔的生态。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被视为儒家最正统的经典,被所有中国的读书人们翻来覆去读了几千年,自有它的妙处。拿论语来说,孔夫子并非如许多人描述的那样,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而是怀着极大的悲悯,面对世间的黑暗,去实践自己的理想的。
  •   论语·大学·中庸(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四书五经,古代文人应试必读书本。在那个什么打倒封建思想的年代,也曾一棍子将孔孟之道、中庸之道打倒。但今天重读经典,不可否认的是,先贤的智慧,远远超越了时代的限制,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哲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必需的,尤其是这样一个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的年代,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而中庸之道,并非是庸俗、平庸的代言词,相反,我倒觉得与现在所说的“科学发展观”,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中庸,本就是充分考量了各种存在的可能或风险,选择一种最稳妥的处事方式。
      四书五经,是传统文化的支柱与基础。现在的学校教育,从不缺少对于“句读”的教学,但对于这种道德、处世方式的教育,确实是太少了。
      重温经典,很有必要。我是从30岁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实有亡羊补牢之叹啊。
  •   中华书局的这一系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似乎都是北京市白帆印务有限公司承印的,质量都很不错。精装封皮,简洁大方,有塑膜(相比之下,同是中华书局的“中华国学文库”系列丛书有不少是没有塑膜的,就易脏易磨损)。我收到的这本《论语?大学?中庸》是11年5月第2印,纸质白皙、光滑、厚实,正文小四号、清晰。篇首有题解,每章之后隔行附注释与译文,总体看来排版也不错。而且折后价格也不算贵,可算得上价廉物美了。只给4分的理由是这是简体横排的,精装比较占空间。比较而言,个人比较喜欢“中华经典藏书”系列那样的平装精品,可惜那系列又多非足本。(其实我个人真的非常希望中华书局出版的繁体竖排版古籍或经典名著也能够达到“中华经典藏书”系列那样的平装精品质量)
  •   一直在找中华经典名著的好版本。看到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的部分书后,第一感觉就是很经典,很不错!又购买《论语大学中庸》,其实手上的版本也有几个了。很值得阅读跟收藏!而且有塑膜包裹干净整洁。
  •   经典终归是经典。37岁了,第一次通读《论语》《大学》《中庸》,发现孔子的思想很有现实意义。两千年之前的的圣人之语,对现实生活仍有很大的意义,不提经常出现在各种读物或者中小学教材上的一些语句,即是一句“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在教育方面就是是多么经典的论述!现在读经典比之以往,更便利的是在不明白的时候,可以上网搜索,对照一些网上的观点和自己的理解,觉得这本书里对部分“语句”的翻译和理解稍有偏颇和不足之处,但在整体上仍不失一部经典的释义名作。
  •   《论语》《大学》《中庸》一书,有多种版本,中华书局的此版本不失为一种初学者必读之好版本。对学习儒家经典必有大帮助!
  •   不可置疑,永恒的国学经典,中国人必读的数目。这本书融合了论语大学中庸三者之精华,展示了两千多年前先人的哲学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   《四书》类的书有很多版本,看过的也不少。但有的粗疏,有的难懂。而中华书局的这个《论语 大学 中庸》较为详细,而且易懂,至于经典吗,在重温时更是应该细读,只有细读,才能品尝其味。
  •   读书要讲究方法,就和吃饭一样;鲍鱼好不好,当然好,吃多了也不行;《论语》《大学》《中庸》好不好,绝对经典,但要看你怎么读,读不好,禁锢了思想就成了书呆子。
  •   论语·大学·中庸(精)--经典的东西就是好
  •   四书五经,儒家的核心学说,从源头了解儒家文化,为新儒学的兴盛做自己的一份贡献。
  •   与其他版本的书对照阅读,可以有比较,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这本书包含的内容广博,它避免了过去的《论语》《大学》《中庸》单行本的缺点。适合阅读的人群很广,可以是中学生,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其他人士。
  •   关于“论语·大学·中庸”各种版本的书很多,这本书是在新华书店看中了到当当来买的,书的质量很好。
  •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堪称经典的一套书。包装,纸质,印刷,注释,翻译非常考究。值得收藏。
  •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是非常好的一套书,有空时可以看看,我快买全了,纸张稍薄了点,印刷质量非常好,性价比很高,值得购买。
  •   古之学者,未及弱冠早已熟诵四书五经,然余以大龄始起读,实愧对先哲。余以新儒家青年自居,以复兴儒学为己任,自当温故而知新,述于旁人而日警身也。
  •   从来只知道儒家经典的名字,只知其中只言片语的名言。买来慢读,修养人生
  •   又找了个版本的四书,重读一遍,温故而知新。虽然论语中,说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但我感觉,孔子有大骗子的味道,骗人民,骗君主,沽名钓誉--只为自己
  •   儒家经典,今人注译,印刷一流,值得收藏
  •   每个体制都会产生旨在维护它统治的思想文化,顺昌逆亡,创造他的人也不知道怎么结束它,一直到今天。无论是有为还是无为,无论是霸业还是中庸,谁能定论啊,惑曰因时因事因人。
  •   儒家经典,人伦典籍,先秦名著。
  •   儒家经典,中华经典值得珍藏,仔细品读。
  •   儒家经典,中华民族文化精粹。
  •   儒家经典之作,后世对这些经典进行了诸多的评析和解说,影响深远。
  •   有助于了解儒家经典,价格也合适
  •   一本书囊括了三本儒家经典大作,适合阅读时的比较和对照。
  •   这本书虽然囿于篇幅的缘故,没有选入孟子,但足以囊括四书的精华。译者也不错,是一位老编辑,可以与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一决高下。
  •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精华。
  •   经典,儒家经典。入世之道!
  •   儒家经典,值得阅读收藏
  •   儒家经典,仔细品味还是颇有收获的!
  •   追求儒家提倡价值自觉之精神,号称宇宙第一书,希望中国文化能够更好的发展···
  •   对孔子不是特别喜欢,但也想了解这传播了五千年,在世界都有深远影响的书,翻开读了十几页,原文详实,有注解、有翻译,很容易理解,每日床头诵读几篇,很不错的感觉,也获益匪浅!
  •   儒学经典,就差个王阳明
  •   非常好的儒学经典,翻译得也很好,我都看过了
  •   太好了,真是真么多年来购书最满意的一次,书的质量没问题,字也让人读起来心情愉悦。快递也很给力。全给5分。百分百好评。下次还买这样的书!
  •   书的装帧编排都很好,内容是我国古代先贤的思想精粹,值得大家好好学习,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   重读经典,深深地被孔子的智慧所倾倒。古人这样有智慧,今人必须要学啊
  •   质量非常好!字体大小很合适。是我所见过的论语之中最值得看的一本。很好!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字经》云:“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已经诵读了《大学》,注译清晰,结构了然,字体适中,是现时代难得的经典书籍。好好享受阅读吧!
  •   大学论语终于有了。以后学习来用。
  •   国人的经典必读著作。
  •   君子概念的具体化开始就是这几本书,君子似乎就成了儒家代名词。上古无儒,可有君子乎?
  •   阅读之后,让人赞叹不已。儒家提倡的正是现在教育所缺乏的德育!
  •   虽然儒家有许多的观点我不认同,但是深入读的话,真的可以获益匪浅
  •   我本人就很喜欢论语这本书。所以很喜欢。书很精致!
  •   经典之作所以中国人必读的书
  •   孩子必读的经典,书的质量很不错。
  •   中华书局的这套书我买了庄子 孟子 楚辞 孙子兵法等好几部,感觉质量很好,适合仔细品读
  •   学问不够,不多评论.有些赞同,有些保留意见.因为看这本书,对论语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再寻找别的版本,加深学习.国学精典要慢慢品味.好的一定要发扬.
  •   书非常好,内容自不用说了,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要赞赞中华书局,印刷很精美,纸张很好,反正书让人爱不释手,真希望其它出版社的书都像它学习!
  •   四书五经,经典中的经典,包装很好很精致
  •   中华经典名著,看了很受启发和教育。
  •   中华经典名著
  •   四书五经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不应被遗忘。
  •   中华经典书籍,再好不过的,
  •   三本合一 实惠 值得收藏。 国学经典 ,必读之一
  •   冲着是全本全注才买的,这个系列的都不错&;hellip;&;hellip;
  •   中华书局这套全注全译,从印刷到装祯,都是一流的。
  •   中华书局的经典著作系列.
  •   买了一本少儿版,看了一下感觉很多译文译的都不够准确,如此的东西怎么能教小孩呀!买书还是得买全本,大出版社的,够严谨
  •   曾经经典离我很远,现在意识到阅读经典是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读到《大学》里的“经文”,想到每天见到的母校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心里很是亲切。校训不仅是大学之道,也是为人做事之道。
  •   很好的一本书,三部著作在一起,值得一读
  •   喜欢中华书局出版的书,更喜欢书中的经典1
  •   中华书局是国学用书的最权威著作,值得收藏并学习。
  •   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太需要文化的滋养,尤其是传统文化
  •   半部论语,一生受用!
  •   如果能把《论语》分出单独出一本就更好了。
  •   一直在读论语,这本书助人理解
  •   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不虚!
  •   大学都读完才来认真读读大学,感觉还是深受启发的。为学者也好、为官者也罢,都应有善的品质,最求光明的德行。
  •   经典,质量也不错,中华书局的书的确不错
  •   书非常好,纸质很好,感觉不错。国学经典
  •   读书尤其读经典,需要慢慢品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经典好书!!需要反复细读的书.
  •   这样的经典,不要离我们越来越远。中华书局的书,质量没得说。
  •   经典名著,你——值得拥有!
  •   原让孩子背诵的,发现自己看也很好,还会买中华书局的其它经经典
  •   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
  •   学习 中华经典是我们传承中华文明的第一步~
  •   中华经典,每个人都应该读!
  •   早就想买的一本书,想一家人一起学习中华经典...
  •   中华的文化经典,不用说自然值得读诵,小的时候没怎么读,现在长大了,时间却少了,心态也浮躁了,读一读经典颐养心性吧!
  •   中华传统经典必备书籍,很好
  •   中华经典,宏扬百世。古人留下的珍贵财富,我们当是珍惜!
  •   一本值得细读再读的国学经典!
  •   经典,注解得再详细点就完美了。
  •   一直想买一本《大学》,可惜没有找到,所以买了这本,是硬皮本的,不错哟,价格也便宜!书的内容,中规中矩的,反正自己看着呗!
  •   圣贤书还是要读读的,提高自己修养的同时,更带动孩子,希望孩子能够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   爸爸最近想从新看四书五经,买来看,收藏两不误。
  •   属于中国人的经典。古时候科考必考教材。放到现在依然有很深刻的社会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