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宋]朱熹 吕祖谦 页数:229 译者:斯彦莉 译注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无数的著作,其中有些甫一面世,即引起激烈争鸣;有些经过历史的检验,成为对整个中国思想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
作者简介
作者:(宋代)朱熹 吕祖谦 注译:斯彦莉
书籍目录
前言
卷一 道体
卷二 为学
卷五 克已
卷六 家道
卷八 治体
卷十一 教学
卷十二 警戒
卷十三 异端
卷十四 圣贤
附录:陈淳《北溪字义》部分理学关键概念的解说
章节摘录
版权页:内心都不动,也无所谓受影响,也无所谓内外。如果认定外物是外,牵就自己顺从外物,这是把自己的本性也分为内外。而且认为人的本性会随着外物而在外,但我们一旦认定本性也是外物的时候,那么什么东西称为内呢?所以,我们往往刻意追求隔绝外物的引诱,却忘记了人的本性无所谓内外之分。既然把内外认为是两件不同的东西,又怎么能马上就说定性呢?所以,天地亘古不变的道理,是因为天地包含万物,但又无特定的私心。圣人之所以永恒,是因为他的情感顺从万事而没有自己的私心。所以君子的学习之道,没有什么比得上心中明朗而大公无私,对外物的影响是顺其自然。《易经》说:守持正固可以获得吉祥,悔恨必将消亡;心意不定地频频往来,友朋终究顺从你的思念。如果拘泥于消除外物的诱惑,那么刚消除东面的诱惑,诱惑又会从西面出现。不只是因为时间不够用,而是诱惑的本源层出不穷,人力无法一一消除。人的情感会被各种外物所蒙蔽,所以不能合于天道。问题出在自己有私心而且用智巧。有私心就不能使得自己的行为顺应事物的本来规律,用智巧就不能使自己的思维与自然相统一。现在以追求厌弃外物之心,去照耀没有外物干扰的地方,就好像不用镜子的正面而用背面来照物一样。《易经》说:‘抑止于背后以避免被察觉,不让身体直接面向应当被抑止的私欲。譬如行走在庭院里也两两相背,互相不见对方被抑止的邪恶。’孟子也说:‘之所以厌恶用智的人,因为他们的机心与自然相悖逆。’与其追求内而否定外,不如完全忘却内外。忘却内外的区别,就能够达到心境澄明无事的状态。心境澄明无事,那么人心就安定,人心安定,心灵就明慧,心灵明慧了又怎么会被外物所诱惑干扰呢?圣人之所以喜,是因为外物应当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