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程曾厚 摄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前言
一百五十年前发生在北京西郊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东方艺术之冠圆明园,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对文明和文化蓄意进行破坏的重大事件。在世界战争史上,行动双方想要摧毁或夺取的对象,首先是对他构成直接、间接威胁或对他具有战略、战术意义的军事目标,在笔者有限的历史知识中,尚不知道是否有过第二例如此骇人听闻的事件。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军以大轰炸报复希特勒法西斯的疯狂侵略罪行的时候,每个飞行员手中都有一份长长的清单,被告诫哪些文化和文物目标必须保护,像如今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科隆大教堂、维尔茨堡王宫、海德堡的城堡和古桥等都在这份清单之中。我们再稍稍往前推一个多世纪:19世纪初,拿破仑在得意的胜利进军中,激怒了欧洲大陆的好几个大国,如俄、普、奥等,但1814至1815年,当这些国家的“同盟军”打败拿破仑、进军巴黎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破坏拿破仑的皇宫枫丹白露宫和这个国家的另外一些文化命脉如凡尔赛宫、圣克鲁等。无怪乎英法侵略军这一极其罪恶的侵略行为引起世界一切正义人士的震惊和谴责。谴责和抗议的声音同样来自肇事国的民众。
内容概要
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被英法远征军劫掠后焚毀。法国作家兩果写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以凛然正气谴责了这次强盗行径。今天,这封信已经走进中国中学生的《语文》课本。 一位中国教授历经四十多年的孜孜追寻,遍访法国和欧洲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几处雨果故居,查阅新版《雨果全集》,请教一流雨果研究专家,终于发现一百五十年前雨果和圓明园的隐秘往事:巴特勒上尉到底是谁?雨果的信有没有发出?雨果为何对圓明园情有独钟? 请跟随书中步履,揭开这封信的真实面目,关注枫丹白露城堡所藏的圆明园珍宝……
作者简介
程曾厚,1937年生,江苏无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法国文学史学会”通讯会员、法国“雨果之友学会”会员。2006年获法国政府颁发“教育棕榈叶骑士勋章”。主要作品有2002年纪念版《雨果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部分)、《程曾厚讲雨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等。
书籍目录
《圆明园大劫难》泄露我的行踪一条红线引领我前走走进“雨果故居”的“中国客厅”“高城居”惊现圆明园文物雨果购买圆明园文物的记载第一次走进枫丹白露城堡再探“中国陈列馆”圆明园珍宝圆明园文物如何流落他乡《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手稿雨果的抗议在广州上空回响雨果的信进人中学《语文》教材我们都在寻找“巴特勒上尉”雨果无暇他顾的一年雨果的中国情结额尔金的大理石像“巴特勒上尉”:查无此“人”《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查无此“信”附录一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两种原文附录二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两种译文附录三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释读
章节摘录
插图:中译本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是因为有巴黎《欧洲时报》的“强力推荐”和无偿提供版权。我记得曾在巴黎和《圆明园大劫难》“中文版寄语”的作者、《欧洲时报》总编辑梁源法先生有一面之交。总之,有多方面的因素把我和这本《圆明园大劫难》联系在一起。总之,我马上开始阅读。八天后,9月26曰,我读完这部史料丰富的《圆明园大劫难》。我发现这书和我本人还有两点特殊的关系,颇感意外。其一,中译本收有多种文献性附录,其中一则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我饶有兴趣地读完这则附录,觉得似曾相识,便和我1984年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雨果原信译文对照一下。附录和我的中译文每一个字相同,只是全文更改了五处标点符号:一个逗号换成冒号,一个问号换成句号,两个逗号换成顿号,一个分号换成逗号。本书这则附录正文的标题上没有出现“雨果”的字样。我想,附录引用了我在《人民日报》1984年2月26曰发表的译文,但出于某种考虑,既不注明引自《人民日报》,也不提译者的名字。《人民日报》在雨果原信的译文后有一句“程曾厚译自雨果《言行录》(流亡中,1852-1870)”。译文之后的这一句话很重要。如果说译者的名字并不重要,那“译自雨果《言行录》(流亡中,1852-1870)”就十分重要了。这是雨果原信《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出处。《圆明园大劫难》删除这个有意义的历史细节是令人费解的。
编辑推荐
《雨果和圆明园》谨以历史真相纪念圆明园罹难一百五十周年!(1860-2010)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