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宋)范成大 页数:253
Tag标签:无
前言
自明朝万历末年以来,梅、兰、竹、菊并称,以“花中四君子”而驰名天下。早在宋元时期,中国花鸟画即喜以竹、梅为题材,配之以松,人称“岁寒三友”。元朝画家梅花道人吴镇在“三友”之外补画兰花,名之“四友图”。到了明神宗万历年间,集雅斋主人新安黄凤池舍松而引菊,辑成《梅竹兰菊四谱》,准备作为学画的范本刊刻流布。他的好朋友,明代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华亭陈继儒在这本画谱上题签“四君”,借以标榜君子之清高节操。此后,梅兰竹菊“四君子”之称不胫而走。又有人在四君子之外或援松树、或援水仙、或援奇石,组合配伍而成“五清”或“五友”。直至清代《芥子园画谱》专列兰、竹、梅、菊四谱刊行于世,四君子之说遂渐趋定型并深入人心,传遍神州大地。虽然梅、兰、竹、菊四君子并称较为晚近,但四者进入中国人的审美视界,成为文人士大夫精神生活向往的高标,却是早已有之,源远流长。“有条有梅”、“其臭如兰”、“绿竹猗猗”、“菊有黄华”,在《诗经》、《尚书》、《周易》等中华元典之中,梅、兰、竹、菊都已经展露了自己的优雅身姿,成为影响中国人几千年人格塑造的重要源头和精神寄托。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这种内敛含蓄的表达方式,是东方审美文化区别于西方审美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并于梅兰竹菊四君子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中国传统的精神世界中,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难想象,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古代中国,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和关注顺理成章地持续成为人们思辨的焦点。
内容概要
“梅兰竹菊”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艺植栽培以表明其精神人格追求的主要植物品种,在众多的园林植物中具有最丰富的古典文化内涵,本书即将这些文化承载信息向读者一一展示。艺梅培兰,蓄竹养菊,重温古人高雅生活情趣,除了文化情怀之外,还要懂得栽培科学原理,并吸取前人栽培经验,本书以注释翻译的方式全面向读者展现古人已有经验,并且在点评部分根据当代植物学原理对这些经验进行了分析取舍,具有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的特点。本书中仔细描述了“梅兰竹菊”中若干名品的历史形成过程,使您在满足个人精神欣赏的过程中,也能对当前某些品种何以娇贵无比能有一种历史的观察判断,在获得冷静视角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鉴赏品位。
作者简介
作者:(宋) 范成大. 等撰
书籍目录
梅谱 序 梅谱 后序王氏兰谱 序 品第之等 灌溉之侯 分拆之法 泥沙之宜 紫兰 白兰竹谱菊谱 序 黄花 白花 杂色 后序
章节摘录
插图:当孔子于流离之中望见兰蕙生长于深山幽谷,世人无缘赏识其香的时候,他联想到自身的穷困潦倒,不禁感慨兰花“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遂下车弹奏了一首幽怨悱恻的传世绝音——《猗兰操》(又叫《幽兰操》),抒发了己怀才不遇的心情。但孔子继而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自勉,用芝兰来比拟那些在困境中仍然孜孜不倦于道德修养的谦谦君子,进一步提升了兰蕙的审美意境,兰草也因此获得了“君子兰”的美名。孔子可谓是中国第一位兰蕙鉴赏专家,他对兰蕙内涵的阐发奠定了兰花以后成为“花中君子”的地位。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吟诵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他不仅亲自种植兰蕙,还“纫秋兰以为佩”,来表明自己的洁身自好。屈原借兰蕙来标示自己的高尚品德,而兰蕙经过屈原的骚赋之后,则更多了层清高耿介的意蕴,两者可谓相得益彰。由于孔夫子和屈原的推重,兰蕙的精神文化内涵逐渐丰富,被后人赞誉为“德花”。因此叶大有在序中暗示自己和王贵学借兰以明志,用兰来养德。明代张应文在讲述兰花养德时云:“夫兰清芬酝藉,比德君子,日与薰陶,使人鄙吝之心油然自消。”可见,日日受兰熏染,确实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兰蒽不愧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佳花啊。
编辑推荐
《梅兰竹菊谱:中华生活经典》由中华书局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